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河南小麦遭烂场雨减产每亩只赔20,农业险保障了谁
作者:令狐卿
发表日期:2023.7.19
来源:微信公众号“狐度观察”
主题归类:中国农民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g

河南小麦遭“烂场雨”减产,保险一亩地只赔20块?

据媒体报道,5月底河南多地小麦遭遇“烂场雨”,农户损失惨重之后,他们发现原本投保的农业保险赔付很低,有的每亩只赔20元,相对于损失只能算“杯水车薪”。

农业保险在需要它的时候发挥不了作用,农户投保积极性更低。在今年麦收减产的背景下,农业保险显得越来越“鸡肋”。

从媒体在河南搜集的农业险赔付情况来看,首先是赔款很低,一亩地赔10块、20块的,略高于农民交的几块钱保费。

其次理赔标准不清不楚,保险方工作人员说,达到农业部门测产后减产20%的,才到起赔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标准不公开,全是保险公司说了算。

其实过去这些问题就存在,只是都没什么真正的解决。今年5月份,就有河南粮农向媒体反映,2020年涝灾,他40多亩水稻,被淹到近乎绝收的就有20多亩,但最终被确定为受损的,却是4.7亩,损失率为34.2%。

神奇的是,其他几十位与他同村的村民的损失率,均与他一模一样。保险公司说,这是采用了“定点采样”的定损模式。但定点采样方式是否科学,这一定损模式合不合理,外人就说不清了。

这一切导致的结果是,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评价很低,认为农业保险徒有其名,起不到作用,这与国内险种的风评差是相一致的。

图片

拉保险的时候,保险经纪人说得天花乱坠,投保人也真相信有了兜底保障,可一旦真的出了事、生了病,再去找保险理赔时,却发现千难万难,被各种例外条款、附加协议给挡住了,很难指望保险能保障什么。

但农业保险与商业险不一样,它是政策性普惠险种,体现在保费缴纳分成上,中央省市缴纳80%保费,农户只需承担20%。

对于以十万亩起算的粮食主产区来说,相当于财政转移支付了巨额保费给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对农民没什么用,但是对保险公司来说很有用,因为它相当稳定,这种保险性质决定了农业险的尴尬处境。

在丰年,也许看不到农业保险的真实运作情况,今年河南因“烂场雨”歉收,算是一个机会,让旁人见识到农业保险的“真面目”。各地财政补贴的保费,进了保险公司的账上,很难再变成为农民兜底的赔偿金。

研究农业保险的专家早就警告过,要顺着农业保险中钱的流向,来完善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不能让农业保险变成吸纳财政补贴的“池子”,却被截留在保险公司环节,不能继续流向受灾农户。

当然,也有声音替保险公司说话,说有的地方习惯干扰农业险运作,遇小灾让保险公司多赔,遇大灾又撒手不管。

不排除,在一些地方,农业保险既不能真正保障农业,又不能按照保险的真正原则来运行,它被政策导向、地方政府干预、保险公司牟利冲动等因素合力扭曲,变成了“四不像”。

然而,哪怕保险公司再怎么喊冤,说受政府牵制太多,关键还得看钱流向了哪里。盯住钱,就理解了农业保险究竟保障了谁。

img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里,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

“以一个地块为1000亩的稻田为例,由农户自缴的保费为8744.8元,而由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的保费则为34979元。保险公司实际收到的保费,为43724元,理赔时即便将农户自缴的保费双倍返还,保险公司依然能有26234元的‘毛利’”。

好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回到这次的新闻,对农业保险失望透顶的情绪,已经在农户那里蔓延,不少村民嘲笑着农业保险的严苛的赔付条件、少得可怜的赔付金,以及捉摸不定的理赔手法,纷纷表示不再投保。

而保险公司又会着急起来,因为农民不投保,它们就拿不到财政补贴的保费,还会面临政策压力,反正是各种别扭一起爆发了。

从保险公司象征性赔偿河南麦收损失看,农业险游离在保险监管体系外,但又由保险公司一手操盘,这么个设计显然越来越违背它成立的初衷。

如果像今年河南这样规模的麦收损失,农业保险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继续以扭曲的模式存在下去,农民只会对农业保险更加灰心丧气,是不是要将改革农业保险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