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404媒体】“要是所有的媒体都能够追寻并披露真实的真相,又何需自媒体来写‘故事’ 呢?”(外二篇)
来源:贞观风慢慢JUSTLAW

主题归类:404媒体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媒体”栏目中长期记录这些被当局审查封禁的媒体或自媒体。

本期节目,我们将介绍遭到封禁的媒体、自媒体账号为:贞观、风慢慢、Just Law。

一、贞观|自媒体都只能评论已经发生的事?

2024年8月16日,扎根在陕西西安的自媒体工作室“贞观”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的文章。

该篇非虚构报道以房东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来自西北偏远农村地区的女子,靠考学离开家乡,却在经历了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考公考编不公、工作难找等问题后三十多岁客死他乡的悲惨故事。

文中写道:

整理这些记忆,依然觉得内心烦乱,过程中有太多颠覆认知的地方,太多中国社会、中国农村难以触及、根深蒂固的痛点。

我该如何叙述,一个西部贫困山村女孩,经过怎样的努力,考入北京某211名校,毕业后的几年,一心考公,多次取得家乡省份事业单位笔试第一的成绩,却连连因面试环节落榜,最终又怀着怎样的失望远走他乡,依然没有找到与内心孤傲、与名校出身、与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最后又是在怎样的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33岁的生命?

我也曾气愤过,气愤人要寻死,方法千千万,却为何死在租住的房子里,让我蒙受巨大损失;气愤她莫名奇妙、不留只言片语的离开,让我也背负过嫌疑。但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我却又恨不起来,我为死者年轻生命的消逝而惋惜,也心疼死者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却依然一贫如洗的双亲,也因西北贫困落后地区的风俗习惯而落泪,但很多时候谈起来,只有一声叹息……

起初,读者们为这位女子的悲惨遭遇感到难过,并以此对当前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追问。

img

然而,在该文走红网络后,有另一些网民、自媒体以及官媒则对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导致微信公众号“贞观”在短短一天后便将原文删除。

img

不久,“贞观”账号便被官方封禁。

之后,很多反对封禁“贞观”的声音在中文互联网流传,一些自媒体账号作者同时提出争议的真正原因是权力对新闻的垄断,即自媒体没有采访权,官媒则压根不会对此类话题进行跟踪报道。

在微信公众号“洞见报告”发布的文章《“贞观”公众号被封禁了,我担心的事发生了》中,作者就如此评论:

现在的现实就是,国内的自媒体都挺难的,没有新闻采编权,只能做做新闻评论。

说白了,自媒体都只能评论已经发生的事,不能自己挖新闻出来。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新闻得真实可靠,这是最基本的。

但是,传统媒体在报道速度上确实有点慢,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尖锐、 敏感的问题他们也不敢轻易碰。

像“油罐车事件”能被报道出来,背后肯定克服了不少阻力。

像“贞观”这样的号,写的文章介于新闻和生活之间,但这也是个风险点,万一哪篇文章火了,就容易招来麻烦。

就譬如这次写的“33岁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的文章一样。

要是所有的媒体都能够追寻并披露真实的真相,又何需自媒体来写“故事” 呢?

二、风慢慢|赞美是爱,批评也是爱

微信公众号“风慢慢”,作者丰鸿平,昵称“丰不丰” ,其公众号自2023年12月开始更新,发表了多篇时事、文化、历史类评论。在2024年2月初《人民日报》“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事件中,连续发布文章《整个鲁镇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以及《股民朱由检启示录:认清形势,放弃幻想》,讽刺官方宣传。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并选读了多篇来自该号的文章,其中大多都遭到审查删除。

此外,在“风慢慢”被禁之后,其备用号“候补的风慢慢”也遭到封禁。

在一篇于2024年3月发布的文章《“爱国者”们遵循着流氓三定律》中,作者以分析鲁迅《流氓变迁史》为契机,嘲讽当前充斥在中国社会的极端爱国主义情绪。

文章中写道:

鲁迅在《流氓变迁史》一文,把流氓的起源追溯到墨子门徒,也就是“侠”。作为侠,要求高,死亡率高,回报还低,就演变为强盗,但继续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子。

所以流氓有3个特征,一是有一个虚拟的借口,比如替天行道、维持风化;二是所作所为却是伤害人的事情;三是只挑弱的下手,强横的非但不敢犯禁,一般是要下跪的。
这可称为“流氓三定律”。

总结起来,所谓流氓,就是幻想着自己是在做一件崇高的事情而安全地去伤害他人。流氓可以表示一个人、一个群体,也可表示一种行为一种思潮。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并不需要在强国论坛上达到多少分才算爱国。谁会不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呢?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朴素地爱国,比如多交税、多买房、多生孩子等是爱国,但你不能说别人交税少、不买房、不多生孩子就是不爱国,也不能因为别人对一些问题有意见就是不爱国。

爱国也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对自己的要求。有人立下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无疑是爱国,有人抱怨搬砖烫手,也不是不爱国。赞美是爱,批评也是爱,都是让我们生活的国家变得更好。

这些道理应该很简单吧?

但他们爱国的方式是指责别人不爱国。并且他们指责别人不爱国的依据也极不靠谱,等同于构陷。比如莫言“侮辱先烈”、商家装饰有日系元素、农夫山泉的包装是日本文化等。

买华为还是苹果,喝娃哈哈还是农夫山泉,喜欢国漫还是日漫,和爱国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说别人不爱国也绝不代表自己爱国。这是对爱国的“矮化”。

其次,他们的行为目的和结果都是伤害他人,小一点伤害个人利益,大一点伤害一个企业,再大一点伤害营商环境,更大的伤害我们国家。整天对自己的作家、商家、企业下手,这不就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最后,他们只会对自己安全的、能欺负的下手。比如说继承人国籍这事,某遥遥领先公司老板的长女也是外籍,某地事业单位要招聘外籍人员,你敢站出来说一句抵制、反对吗?当然我并不赞成有人这样做,因为毫无必要。

“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鲁迅的这一句来描述现在的所谓爱国者,非常的生动而贴切。

三、Just Law|面对公共事件,要么说真心话,要么玩大冒险

微信公众号“Just Law”是一个关注中国司法进程和法律公平的自媒体账号。正如其简介写道的“面对公共事件,要么说真心话,要么玩大冒险”,“Just Law”长期坚持着发布文章批评一些法律不公事件。中国数字时代收录了部分该号发布的文章,其中很多遭到404。目前,微信公众号“Just Law”也已被当局封禁。

在一篇“Just Law”于2023年10月发布的对裁判文书不公开进行抨击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如果裁判文书不公开,公众可能就不会知道江苏连云港90后女辅警性敲诈多名公职人员案。随着舆论关注和网络热传,法院将已经公开的一审判决书,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撤回。

如果裁判文书不公开,公众可能就不会知道深圳律协原会长林某炽的荒唐事儿。他为了“充分发表辩护意见、不被打断发言”,竟然向法官行贿了20万元。

如果裁判文书不公开,公众可能就不会知道那起引发检法强烈对抗的中铁公司总部纪检干部余某平案。这位纪检干部酒驾撞死人并逃逸,躲在足疗店,案发8小时后才投案,一审检察院、法院竟认定余金平构成自首?!

哪些人害怕裁判文书公开?

一些贪腐官员怕公开,毕竟是自己的丑闻。此前,还有落马官员的家属投诉媒体报道其涉案情况,认为侵犯贪腐官员的隐私和名誉,影响了家人的正常生活。

一些涉案者怕公开,他们有的牵涉案件但未被查办。这些人是最慌的!因为要接受社会公共的灼热目光。既得利益和社会谴责,让他们很煎熬,但又不愿引咎辞职。比如,某市律协会长持续被人实名举报“向官员行贿”。

一些办案者怕公开,某些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其所办案件可能受某些因素干预而经不起公众关注和历史检验。那些办过冤假错案的人,随着判决文书公开,其职业污点全网留痕,这会让他们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一些办案机关乱作为者害怕公开,因为优秀的裁判认定和证据评判,需要进行列举和详述,那些污糟之事将无法被掩盖。

一些主政的地方领导害怕公开,他们觉得丑闻会影响当地政府形象和自己的颜面,更愿意“家丑不外露”!

然而,反观另一面,哪些人希望公开?

期待通过公正审判来主张自身权益者希望公开,如此可以推动维权,排除非法律因素的干扰。

媒体记者等关注社会公益人士希望公开,透过一例例个案标本,观察司法运行中的共性问题,完善和推动司法工作乃至立法工作。

以上,是本期节目所选取的被封禁的媒体、自媒体账号。本期节目所选读的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