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9日 23:47:08

上周三,工会发动了200万人的全国大罢工。我还是坚持去上班,家附近的地铁站关了,于是我走路十五分钟,从每月家庭预算内中,节省了1.5镑。
 
 晚上回来之后,在微博上看很多留学生对罢工的评价,原来民主这么不给力,没有打砸抢,一点都不黄不暴力。被剥削阶级,团结起来之后,就堕落了。上午碰头,中午抗议,下午带着没课上的孩子去逛商场,晚上再聚在一起撮一顿,喝一杯。
 
 好吧,我心里有一场出彩的剧目,一场两天后的选举,它发生在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中间。
 
 全票通过的“选举”
 
 今年7月15日,中国新闻社发表了一篇报道,关于剑桥学联的换届选举。当我读到,“经过讨论和表决,按照选举办法的精神,全票通过了常非凡博士就任第二十八届剑桥中国学联主席的决议”,会心一笑,亲切之情油然而生。不过,连毛主席都是三七开,还有谁会相信全票通过的神话,好在我们已经习惯,笑而不语。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英国留学工作之后,我的理解加深了。这条中国第二大新闻社发布的通稿,行文严谨,很有《人民日报》尺度,应该出自学生记者和审读老师合作结果,但是它确实有点在坑爹。
 
 我猜测,给中新社供稿的学生记者,大概学习了英式幽默,把大陆的夏天的北戴河会议,搬到了暑假的剑桥河畔;其次,讽刺中国教育的失败,不在学生,而是经常指导学生工作的老师,因为他们至今还相信“全票通过”,还相信别人会相信,这连总设计师邓小平都不相信啊!
 
 很快,这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选举,遭到了反对和抗议。反对和抗议的结果,就是不按照公开选举程序换届的剑桥学联,以章程陈旧的名义,被剑桥大学学生会给注销了。Varsity是剑桥学生会官方刊物,最早正式披露了中国学联全票通过的选举。就在11月底,南方周末一篇披露剑桥学联被注销的报道,引起海内外热议。
 
 12月2日下午,一场英式校园选举要挑战“选举办法的精神”下的学联选举。规则比7月指导精神要物质很多:三个人竞选,谁的票多,谁当选。
 
 “全票通过”(也许是鼓掌的)的前主席,从暑假之后,就陷入了被指责批评的处境。应该说,这位前主席,是一位相当有韧性的人物。她发公开信指责有人在“分裂学联”,并且呼吁“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友谊,大家还是学生,更不应该搞政治斗争。”并且在选举之前,决定起诉《南方周末》对剑桥学联的不实报道。在备选过程中,学联主席与反对派之间,在公共邮件列表,网站域名上相互争夺和交锋,试图控制舆论阵地。
 
 我喜欢这种鲁迅先生称赞的有韧性的战斗,外加中式选举的无序和热闹,更富于输出价值观的喜感。最终,在12月2日当晚,前学联主席以60余票位列三位候选人的第三名,反对派候选人以160余票,当选剑桥学联主席。
 “未选举,不当选”。留学英国,都明白这个简单道理,我觉得,重申这条常识对于胜负各方,有助于理解以后留英或者回国怎么混,用还是不用。
 
 至于此次剑桥学联被大学注销,成为抓眼球的关键词。我倒觉得无所谓。即使剑桥学联,在学生会被注销了,可以用剑桥当地独立社团名义,与剑桥大学学生会保持联系即可。
 
 我关心是,除了选举胜负成败之外,还有一个中国文科大二学生爱谈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在7月份那次全票通过的大会上,一群读过书或者正在读书的学生学者联谊会的成员,不仅失去了常识,还都是热情的鼓掌控。
 
 这场“全票通过”模式VS“反对派”模式(或者毛主席喜欢的“造反派”模式)的学生民主游戏中,有一个问题被外人所忽略,那就是,假如剑桥学联被注销,要独立,是要独立于剑桥大学学生会,还是独立于自己的中方赞助人。
 
 独立之路
 
 关于学联,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误会。一个朋友曾经以学联名义,打电话给国内联系活动,对方接到电话之后,以为普世价值找上门,小心翼翼地寒暄了若干回合之后,知道是体制内自己人,于是热烈欢迎海外学子光临。
 
 中国学联,全称是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简称CSSA)。英国,乃至全世界各个大学基本上有这样的中国学联,他们往往被称为地方学联。
 
 除此之外,地方学联之外,在英国,还存在一个全英学联。这两层学联都会受到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的赞助,教育处往往扮演一个顾问角色,中文叫指导。比如中新社报道,7月份剑桥学联改选就是在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指导之下。文中提到的留管组就是教育处在海外负责留学生事务的部门。
 
 教育处对学联的赞助常受到一些诟病。作为对金钱缺乏洁癖的我来说,其实这无可厚非,反正是中国自己的钱,用在谁身上不是用,何况是自己学生,没有什么不对。
 
 相比而言,英国大学中,学生会叫Student union,是各个社团的合众国,也是未来政客的练兵场,你也会碰到和中国学生官僚一样恶心的人物,这是职业特点,中外一样。
 
 学生会有自己的产业收入,比如小卖部、酒吧等,在学校行政最高会议,有自己的席位和代表。加入学生会社团,需要自己章程、年度大会和财务报告。相应地,作为会员的社团,可以优惠使用学生会的设施。
 
 2011年的剑桥学联选举风波,没有和谐掉,而是放到了桌面上对攻。对于很多剑桥的中国留学生来说,长舒了一口气。我们已经习惯了对很多事情含笑不语,因为我们来自一个有自己国情特色的国家。凡事有例外,对于剑桥学联,这是是全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地方学联之一,它以往的选举,参与者能够达到四五百人之众。
 
 这场风波,关键不是中国学联有多腐败,学生政客有多么恶心,而是一场全票通过的鸟笼式改选,对于剑桥乃至全英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简直是欺人太甚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欺骗中国学生的智商,也是在侮辱一种被官僚们忽略的“传统”和规则。
 
 前主席为学联投入很多,甚至自己投钱(这说明中国学生的选举制度,还需要完善,防止贿选行为),但是不要忘记了社会活动,都是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尊重一位前主席的热情与能力,却也不要忘了别人也有一个fair play的机会。
 
 假如暑假开会现场,有一个人站起来,反对现场的决定,我对剑桥学联的敬意,会成倍增加。也许,以后会有。
 
 此次选举之后,我的很多剑桥朋友,不管是在,还曾经在的,在微博、facebook上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同时,他们担心,这位民选主席和剑桥学联是否还会受到教育处的赞助。
 
 一个朋友说,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把2011-12年度开始,连续三年剑桥学联接受的教育处赞助,与往年教育处对剑桥学联的赞助做一个对比就好了。反正这笔来国内纳税人的钱,应该是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和倾向,一视同仁地帮助海外的中国学生组织,这开销大概不是什么国家机密,我们基本上都可以查查。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很符合剑桥理科男的思维。
 
 但是,到现在为止,剑桥学联还没有发布正式的选举结果,使得这场选举的结果扑朔迷离。
 
 剑桥学联选举也许就此过去了,我很高兴他们对一条潜规则响亮地说了一次No,挽回了海外中国学生的尊严。这让我想起有一次与同事聊天,谈论孩子的语言发展问题,我说,我的孩子开始越来越多地对我说No了。同事说,这不是坏事,如果他总是说Yes,你大概要真正担心了。
 
 修改发表的BBC 版本
 http://www.bbc.co.uk/ukchina/simp/interactivity/2011/12/111209_zengbiao_cssa.shtml

上一篇: 我与《英中时报》二三事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2)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