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想到,深圳日本人学校事件后,罗翔深陷舆论风暴中心。
大量的评论骂他历史无知。
他甚至连国足都不如,起码国足不把球往自家球门里踢。
为啥呢?
他们觉得罗翔把辛亥革命粗暴定义为了排满。这么一解构,正经历史都变得龌龊了。
真丧良心。
而在另一边,对正能量特别不感冒的人,也觉得罗翔诋毁了自己。
所以最后干脆一块联合起来嘲讽他。
罗翔真错得这么离谱吗?
我们回到9月20日那天,看看他发布的视频《从改名换姓的爱新觉罗们谈谈憎恨与是非》。
主旨用文中的话概括就是:
“爱国,不是狭隘的排外和仇恨。它应该是一种包容的情感。仇恨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而引发争论的是那句话:“以排满为目标的辛亥革命的宣传中”。
但这真不是罗翔说的,是他引用了朱新屋的研究,话的意思是,在百年前的当时,这几乎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查查论文会发现很多学者这么写。
有的论文还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注意了,原话不是说“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排满,而是说“宣传”的目标是排满。
针对这点,辛亥革命网的文章就指出过,当时造舆论是为了唤起民众的区别意识。
国务院参事室收录的一篇文章里,也提到当时更多人这么想。
回到朱新屋里原文第一句,你甚至会发现他的措辞比罗翔还直接。
你总不能说专家、学者、官网看的没你准吧。
所以“以排满为目标的辛亥革命的宣传中”这话也有根有据。
而且,罗翔引用这些观点,回顾当时思潮,不代表罗翔想的和当时人想的一样。
他的意思恰恰是不能走这样的极端,不能未达目的不择手段。
因为:
所以,文中后面就提到很多名人的反思,包括一开始非常激进的章士钊。
后来一些做法也在不断完善。之前很多人也提到:
从驱除鞑虏变成了五族共和,从不健康的民族主义升华并健康了爱国论。
这点罗翔也讲了。
可以说,罗翔在全文里强调就是对早期辛亥革命观的扬弃,好的部分继承发展,不好的部分咱不要。
很常见的操作,关键在于要能让我们意识到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意识到什么是爱国主义。
这怎么能说曲解或者否定辛亥革命呢?
这时候又有人质疑,这和对日本的态度是两种维度的,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并不能直接简单类比。
问题来了,罗翔影射了这次日本人学校事件吗?
反正全文和相关标签都没提到。
倒是可以说,写这篇文章另有直接原因。
两三年前普法时,罗翔讲到有人拿“我是乾隆”来搞诈骗,玩梗玩多了,大家开玩笑说罗翔姓爱新觉罗了。
那这次我玩自己的梗,我科普社科常识,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不过,声称早就看穿他立场不对的人,却不知道这个起因,也蛮奇怪的。
可能只是想一如既往骂骂他。
2
罗翔视频的文字稿,字数真不多,大概2500字。
如果我们做阅读理解,首先是要看完全文,再去理解全文立意,而不是简单摘出个单句来曲解成意。
但现在不只是断章取义,现在骂罗翔是不需要看全文的。
明明提到了五族共和,结果还是被骂装不知道。
明明是两段话,在全文里隔得挺远,非得截一块,暗示罗翔想杜撰历史了。
顺着这样的移花接木,有的人又觉得他是投降主义。
更糟糕的是,很多质疑者纯粹在抠字眼。
比如本来是约定俗成的概念,因为“排”一字而勃然大怒,他们还觉得自己头头是道。
他们可能习惯短平快视觉体验,而不愿意去打开罗翔老师充斥着各种长句、学术味较浓的文章。
但如果不完美的事物说不得一点不好,那究竟是罗翔夹带私货,还是你需要恶补历史呢?
更荒诞的是,罗翔呼吁大家不要太极端,但有的人非要自己往里跳。
不就是叫不醒假寐的人了吗?
3
然而,像这样带节奏的事件一直很多。
之前,某大学在高考前发了个给考生加油的文案,找了一群学生,举着牌子组成了一篇文章,然后每张牌子里放大的那个字,合起来就是“我在南京大学等你”
没想到最后一张图被人单独挑出来,硬说这大学是在用美色营销,是“物化女性”,涉嫌“侮辱女性”。
辱华、辱女、卖国、做汉奸……过去只有在很严肃场合才能听到的大词,现在网络上几乎随处可见。
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个宿管阿姨,在感恩节这天自费买来了价值不菲的巧克力,想要发给同学,感谢同学们对公寓工作的支持。
天大的好事对吧。
然而就是有人不领情,能从中解读出崇洋媚外的意思,在群里警告阿姨:
“宣传西方节日”
“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
“请立即停止活动。”
“否则向有关部门反应。”
最后逼得阿姨无可奈何只能道歉。
还有一次,苹果发布了新产品。然后他们官网上有个“专家一对一选购”的选项,其中苹果手表的专家,是长这样的:
在我看来这就是个正常销售人员,结果网友从中看出了端倪。
先是有个网友说这是中国专区特有的“专家”,这眯眯眼+辫子,刻板印象到了极致,要把人看吐了。
“1000万人里随便拉一个出来也比这个好看吧。”
然后一堆大V转发,表示这绝对是刻意歧视中国人。评论则是一片“试探底线”、“苹果用户都是奴才”等声音。
让人不知道说啥才好。
这个形象根本不是特意针对中国市场。全世界的苹果商店“苹果手表专家”都是这么个形象。
难不成你觉得这是在用他们自己的员工“游街示众”吗?
事实上从这人的长相妆容打扮,加上苹果回复的“这是美国加州的一名女员工”:
我怀疑这根本就不是亚洲人,而是印第安人。
……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你无时无刻不处在“被带节奏”的节奏中。
最糟的一个结果是,互联网越来越紧绷,你一旦跟不上时代,触碰什么G点就等着被口诛笔伐吧。
这时候普通人倒是和公众人物平等了,都会被莫名其妙地狠狠骂。
接下去怎么办,也是一个问题。
但可以肯定,下一个受害者会出现。
而这个倒霉蛋有可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