关于笑果的事,从企业的角度,忍不住说几句。
这里不争论那8个字的性质,也不争论是否恶意。就像当事艺人和公司所认的那样,我们把“做错了”作为前提来讨论。
心寒的是,当一家公司的一位艺人犯错了,从民间到官方,我们看不到有人在关心这家民营企业的生死。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疑问,教培行业整顿的时候、蚂蚁金服整顿的时候,我都像此刻一样疑惑:
究竟有没有人会关心一家企业从2014年开始创业,到成为这个行业的头部,是多少人、付出多少努力的心血成果?
前段时间我看了笑果创始人叶烽的一个访谈,他说:
“2016年做了《吐槽大会》,是在亏钱的状态下运作;2019年,也是在亏钱的状态下,硬去做《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今年亏钱的状态下,硬去做《喜剧大会》。”
他信心满满:
“前两个已经得到验证,它是成功的,是必须要去做且绕不过去的;而《喜剧大会》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必须去做的,首期录制在4月10日结束,我们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这事儿应该也能干成。”
现在看来,还能不能如期见到这个节目都未知。
以两场演出的所有收入而非获利进行顶格没收,以所有收入而非获益的10倍进行顶格处罚,北京的无限期停演,上海的暂停演出,一些其他脱口秀机构也发出了因故取消演出的通知……
种种迹象表明,这不仅可能是企业的灭顶之灾,甚至可能“行业都要没了”。
那么,除了企业自己,究竟有没有人在意呢?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事件走向的关键角色:举报者、批判者、执法者、管理者。
从2020年到2022年,整个脱口秀行业的线下票房翻了20倍,从最开始的2000万,涨到了4.8亿。有人在意这家公司在过去创造过多少税收?提供过多少就业?为多少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提供过平台?
有人在意这家公司在疫情期间给多少人提供过快乐、消解过苦闷?安抚过多少焦虑的灵魂?
之前看过一篇采访报道,开篇是这么写的:
“这个时代,有李诞是一种幸运。
虽然疫情期间,经常在抖音、快手多个直播间猝不及防看到来回串场的他也会生厌,虽然他越来越像一个商人了,但在当下这个喜剧节目盛行但欢乐却日渐稀缺的年代,他依然坚持用不俗套的方式来逗我们笑,为脱口秀带来新鲜有趣的创意,很感谢他。”
相信更没有多少人会在意,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倒了,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因为它太微观了,一点都不宏大,无关民族大义,也无关英雄荣耀。它只不过可能让大家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失去一点信心,可能让我们少了几个可以给上亿人带来快乐的好节目,可能让那些草根里拼搏起来的广智们,感到一些沮丧。
一家企业就像一颗大树,在没有出事的时候,它的主干支撑着一大串细枝末节。但你把它的根切了,细枝末节都跟着枯死。它同时失去了让人乘凉的价值,给人以美的价值。
至少,那些可能影响事件走向的关键角色们,我们看不见它有这样的视角。
可以爱国,可以纠正“侮辱别人”的错误,可以阻止一个过分的玩笑,可以有一切宏大的争论。也可以罚,可以整顿,可以对一个行业进行反思。但是,不该以此毁掉一群创业者快10年的拼搏奋斗,不该以此否定一家持续发展的企业为这个社会带来的价值,不该以此终结一群努力的人的梦想与出路。
这是最基本的啊。
这让我想起新东方的事儿。教培行业出了事,新东方落难,看不见哪个机构哪个部门出来扶它一把,多余的课桌只能自己捐了,业务转型只能靠自己摸索,完了还有人发表评论进行一番嘲讽与质疑。如果不是在直播上杀出一条血路,新东方早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次次的事件,让民营企业像是在结一颗“可笑之果”——高处的声音一直在呼喊着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呼喊着民营企业是自家人,呼喊着要保护好民营企业,落到地面,遇到困难,我们看到的是谁都上去踩上一脚,而没有人会拉它一把。
比如笑果,它已经设置了内容审查机制,已经将内容提前报审,艺人在表演过程中自由发挥了几句,机构没有及时发现纠偏,的确有责任,但为什么就不能以帮一帮这家企业的视角来处理这件事呢?
说到底,终究没有人在意一家民营企业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