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鐵志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民进党正在拟定一份十年政纲,作为该党未来的基本发展方向,并正在举办一系列「台湾无可迴避的挑战」座谈,讨论人口老化危机、如何面对生态浩劫、经济战略等。 许多人嘲笑十年政纲的目标太遥远,对选举没有帮助。然而,民进党过去多年都是选举逻辑主导,缺乏完整的理念与哲学。这个十年政纲或许是一个转型的重大契机。 过去在国民党仍一党独大的体制下,民进党代表台湾改革的力量,具有相对比较进步的价值,例如清廉、人权、环保,虽然这些价值中仍然充满矛盾与不一致。 九零年代中期,民进党开始转型,开始往中间靠拢。陈水扁首次竞选台北市长时,喊出「希望、快乐」口号,试图告别以往的悲情诉求与抗议姿态;党中央也喊出大和解,以试图争取更多民意支持。但这也原来部份支持者失望。 1998年台北市长连任失利后的阿扁继续往中间靠拢,提出「新中间路线」作为竞选主轴,而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想要让更多台湾民众以及华盛顿安心。 两千年政党轮替时,中研院院长李远哲说这个选举是「向上提昇还是向下沉沦的抉择」,确实打动许多人。上任之后,阿扁的确採取温和的「新中间路线」。例如强调「全民政府」、任用唐飞担任行政院长,在就职宣言中提出四不一没有等等。在社经议题上,则想要积极抓住大企业,想要改变过去反商的形象。但这些转型,也都让许多人批评没有立场和原则。 零四年胜选之后,民进党开始逐步激进化,并爆发贪腐危机。2006年七月,一群过去支持民进党的学者和社运界集结起来发表所谓「七一五宣言」,要求陈水扁辞职。他们在宣言中指出:「政治领袖及其周边人士涉及弊桉,是民主社会常见的道德和领导危机,也是我们透过反省和检讨,以提昇民主品质的契机。令人遗憾的是,政治领导者却以动员族群情感来取代反省。更令人忧心的是,民众,甚至学界,则以认同立场来压抑对民主理想的追求。」 然而,民进党不但没有听进去,所谓以动员族群情感来取代反省的趋势,却在宣言后越演越烈。 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或红衫军运动,不但没有威胁到陈水扁,反而让民进党为了一致对外,更全力巩固权力核心,不论是透过党内气氛的营造,或者党内初选制度的设计,压制党内异议声音,将温和派声音边缘化。 当时就有党内人士看到危机,主张民进党改革,尤其是重新寻找党的核心价值如清廉、改革、进步。但一来阿扁一向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并没有核心价值(民进党的价值也一向模煳),二来深绿势力已经绑架民进党,所以无法进行任何改革。接下来是更多的贪腐桉爆发,民进党走向激进深绿立场,造成2008年总统选举的失败。八年前美丽的许诺转变为黑暗。 总算,在大选失败后,民进党选出形象较清新,採取温和务实方向的蔡英文当选党主席。蔡英文代表的几乎正是过去几年民进党所大幅流失的选民:都市中产阶级。但是蔡英文上任的前两年忙于频繁的选举和党内权力的巩固,并未有耳目一新的改革。唯有当她带领民进党赢得几次选举,逐渐确立其党内地位后,才开始带领民进党重新思考台湾面临的挑战,以及民进党的政纲与方向。 过去二十年,民进党不断在不同路线中与不同价值中摇摆,原本迷煳的方向感在过去几年转为迷失。蔡英文思索十年政纲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思考能否成为全党的共识,能否不再被短视的选举逻辑再次支配,看来在民进党要面对台湾的挑战前,必须先克服党内的严肃挑战。 (南方都市报台湾笔记专栏 2010/06/12)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張鐵志的最新更新: 本田罢工与中国模式的转型 / 2010-06-11 10:31 / 评论数( 3 ) 台湾资本与中国模式 / 2010-06-03 13:48 / 评论数( 10 ) 二次政党轮替两週年,反思台湾民主 / 2010-05-26 11:20 / 评论数( 0 ) 台湾摇滚的声音 / 2010-05-25 13:42 / 评论数( 6 ) 「想像的共同体」在台湾 / 2010-05-23 14:18 / 评论数( 1 )

Original post:
十年政纲与民进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