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不是一直在标榜自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吗,作为质疑者与反对者,我们是否也可以集中力量办一件真正的大事,那就是:埋葬这早该被埋葬的举国体 育吧。所有对它的非正义性有所警觉或已深恶痛绝的人们,各自拿起你的小铲子,有什么平台就利用什么平台,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别忘了,体制这种庞然大物, 根基的松动是一下一下敲打才能完成的,既然这个薄弱之处是适合动家伙的,那还有什么客气的。
作者:关军
在亚运期间被要求收声之后,新华社记者杨明终于可以继续举国体制的反思了。和他一样,我也希望针对举国体制的反思不再虎头蛇尾地消散。
我甚至想,如果高层是要借助舆论,为淡化金牌战略、最终取消体育总局而造势,我这一次倒是甘心成为他们的利用工具。
除了委身体制以自肥的某些体育官员,以及个别官方得没法再官方的媒体,我们其实甚少在公共平台见到为举国体制辩护的声音。但是,利益集团出于对获利体制的 天然依赖,又利用公众对金牌虚荣的心理需求,仍在极力阻止着一个坏体制的灭亡。依我看,不是它有多么强横,而是推动进步的力量还差那么一点点。
2008年秋天,曾经风传高层欲取消国家体育总局,并入文化部,不久,我们却看到局长刘鹏与《人民日报》一问一答,力挺举国体制。多可惜啊,推动进步的力量稍嫌轻缓,那东西居然又神奇地存活了下来。
与当年的社会主义兄弟们一样,中国选择了举国体制,与什么受屈辱史没毛关系,不过是某种“历史的必然”。但是,历史必然并不意味着自动具有了合理性与正当 性。竞技成绩构筑的虚幻满足之外,我们看到了缺乏程序正义的、对纳税人税款的滥用,看到了浮华与腐败的泛滥,看到了运动员身心和前途的牺牲,看到了它与这 个星球上正常的体育价值观的背离……
人们在抨击举国体育体制的时候,大多还要先说“虽然”——虽然这东西曾扬我国威,曾帮我们摘掉东亚病夫帽子,曾提振民族自信心……然后他们开始说“但是”。而在我看来,前面的“虽然”也都是虚妄的,似是而非的。
在大众心理上,我们已被深层的自卑自怜与表面的自强自尊折磨太久,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终结金牌GDP的迷恋,其意义绝对超过了体育范畴。金牌战略是一种致幻剂,妨害我们辨析正确的方向,更可怕的是,举国体育一直在为那种虚幻的爱国主义、危险的民族主义提供温床。
举国体制不是一直在标榜自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吗,作为质疑者与反对者,我们是否也可以集中力量办一件真正的大事,那就是:埋葬这早该被埋葬的举国体育吧。所有对它的非正义性有所警觉或已深恶痛绝的人们,各自拿起你的小铲子,有什么平台就利用什么平台,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别忘了,体制这种庞然大物, 根基的松动是一下一下敲打才能完成的,既然这个薄弱之处是适合动家伙的,那还有什么客气的。
反思之声——
反思中国体育 继续发表陋见 新浪网 作者 杨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c6a1f0100nb5h.html
举重冠军之死 《南方周末》 作者 李海鹏
http://www.infzm.com/content/21435
八月的乡村 《体育画报》
http://sports.sohu.com/20081230/n261505014.shtml
嗯?这图什么意思?我相信你懂的
反对声音——
体育总局局长:举国体制要坚持要完善 《人民日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7830416.html
杨明先生不必气急败坏 《北京日报》 作者 毛晓刚
http://www.bjd.com.cn/10blog/mxg/201011/t20101124_64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