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第一次课,讲到了被封号的贞观文章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9.5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贞观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file

新学期开学,上了一次课就被叫暂停。

被叫暂停的原因是高温天气。

星期一上午,给新一届两个班的学生上了“第一课”。按照惯例,第一次课都先不讲课程内容,而是讲课程学习的相关须知,包括五个部分:权利与权力、课程要求及标准、课堂行为规范、课程成绩的获得、师生共勉。

img

最后一部分,师生共勉,只有一张PPT,几句话。

img

共勉4条,其实也就是审辨式思维(以前叫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正常的教育应该是从小学阶段就训练学生区分事实和观点;训练学生保持质疑,不盲从,不轻信;训练学生保持智力诚实,等等。

之所以会在每个班第一次课与学生分享这4点共勉,因为台下那些18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此前的整个学涯基本上就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告知和训练。别说审辨思维,他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恐怕连逻辑思维也没有被有意识地训练过。

在分享到第2条时,我举了一个例子:

前不久网络上热传西安某211大学毕业的33岁女生死在出租屋里,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关于这名女生是如何以及因何死亡的可核实事实披露,那么所有热传的观点和结论都不靠谱,保持质疑,不要轻信。

引发热议的某公众号文章,细节鲜活,讲得有鼻子有眼,带来上百万的流量,许多人都在转,都在议,但是没有任何可核实的基本事实支撑它的观点:女生究竟是怎么死的?这需要进行尸检,开展缜密的调查才能得出靠谱的结论。

如果真是饿死的,当然可以据此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并且形成观点和得出结论。但是,在不能排除是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或者其他疾病原因、身体原因、甚至社会情境原因而导致的亡故前,一口咬定是饿死那就是罔顾事实。

一旦罔顾事实,那么据此做的任何分析、推演,形成的观点,得出的结论统统都不靠谱。

这时,台下有学生提问:老唐,如果他的观点和结论碰巧与真相吻合呢?

我的回答:那么,如何检验它与真相是否吻合?通过什么方式核实?我们唯一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不知道。

这就好比,一个班40名同学,其中有一名同学是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其中一个,在不提供也无法查询双胞胎的任何事实信息之前,你如何辨别出谁是那一个双胞胎?你随便指定一名同学,都有可能与真相吻合,但是你始终不知道如何核实这名同学到底是不是。所以,无论你指定哪一位同学,都是不靠谱的。

一个女生死在出租房里,在没有搞清楚她是如何以及因何而死的基本事实前提下,对这件事无法形成有效观点,也不可能得出任何有效结论。在事实不清不明的情况下,可不可以议这件事?当然可以,但是只能怀疑她可能是饿死,并且通过调查、分析来看看这个怀疑假设到底有没有事实支持。如果始终找不到可以支持的充分事实材料,那么不要轻易传播你的怀疑假设。再退一步,即使传播,也要坦言你的怀疑假设就是猜测,并且讲清楚在没有充分事实支持的情况下怀疑假设的逻辑链条。

既没有可核实的事实支持,也没有自洽的逻辑链条,言之凿凿地把猜测的怀疑假设有鼻子有眼地传播,甚至炮制不实的细节,无论从哪个立场、视角、层面都是不严谨、不负责任,乃至败坏的。

有意思的是,发布这件事热传文章的公众号“贞观”在昨天曝出被封号了,有学生给我私传了这条消息。

img

我的看法是,它未必是因为传播了罔顾事实的信息而被封,而是造成了不良影响而被封。这与大V胡锡进近一个月的噤声性质类似。越是正能量的自媒体,越不能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底线。

不过,我没有这么给学生说。我说,嗯,传播罔顾事实的信息受到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