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人民日报“拜习会”整版报道:不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对台湾立场依然强硬(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3.11.18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工劳导航:中国工人网站导航,其自我介绍为“立足于中国大陆的青年网络媒体,从左翼的视角出发观察和记录社会,力图为左翼群体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团结和发声的平台”。

一、中西方媒体对“拜习会”评价正面,但是两国对抗格局难以改变

当地时间11月15号,在亚太经合组织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不仅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会晤的影响和美中关系的未来走向更成为中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

img图片来自新华社

会晤之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在头版进行了整版的报道。长期关注中国媒体的中国传媒研究计划 (China Media Project) 对这一报道进行了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中国政治话语的分析,他们指出通过这次人民日报的政治用语,中国方面试图传递一种对美国和现行国际秩序相对友好的信息,但是对于台海问题的表述则没有任何妥协。

img研究报告

研究指出,在人民日报重要的“报眼”位置,中国并没有提到以前一直宣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是表达了相对温和的“中国式现代化”,仅仅在出席商界欢迎宴会上提到过一次。此外,“中国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这样的论述也相对克制。总体而言,该研究项目对比之前的中共政治话语,表示中国渴望修复中美关系。然而,该计划也强调,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一直坚持强硬立场,“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img11月17号人民日报头版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同样注意到了这种变化。中国的战狼外交少了,对美国的态度温和了许多。文章称,“‘习拜会’后,中美权力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并且总结原因为“中国领导人迫切需要美国提供一些东西,这是多年来的头一遭。”作者称这些东西就是中国希望美国减少高科技封锁以及对中国的金融投资。

对于会晤的意义而言,西方媒体评价正面,双方各取所需 。华尔街日报发文《习拜会成果、争议及利害关系解析》,“美中关系定下了缓和分歧的基调,但两国关系的重启可能很快面临双方之间深刻分歧的考验。”该文认为,对话本身就有重要意义。“拜登和习近平同意恢复两国军事接触、合作遏制芬太尼生产并就人工智能 (AI) 的风险展开对话。”这次对话使得两国关系有了一个防火墙,一个管控危机的机制,这一直是拜登政府想要的。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面临国内经济下行的危机,稳定与美国关系也至关重要。该报的另一篇文章也表示,“习拜会有助于防止新的世界大战”。

img华尔街日报文章截图

然而,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会晤仅仅有助于管理危机,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冲突难以改变。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驻华记者王月眉 (DAVID PIERSON) 表示美国方面已经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有管理的竞争”,“允许两国在技术等一些问题上相互挑战,但也在气候变化等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此外,在会晤之后,拜登在记者的追问下,仍然称呼习近平是“独裁者”。

美国知名政治期刊POLITCO的一篇文章则指出,中美两国都在增强核武库并且在会晤中完全回避了这一个问题。作者认为这表明两国结构性的冲突并没有任何改变。此外,POLITCO的另外一篇文章 更揭露,美国之所以得到中国方面控制芬太尼生产和出口的承诺,原因是在于美国同意解除因“维吾尔人权问题”而对中国采取的部分制裁。

img文章截图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在接受不明白播客的采访中,也表示这次见面仅仅是稳定两国关系,但是长期来看两国关系不会因为一次峰会而改变。主要原因是两国在国际体系内存在结构性的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受到美国大选的影响,两国关系都不会因为这次峰会而起到决定性的改善。

二、CNN: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全球规模最大的虚假信息运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对法庭文件和社交媒体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审查后发现,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已知规模最大的网络虚假信息行动 (disinformation operation),并正在利用它来骚扰美国居民、政要和企业,甚至有时还会对其目标进行暴力威胁。CNN表示,“中国政府针对美国民众发起了一场组织严密并且日益明目张胆的恐吓活动。”

imgCNN调查文章截图

报道指这一行动被称为 "垃圾邮件伪装 " (Spamouflage) 或 "龙桥" (Dragonbridge),其数十万个账户遍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不仅骚扰批评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还试图诋毁美国政客,贬低与中国利益相悖的美国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劫持可能对中国共产党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对话。

受害者往往面临着数以万计社交媒体帖子的人身攻击,他们被攻击为“叛徒、狗、种族主义者和同性恋者”。其中,三位受害者接受了CNN的采访,包括民主人士、政治评论员陈破空、报道香港反修例运动的纽约时报记者樊嘉扬(Jiayang Fan)以及流亡美国的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邱家军。受害者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陷入持续的恐惧和痛苦。

然而,这些受害者并不知道该向哪里求助。有些人向包括联邦调查局 (FBI) 在内的执法部门反映过情况,但该部门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虽然技术和社交媒体公司已经关闭了成千上万个针对这些受害者的账户,然而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新账户出现。

CNN还表示,虽然该网络行动已经被发现4年多了,并且私人研究人员一直在对其进行追踪,但是直到最近几个月,联邦检察官和脸书 (Facebook) 的母公司Meta才公开认定该网络与中国警方有联系。

尽管如此,鉴于此类行动的成本相对较低,监测虚假信息的专家警告说,“中国政府将继续使用这些策略,试图使网络讨论更贴近中共偏好的叙事方式,而这经常需要试图破坏美国和民主价值观”。

美国众议院中共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 (Mike Gallagher) 众议员接受CNN采访则表示:"我们可能认为这仅限于某些聊天室,或这个平台或那个平台,但它正在全面扩展",并且他还表示“普通美国公民迟早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现在并不认为这是他们的问题"。

三、卫报记者布兰尼根荣获得坎迪尔历史奖

近日,卫报驻北京记者布兰尼根 (Tania Branigan) ,因其作品《红色记忆——文化大革命的后世》(Red Memory: The Afterlives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而获得坎迪尔历史奖 (The Cundill History Prize)。

img图片来自Faber

该奖项创立于2008年,旨在表彰和促进历史领域的英语文学和学术成就。主办单位会针对非虚构类图书进行评选,对于可能在历史领域产生深远的文学、社会和学术影响的作家给予这一奖项,奖金75000美金,是全球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在这本书中,作者布兰尼根通过对文革当事人的采访,还原了文革时期疯狂而残酷的历史。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NPR) 记者冯哲芸 (Emily Feng) 撰写书评说到,“这是一部尝试不可能的作品,它试图还原中国近代史上最残酷的时期之一的生活状态。布拉尼根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接近实现这一目标。”

历史学家索尔-塞拉诺 (Sol Serrano) 表示: “《红色记忆——文化大革命的后世》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受害者的历史。塔尼亚·布拉尼根是一位炼金士,她从沉默中找回了声音。这些声音在谈论他们自己,也在谈论我们。”

评委会表示,授予布兰尼根该奖项是为了表彰她对文化大革命“令人难忘”的挖掘。"塔尼亚·布兰尼根的获奖作品真正体现了坎迪尔历史奖的宗旨:它不仅是历史学术研究的杰出成就,还吸引了读者,展示了历史写作对了解我们世界的真正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