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龙虾,我曾经闹过一次笑话。那是2000年去北京的时候,朋友请到工体附近(最有名的是簋街)吃小龙虾。我这个南方人一听到龙虾,还以为是澳洲龙虾,心里还纳闷:怎么大排档也时兴吃龙虾?到那一看,才知道是澳洲龙虾的“孙子”——小龙虾也。
现在当然不会有人犯这错误了。北京人所称的“麻小”,如今风靡大江南北,无数食客都拜倒在这一盘红艳艳、火辣辣的美食面前。我太太怀孕期间的梦想是(因为当时我严禁她吃小龙虾),什么时候能够来一盘超大分量的小龙虾,大快朵颐。另一个朋友,我曾亲眼目睹她叫了三份小龙虾,旁若无人地啃了个精光。
幸好,那时大家都还不知道什么叫“横纹肌溶解症”,否则打死了也不敢这么个吃法。自打前几天南京十几个市民因吃小龙虾送医,广大消费者又学会了很多专业术语。什么横纹肌溶解症,什么“酱油尿”、“洗虾粉”,相信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识。包括在下,虽然一直坚信小龙虾不能多吃,但也从没有想过后果会这么严重。
这里头到底是什么出了毛病?以我的判断,洗虾粉的嫌疑最大。据介绍,洗虾粉就是工业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除锈剂——草酸,其酸性是醋酸的10000倍,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又据餐馆老板介绍,这种洗虾粉很管用,兑水化开后把小龙虾浸泡在里面,用不了10分钟,粘附在小龙虾肚子上的脏东西就会自动掉落,这水还可以反复使用,直到脏得不能再洗为止。想想看,用这玩意儿洗小龙虾,能保证不出问题吗?据悉,上海从去年5月份开始,就已明文禁止使用洗虾粉。
当然,这事情我说了肯定不算。不管哪里出了差错,相关部门和专家有责任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权威说法。可问题也就在这里了。事件发生后,还没调查出个结果,南京疾控部门官员就已表态:“说是洗虾粉惹的祸,我们认为不可能。”另一名专家也质疑道:“这家龙虾馆每天这么多人吃龙虾,为什么就这么几个发病?”他怀疑,这是不是和个人的过敏体质有关。此外,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也不认同这些病例真的与龙虾有关。
照这么讲,洗虾粉、餐馆和小龙虾统统没问题,要怪的话只能怪消自己身体不行。有网友就说:专家真厉害啊,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到消费者身上了。说实话,当地个别专家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偏袒,丝毫不让人感觉意外。要知道,南京等地是小龙虾这个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首站,江苏盱眙如今又是小龙虾的主要产地和支柱产业。由于“龙虾门”,近日全国各地小龙虾消费量急剧下降,许多地方媒体也纷纷关注本地小龙虾的食品安全问题。试问,小龙虾有恙,谁最着急?
可还别说,受“龙虾门”波及的盱眙,当地政府部门的做法反而值得赞许。24日,针对相关事件,盱眙举办了龙虾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实地考察当地龙虾产业链,亲身感受养殖、加工、销售等全部过程,并由县委书记亲自出面接待。这样为盱眙龙虾正名,无疑比个别专家移形换影的手法高明得多,也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这真让人搞不懂了,难道专家比“厂家”还急?
龙虾事件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还牵扯到一个庞大的产业利益链。正因为这样,有关部门和专家更该本着高度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查清楚问题之所在,而不能一句话就把消费者噎死。倘若专家不能说了算,那么消费者只好自己说了算,采取自己的方式,用脚投票——珍爱生命,远离龙虾了!
2010年8月25日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