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春节,网上突然开始流行起来一股子用生僻字拜年的浪潮,有人专门拼凑了十几个生僻字组成一段话用来祝福。当然,他也知道这些字是生僻字,所以专门在字后面加了一个括号注明拼音,又在后面接了一个浅显直白的四字近义词用作解释。
可以说背后的原因让人暖心。
不过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正确不正确:文字是用来交流的,如果你非要使用谁都不认识的字来交流,那不但会失去交流的意义,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误会。
谁知道你发这么一咕噜生僻字出来,是想要“让我来考考你”,还是“让你看看我多厉害”。
并且我还有一个习惯:不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字词用于祝福。
原因非常简单,我弄不清楚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万一其中有什么不好的意思,而对方恰巧知道,那就真的是好心办了坏事,把挺好一件事情办砸了,给人家大过年的添堵。
02
我作为一个读了好几年史书的人,这其中有小部分字认识,大部分的字不认识。
但是我并不以我认识这些字为荣,也不以我不认识这些字为耻。因为这些字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会太少了,几乎为零,认不认识都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的生活。
说它们是生僻字其实并不太准确,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字是“异体字”,也就是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造就出来的完全能被其他常用字平替的字,比如说“朤”,它就是“朗”的异体字。
你放着大家都认识的字不用,非要用一个大家都不用的异体字来送祝福,我看不出来你的情义,反而看出来了你的显摆。
我再说这个特别流行的“龘”字吧,由三个龙的繁体字“龍”构成。其实,这个字用两个龍字组成的“龖”字也是同一个意思。
但是他们非要用更复杂、笔画更多的异体字,而不用更简单、笔画更少的字,舍简就繁,你说不是为了显摆,我打死都不信。
03
我看见有朋友说,发这样的祝福语,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我们灿烂的文化。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持保留态度的。你要说这些生僻字是文化吧,也确实是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学习来有什么意义,倒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并不反对大家多识字、多了解我们古代的文化,但是要尽可能识有用的字,了解有现实参照意义的古代文化。
这种字,就像孔乙己引以为傲的“回字有四种写法”一样,你若不是专门从事这种考据工作的,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偏偏有些人就喜欢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精益求精,其实越精益求精,越无意义。
就好比你在农村种地的时候打窝一样,刨个大小深浅合适的坑能够把种子种活就行了,但是你偏要精心把这些坑的大小深浅控制在毫米级,坑的斜度控制在分秒级,平整度恨不得控制在纳米级,确实很规范很震撼呢,但是意义何在呢?
你还不如把这些精力用在研究肥料上。
04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批评我上纲上线,大过年的本来图一个乐子的事情,我还要絮絮叨叨地说这么多。
我倒不是因为这几个生僻字跟这儿矫情,我是觉得不应该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越走越远。
就像我刚才举的种地例子一样,与其这样在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去翻检一些谁都不认识、谁都不会用的生僻字、异体字出来推广,不如好好地把我们的汉语基础知识强化和普及一下。
比如教教大家怎么正确使用“的地得”,准确分辨“再和在”“带和戴”这一类最基本的汉字使用规范。
说句容易被人骂的话吧,当我看见某个人前一秒还在说“我得手机忘家里了,没戴身上,下次在联系”,下一秒就祝你“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的确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是靠写字为生的,汉语是我的吃饭家什,在我心里,汉语不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