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本期话题是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半公开辩论――如何看待毛泽东的遗产。两位嘉宾为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历史系教授华志坚(Prof. Jeffrey Wasserstrom)和现居北京的”花岗斋杂记”博主Jeremiah Jenne,主持为译者志愿者。

本期讨论的中英双语文字版及现场语音版将收录在七月推出的《译者合集 激辩”毛的复活” Debate on Mao’s Revival》中,此处为精彩节录:
华志坚(JW):”当人们回顾那段历史,还有其他的因素,即使你不喜欢在毛泽东时代发生的一些事,你可能还是会认为那段时期政府没有那么腐败,官员们不是那么着迷于让他们的孩子挣大钱,或者他们没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尽管,当然了,象毛泽东那样的高层领导过的都是特权生活,但是的那个时代的记忆却可能是他们比较深入群众。而那个时代贫富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大,还没有形成意识形态的真空,人们不是毫无信仰可言。”
Jeremiah:”我认为近些年来,我们看到有些人在和当地的村干部发生纠纷的时候,他们会抬出毛主席的画像为自己声援,这是挺有趣的事儿……你知道,这样一来,很讽刺性的就是,在这种纠纷中,党的官员们只好硬着头皮,迎接过去的党的领袖象征居高临下的目光。”
Jeremiah:”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毛泽东时代的记忆也变成了历史中模糊不清的一部分。我认为[茅于轼]的反应针对的是对他亲眼见证和经历过的那段时期的美化的努力。而他不是只代表他自己。”
华志坚(JW):”我读到一则非常有趣的推,是因为非常了解中国的很聪明的美国人写的,说他去看了这部电影,电影院里的人比开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们还要少。”
Jeremiah:”只是简单地说人们害怕毛是不够的,人是很复杂的,不能说仅仅是因为害怕或者毛泽东说要这么做他们就去做了……把一切都归罪于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
华志坚(JW):”如果对比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研究就会发现,前者的相关资料非常多,从日记到当时的文献、记录、回忆录、参与者的口述等等,但是关于毛,什么都是机密……所以人们才那么热衷于类似李志绥所著的《毛的私人生活》这样的书。”
译者:”讽刺的是中国人能著史、会著史,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某某在两千年前的这一天吃了什么,但是对于三十多年前的事,却象是一个黑洞。”
多媒体杂志《译者合集 激辩”毛的复活” Debate on Mao’s Revival》将在7月推出,届时可在多种主流电子阅读器上下载,敬请期待。

打开iTunes,点击这里(itpc://feeds.feedburner.com/epodcast)订阅”译者”的Podcast,收听往期的《译者访谈》和《每日译文精选》等音频节目(部分节目为英语,多数为中文。)需翻墙下载更新。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这里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