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社会论坛第三届双年会在香港理工大学开幕 RFI/Rédaction chinoise/郑汉良摄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中欧社会论坛第三届双年聚会12日假座香港理工大学举行盛大开幕典礼,一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将礼堂挤至水泄不通。中欧社会论坛基金会主席卡蓝默在致欢迎辞时,以6个关键词语来总括第三届双年聚会的意义。 担任主礼嘉宾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长曾俊华在致辞时,首先向刚在世界杯比决赛赢得冠军的西班牙道贺,他并且用足球的规则来比喻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彼此了解和交流,才可推进人类走向更好的未来。他说,足球最早发明在中国山东省(当年的齐国),之后流传各地,但当年足球的规则各异,不可能共聚一堂比赛,只有当大家得到共识,才会有今天的世界杯。 曾俊华说,中国和欧洲从1998年即举行每年一度的高峰会议,扩宽相互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更扩展交流的范畴,包括战略关系和气候变化等议题,而香港一直都在中欧之间扮演积极的角色,增进两者的了解。 事实上,在今天开幕礼上致辞的嘉宾,几乎人人都赞同中欧社会论坛在增进中欧两地的交流和了解,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中欧社会论坛基金会主席卡蓝默在致欢迎辞时,以6个关键词语来总括第三届双年聚会的意义。他说,第一就是中欧社会论坛的必须性,因为大家别无选择,只有相互的对话和了解,才可克服包括语言在内的困难,达至共识。第二就是创新发明,因为中欧社会论坛的方式是没有先例的,人人都是这个创新发明的参与者,推动这种新的对话模式。第三就是多样性和多元性,因为这不光是中国和欧洲的事情,中国和欧洲本身也各自存在多样性和多元性,论坛之前已经举行了63个专题小组,足可证明这个特征。 卡蓝默接住说,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共同一致,因为多元性并不代表各自为政,需要透过论坛,相互方可达到共识。第五是持续性,因为只是开两、三天的论坛并不足够,因此中欧社会论坛将继续举办下去。第六就是参与,这代表自由负责任的对话的重要性。他说,对话是从下到上的,只有这样才可缔造一个人类的未来。卡蓝默最后还幽默的说,大家都在等候专题小组所达成的共识,如果他们今晚还未能有所共识,“他们今晚将没有甜品吃”。卡蓝默说罢,即引起哄堂大笑。 妙语连珠的,还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兼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叶小文在致欢迎词时,也引用刚结束的世界杯为题,指出世界杯决赛是两个雄心相遇,中欧社会论坛也像世界杯,是中国与欧洲两个雄心相遇,但足球世界杯有输有赢,中欧社会论坛却是透过对话和了解达至双赢、共赢,“我参加这次中欧社会论坛,感觉好像参加了世界杯”。他又以中国语言所说的“东西”为例,他说世界上有东又有西,但“只有放在一起才是个东西”,否则就不是个东西了,全场这时爆起如雷的掌声,对叶小文的讲话表示赞同。叶小文最后呼吁中欧共建新的丝绸之路,达至世界和谐发展的新的辉煌未来。 致欢迎词的还有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而原定致欢迎词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则因事未暇出席改由助理致辞。在开幕礼上致辞的嘉宾还包括以录像方式讲话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前欧洲议会主席考克斯、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杨子刚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局副局长许晓晖等人。 开幕礼正式揭幕前,大会别有心裁的安排了一场中欧合韵的小型音乐会,两名苗族姑娘的动听的歌声,配合东西方的吹奏乐器,编织成一幅和谐的东西乐韵图,为这次大会发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Go here to see the original:
中国/欧洲: 中欧社会论坛在香港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