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养老体系是一个有预谋的骗局,这大概过于尖刻了。毕竟这个国家还有一批人真正在享受着养老体系的种种恩惠,尤其是那些有着行政级别的老人,那些在事业单位退休的所谓公务员或者是知识分子,那些一直靠垄断发财的国有企业里的退休职工。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养老体系,这些体制内的人们将无法生存。更有一个不能考证的传言,说的是中国养老体系吸储的大部分资金,可能都用在了处级以上退休干部身上,相信这样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问题的本质在于,养老体制的本意,毫无疑问是指向每一个人的。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即使是小的不能再小的私人公司录用员工,也必须签订与养老体系有关的劳动合同,即使是深处边鄙的乡村,养老的标语也挂在了田间地头。一时之间,这个国家的养老体系看上去气象万千,惠及众生,我们似乎真的进入幸福的小康社会了。
  但是很遗憾,如果你不属于体制内的一份子,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一名拥有行政级别的老人,如果你不是在行政事业单位退休的公务员或者知识分子,如果你不是垄断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你还过于认真地相信此时此刻的养老体制,那么你就过于天真了。有人开玩笑说,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养老体系,事实上很像那个著名的22 条军规,无论你怎么做,最后你都是失败者;还有人说,其实更像一个荒诞剧,因为你不在场,所以你一切的努力,最后都不过是一场梦,那不是真的。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你不在场,因为你不在体制之内,所以你与这个国家的养老体系没关系。如果你不认清这样的事实,那么你会把本来就不多的收入浪费掉一部分;如果你认清了这样的局面,那么你会难过,甚至会绝望,你对你的未来突然害怕,你会前所未有的失去信心。
  每一个与体制无关的、正在劳作的人们,都应该仔细想想下面的问题:
  他们的养老体系规定,必须连续交纳15年的养老金,才能有效,请问,今天有谁能在一个地方连续工作15年?都说养老金其实是可以异地转移的,请问,有多少人为了那么一点养老金,会去办理那么复杂的转移手续,去看那些公务员不耐烦的脸,去听他们毫无礼节的呵斥,去从深圳跑到北京,或者从上海跑到广州,必须由本人亲自来办理?事实上,一张往返的机票钱,可能就已经冲抵掉那点养老金了,谁会做这种不计成本,而且前途还渺茫的事情?
  很有意思的是,太多的人最后选择了放弃,好像把一颗石头扔进了大海里,再也不去管它。假如一个人是1000元,5000万人在路上奔波,那就是 50000000000元,一连串的0,这还仅仅是一年的资金,大家都不要了,钱还在,谁拿走了?当然是政府。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年,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担心老无所依,另外一方面国家的养老金储备却迅速高涨,以至于他们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知所措,最后决定去投资,即使亏损了也在所不辞。
  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个人利益和成本收益在生活,相信更多的人看到了养老体制内在的荒诞,所以更多的人选择放弃,不参与。还是刚才陈述的数字,即使只有 5000万人选择放弃,对于这个国家的养老体制而言,一年就是500亿的资金亏空。这种用脚来投票的经济行为方式,不仅再一次强化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际分野,更重要的是让国家的养老体系吸储能力出现危机。这甚至有点像一出与体制有关的出埃及记,更多的人选择出走。政府开始以为这没什么,说不定这是对体制的减负,但时间一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大量的人们选择逃离体制,至少在养老资金这一块,出现了财源乏力的情形。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任何制度到最后都必须遵守大数法则。具体到养老体系这一块,如果仅仅只有体制内的人独善其身,更加庞大的体制外人群无法参与,或者不愿意参与,大数法则就立即被破坏了。这带来了一系列令政府官员头疼的问题,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养老金支付压力陡增。在一种非常难堪的经济形势下,在就业形势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政府只好出奇招:将普通职工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将压力重重的养老金支付尽量往后拖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纠结的局面?不仅大量的体制外人群心生荒凉,前途不明,整个国家的养老体系也顾此失彼。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我们的市场化严重不到位,这种半拉子的市场经济,让我们的经济生活捉襟见肘。也就是说,我们试图用一种市场化的方式来建构这个国家的养老体系,但却用一种反市场化的方式,把大量的人群排斥在所谓的体制之外。
  有几个关键词需要在这里重申:
  第一是每个人的权利,或者说是每个人自由参与到市场进程中的权利。一个明显的经济现象是,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无法把国内的资本真正“市场化”和“全球化”,本质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有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阶层把市场经济看成了一间“私人俱乐部”。他们人为建立一个类似于“钟罩”的制度,体制内的人群活在钟罩之内,靠着既得利益安静度日,歌舞升平,体制外的人活在钟罩之外,政府不仅不关心他们的生老病死,还断然拒绝他们参与到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有意思的是,当这样的政府需要提高财政能力,他们想到了人口红利,想到了那些像蚂蚁一样无人照顾的人群,事实上也是有纳税能力的;但当这个政府需要建立诸如养老体系这样的福利制度的时候,却将这些人群排斥在外,想尽办法推卸掉作为一个政府的责任,像一个无赖一样,能拖就拖,最好彻底忘记。
  第二,歧视性制度。是的,就是歧视,这个尖锐又刺眼的词语,一直摆放在中国的经济格局当中。体制内的人群对体制外人群的歧视,城里人对农民的歧视,既得利益阶层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官僚对百姓的歧视。都说中国最大的歧视,是对农民的歧视,这样的观点没错,但不全面。至少在养老体系问题上,无数的体制外白领、记者、编辑、律师、工程师、作家、诗人,他们的养老境遇,并不比农民好多少,甚至可能被农民更糟糕,只是在此时此刻,这些人眼前的收入比农民高了一些而已。所以,这是一种真正的歧视,一种对真正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的歧视,或者干脆说,是对市场经济的歧视。
  如此格局之下,我们看到了中国超大规模的对人力资本的浪费。人,每个人,才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惟一动力,养老体系的终极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安慰,但在我们这个国家,它的前端,却是对人的一种限制、一种排斥、一种剥夺。市场经济有着一种内在的美妙的均衡性,失去了原因,就没有目的,忽略或者异化了目的,原因也会荡然无存。每个人的发展,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剥夺了个人发展的机会与权利,这个国家孜孜以求的富裕、崛起,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市场化或者反市场,就是在这样的地带次第上演。而眼下,我们看到的养老体系困局,不过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既得利益阶层反市场逻辑的一次小小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