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多多感谢一些人,让我在找出了《三重门》的手稿以后,还找到了很多当年发表和没发表的随笔手稿。刚才花些时间看了看这些手稿,太欢乐了。十五年过去了,我都忘了自己还写过一些很傻的诗和一些非常学究的文章,看着的确唬人,人家是为写文章而引用,有时我却为了引用而写文章。我想真正有文学素养的朋友,都会经历过这个幼稚的阶段。所以不理解文学创作人们就别胡乱猜想了。但是我还是很佩服我自己的,在现在电脑普及的年代,我写完文章反而要时不时改动几句话,但我少年时候文章的手稿居然都是一次成型,除了一些错别字以外,极少做大段的修改。这对一个少年来说,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不过也情有可原,我从初二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随后经常创作和投稿,我懒得誊写,又想给编辑对稿子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所以慢慢就练成了一次成型的好习惯。手稿的年代以及真伪均可以司法鉴定(我不知道年代该怎么鉴定)。当然阴谋论依然可以说这是我故意找些老本子趁这几天誊写的,低能论者也依然可以因为自己当年做不到这样写作而提出这根本不可能。这些习作有的写在笔记本上,字体有点小有点歪,因为我坐课桌的习惯就有点歪,虽然字不错,但比起我现在的字还是差了一些。不过看着十五年前的文章,我真的很欢乐。
十五年了,如果没有这次对我的构陷,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可能再去找这些手稿。这是我成长岁月的见证,是我青春期的化石(由于感慨,我越写越像郭敬明)。当时我的羽翼还像一对奥尔良烤翅那么稚嫩,但是我想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应该能够看到我的未来会是一个还不算差的作家。这些手稿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和晚自习的时候写的,由于我在课堂上一直埋头写作,老师通常以为我是一个努力勤奋记笔记的好学生,我想有一些不知道我在文学创作的老师肯定暗地里为我悲哀,觉得我实在太笨了,都努力成这样了还考不好。对方有一点质疑的很对,如果语文考40分,那么写文章一定不好。这点其实我比较认同。的确,我语文有一次考了四十分,但那一次纯粹是为了发泄情绪,胡乱答题,评价考题,甚至还批判试卷。如果100分满分,平时我的语文成绩一般都在85分到90分左右(早期是100分满分,后来是120分满分,作文每个人都要被扣掉几分),然后理科都是不及格。如果你果真阅读了不少课外书,语文考试除了默写和填空有难度以外,其他还是不难高分通过的。
让我诧异的是,在这些整齐干净的手稿中,我居然发现了一篇《眼中孔庆东》(具体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记不清了,大致是十六岁),后来我想起来,这篇文章还被收录到第二本书散文集《零下一度》中。虽然现在看起来文章水准不高,颇为口水,但是以16岁孩子的水平来看,实属不错,而且这也是现代网络上颇为流行的文体,16岁的我已经在熟练使用。还让我诧异的是,作为一个小屁孩,我在14年前就对孔庆东的判断就已经颇为准确。过几天大家还可以读到我的现代诗哦。
下面请大家欣赏我的随笔手稿照片以及我十四年前的作品节选——《眼中孔庆东》。
眼中孔庆东
韩寒 (十六岁)
⋯⋯
在孔庆东的书里(现在坐在电脑前的韩寒注释:当年他出版了一本很萌萌的书《47楼207》),值得一读的文章有《47楼207》《北大情事》《遥远的高三点八》《闲话启明星》等为数不多的一些,搞笑比较到位。而至于他的学术,显然比搞笑稍逊了点。至少我的观点是孔庆东不适合去作什么文学评论,因为他的爱憎意识太强,有点看人不看文的味道,好的永远都好,坏的永远都坏。这不是玩圣斗士星矢,这么好坏分明。一个好的作家也会写出坏的作品,反之一样,这是认真的态度,就像我在痛贬低琼瑶时也肯定了她的《窗外》(现在坐在电脑前韩寒注释:对不住琼瑶阿姨,其实我连她的《窗外》也没有看过,纯粹是为了显示我的公正客观才这么写),而孔庆东对金庸的崇拜之至已经到了盲目的程度,恨不得认其为奶爸。我敢打赌如果《还珠格格》是金庸写的,孔庆东也会对此赞不绝口,大放厥词什么金大侠一改文风年老图变老而思进尝试突破文中融入高雅幽默又不失年少调皮可谓童心尤在风流不止犹如给了我一记黯然销魂掌震的我直呼金大侠⋯⋯这种意蕴深远的好小说琼瑶就是写不出来。
搞学术就冷静一点,不搞学术还是希望孔庆东能留我们多一些欢乐。
(切换回电脑前的现在的韩寒)我十六岁看人还是挺准的,而且孔庆东现在也的确选择了一条把欢乐洒向人间的道路。今天的追忆就到这里,请质疑方根据《眼中孔庆东》一文继续质疑是我父亲写的。改天继续发布各种我少年时候的奇文异稿,同时大家不要忘记阅读昨天下午我父亲写的辟谣文章哦,看看一位看似平凡却了不起的父亲,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1191258123。
附上一些散文和记录的手稿,大部分是原件,有一些是复印件,原件还得找找。第二张是《眼中孔庆东》其实我当时评价了不少名人,基本都很幼稚,也就说孔庆东的靠谱一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