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房屋养老”,最重要甚至不是钱的问题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4.8.25
来源:城市的地得
主题归类:房屋养老金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住建部关于“房屋养老金试点”消息一出来,引发很多人的恐慌,以至于其官网上发了好几篇文章,承诺“不给群众增加负担”。

上海有关部门也“辟谣”,网上流传的房屋养老金缴纳办法是假的。至少目前来看,这次是“虚惊一场”。

其实我想的是另一个问题:城市的住宅,真的需要“养老”,而这个“养老”的开启,也标志着城市走向成熟。

在纽约访学的最后几天,我参观了一个朋友新买的房子,就在哥大旁边。房屋很漂亮,大厅的保安穿白色制服,很帅气,据说平常能帮业主处理不少事情。

据说,这栋公寓楼今年将迎来它的百岁生日。这么一算,它诞生在上世纪20年代,正好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那时纽约的房地产行业一定不容易。

昨天看到有人讨论中国住宅的寿命,有说30年有说50年的,而住宅的产权是70年——似乎都很短暂,就没人设想,它应该可以长久?

一栋大楼超过100年,是了不起的事情。它要经历很多轮的维护、更新,到底谁来出钱呢?我猜在美国,这主要还是业主自己出。

比建筑、设备更新更重要的是“人的更新”,一百年要经历好几代人,很多房子都多次转手。

一个类似业主委员会的机构,能够一直运转,而且非常丝滑、高效,决定着大楼的大部分事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治”。

一个人要买进这样的住宅,光有钱还不够,还要接受业主委员会“面试”,符合社区的文化调性。

朋友购买之前,一位商人就是面试失败,朋友才有入住的机会。作为业主她还必须承诺,至少在几年内,这房子只能自己住,不能出租。

我认为这就是“都市性”。都市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人的聚集;它不仅是各种“空间”,还包括“时间的艺术”。一个到处都是“老房子”,但是又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才算是真正的“都市”。

中国城市开始进入“维护时代”。过去人们买房,似乎并没有“恒心”,或者期待它升值转手,或者想象着拆迁赚一笔,仿佛房屋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人可以长生不老。

事实正相反。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而房子可以长久。当城市终于拆不动,而炒房也丧失动力的时候,“城市化”终于开始了。

当然,谁出这个钱,如何管好这个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没有无穷的能力来照看好每一栋房屋。

它甚至不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走到这一步:一个社区如何决定自己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