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看了那两段视频,记者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被架走那个女记者,一边说:“我们三个记者,被他们……”

并没有真正的危险。当地工作人员还是很客气的。他们可能不认识CMG,但是记者的话筒上仍然有CCTV的字样,他们应该能够辨识。视频中,当地人员反复解释,“这里不安全……”也算是小心翼翼,颇有礼貌。

记者表现中规中矩,主持人中断了连线,还嘱咐一句“注意安全”,好像记者是在加沙似的,实际上,那只是河北的一个小地方。

很难说这就是真正的采访。中国记协发了声明力挺,但是声明其实只是说了记者可以记录现场,报道救援情况——根本没提可能存在的“监督”和追问。

人们对这次事件感到震惊,其实并不是因为“记者采访被阻挠”,而是“就连央视”也有了这样的遭遇。

CDT 档案卡
标题:央视记者被阻挠:一个新阶段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4.3.14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主题归类:央视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是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是央视这种有权力色彩的机构,也被阻挠了;另一方面,记者的初衷,也不是去做调查后监督,只是“连线”和直播,仍然被限制了。

在这样的突发新闻中,一般媒体很难靠近现场了。过去几年,有过好几次记者被抓小黑屋、搜身甚至被打的事情,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地方媒体如果要把委屈讲出来,在网上还会引来网暴,而不是同情——你们南方系……活该。

这次央视记者被阻挠,仍然有不少人叫好,称这是“为了你们的安全考虑”。新的“受众”已经崛起,他们数量庞大,思维模式,l和权力完全一致。

对媒体来说,这是最悲哀的局面,你以为去报道真相是为了公众,但是公众却把你看成是敌对势力。

大部分媒体都是非常自觉的,放弃了对这种现场的接近,因为指令比记者跑得更快。在这种局面下,央视等“权威媒体”接管现场。

这是“新的现场”,通常是“权威的”“主流的”,没有多少杂音,也没有太多揭发。

这就是当下突发事件的信息呈现常态。大家可以回忆一下,那些山体滑坡、火灾、体育场坍塌,都没能留下“立体”和有深度的记忆,而只是一个个容易忘记的瞬间。有时候,人们连一场火灾到底死多少人都不清楚,而在十几年前,媒体可能会到太平间去数遗体。

和这一过程相适应的,是各地“发布会”的变化。通常,这样的发布会会选择在夜间进行,因为这样既完成了公开的任务(有相关规定必须公开),又最大程度地避免被看到;发布会不会安排提问,只是主持人和相关部门上来念一下通稿;通常会进行直播,但是不会开放评论。

这些被念出来的通稿,大部分内容都是表彰,如果不认真辨别,甚至看不出是对事故的描述。大部分句子,既没有主语(应该承担起责任的人),也没有宾语(需要改进和反思的对象),而是各种形容词和动词,显示出一种抽象的忙碌。

一个正面的新世界已经诞生。只是偶尔会出现一个裂缝,央视记者被阻挠,就是一个小小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