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的一位记者,追踪调查了很多油罐车,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业秘密”:一些油罐车平时不仅仅拉食用油,也会拉煤制油,还会拉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减水剂这样的非危化品液体。而且这中间有可能没有空挡,卸了各种奇怪奇怪的液体以后,不做清洗,直接就往里面灌食用油。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新京报捅破了一个黑幕,已经快一个星期了
作者:玖奌杂货店
发表日期:2024.7.8
来源:微信公众号“玖奌杂货店”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油罐里残留的煤油、废机油、工业废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然后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看了这则报道以后,是不是有一种拿着粪桶盛饭吃的感觉,恶心的想吐?

如果新京报的报道属实的话,这比地沟油事件更为恶劣。用南方都市报的话来说,“装完化工油又装食用油,这与投毒有什么区别?”

img

在新京报7月2日发出报道以后,到7月6日,涉事企业中储粮给了一个姗姗来迟的回应:

img

这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回应,既没有表示道歉,也没有提及对问题产品的召回,在精选评论中还不忘记提醒网友,“大国粮仓担子重,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理性看待问题”。我都吃上煤油废机油工业废水塑化剂混合的食用油了,你还在谆谆教导我要理性?

img

中储粮说要开展排查,像这种自己有问题,靠自己查自己的事,我也只能说一声呵呵了。

而那些本应承担起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到现在还在装死。

油罐车是谁家的啊?这些被污染的油都流向了哪里?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有多大?涉事企业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有去核实了吗?处罚了吗?有吊销执照了吗?

媒体报道已经快一个星期了,还没看到有哪个部门出来表个态。

来看看这些年的一些新闻:营业才两周的采耳店获利500元,被罚22万元;商贩卖了20元的芹菜,被罚6.6万元;进价1.2元/斤的土豆,售价从1.4元/斤涨至2元/斤,被罚款30万元……

对平头百姓下起狠手来,恨不得罚到倾家荡产。但遇到这种涉及千家万户的更加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也会像对待老百姓那样严格执法吗?

而从新京报报道的罐车“混用又不清洗”现象的普遍存在,我很怀疑,相关监管部门在执法力度、监管标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足,甚至不排除有工作人员故意放松监管,从中牟利。

都说“食品安全大于天”,可是,在某些人眼里,或许压根就没当一回事。

要向新京报的记者致敬,已经很久没看到过这样有良心的调查报道了。新京报的报道,直接指名道姓的将事件的多个相关方爆了出来,一次就得罪了众多大佬。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这是需要勇气的。

img

新京报这样的报道,其实是不受欢迎的,尤其是对一些企业和官员来说,他们会认为新京报是在没事找事。对一些热衷歌颂的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认为新京报是负能量,是屁股歪了,是在给社会制造麻烦。

在新京报的这次报道出来后,在一些评论区,就看到有这样的声音:

img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只能一声长叹,有这些人在,也难怪那些黑心企业可以有恃无恐,也难怪食品安全问题总是能法得到彻底解决。

最后,还是要向新京报的记者致敬,他们是媒体行业的良心,也是这个时代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