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方舟子过年加班大决斗,碰巧我开始看起上次回去买的一本《1Q84》来,发觉这韩方大战的现实仿佛是村上春树写出来,在中国这个Matrix里真人上演了起来。保不准这一切的背后另有其人,是出版《1Q84》的新经典。
新经典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1Q84》里的天吾平时自己也小说,只不过不能产生轰动效应。有一天,出版社的小松收到了17岁美少女深里绘寄来争夺新人奖的《空气蛹》。可惜有阅读障碍症的深里绘文字欠佳。编辑小松大胆建议作家天吾来做幕后影子写手,改写深里绘的这篇作品,大家“齐心协力,议定计划,各尽所能”, 让深绘里的美少女作家噱头,嫁接上天吾的写作才能,产生轰动效应。此书果然大热。美少女在当红时及时离开(下一集我还没看),关于他人代写作品的事情就没有被关注了。故事的另外一条主线围绕着兼具健身教练、杀手双重身份的青豆展开。这位青豆完成杀人任务后,喜欢找男子减压,她的口味比较重,注意,她喜欢的是“中年秃顶男”。将这两条线连起来的,是和深绘里、青豆都有关的庞大邪教组织。这个邪教组织原来是模仿中国文革组建的“公社”,后来转变成了邪教组织。在小松利用天吾达成自己目的的时候,深绘里家世交戌野老师老者试图通过这次代笔事件, 挖出这个庞大的邪教组织…
不知挑起代笔一说的麦田先生是不是看过《1Q84》,由此受到启发,想到韩寒和路金波之间的合作,是否与深绘里、天吾的故事平行。但是现实的发展,已经比小说还扑朔迷离,尤其是在方舟子加入之后。
我并不看好“代笔”这个说法,因为一个影子写手,通常要比被“影子”的人水平更高。要是水平更高,躲在幕后干什么?
关于“人造韩寒”的争吵中,有很多潜在的判断未经审慎思考。例如,韩寒目前的文章和小说究竟是不是天才的文章,天才的小说?值得不值得大家这么吵?我看过他的多篇博文,觉得此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见解并无多少出众之处,不过在说话分寸的拿捏上,他有过人之处,擅于打擦边球。他对网络受众的期待和习惯也十分熟悉,很能兴风作浪,让整个舆论围着他转。如说有人帮他包装策划,完全有可能,也不必隐藏。
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精明,另外他也擅长学习,我不怀疑他以后会有更厉害的作品问世。媒体经常报道他不读书也能有这样的写作天赋,但是近来的争论中暴露出的一大真相是他非常勤奋, 经常读书,读了很多书。那些指望不读书就可一步登天的反智粉丝们上当了。有这样的争论也好,把一个从天而降的神童,还原成有几分天赋,同时也很努力的青年,有何不好?这样对于众多的青少年意义更大。大部分的人,对着一杯扔了一张纸的水,盯上一小时,或许只能变成斗鸡眼。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借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即便写不出《三重门》,写些言之有物的好文章还是大有可能的。
韩寒的“多能”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在美国,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包括学术界。《夺宝奇兵》里的Indiana Jones式的教授,周围还真不少。我们学校有的人做着教授, 又是出色的钢琴师或者小提琴手。我们部门的Mark, 是物理老师、课程设计师,又是带着团队拿下全国冠军的长跑教练。在一个自由社会,人芜芜杂杂地伸展中,就容易出现很多才能来。如果以为只有欧美人才能做到这些,大家不如再去搜索一下歌手林志颖的简历。
“高产”也是一个传说。麦田质疑韩寒赛车这么忙,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写这么多博客?我自己在同样时间段内写的博客,质量我不敢说,但数量不知是韩寒的几倍,这有什么可夸口的?我博客写得最勤奋的时候,还在上学,上三四门课,做助教,两个孩子一个才两三岁,一个刚出生,我还在翻译《老谋神算》,同时在开发一套管理培训课程,还给《金融时报》翻译文章。那时候压力这么大,写博客几乎是一种消遣和减压。那时候人才三十,精力如狼似虎。可惜如今不行了,但即便在快四十的高龄,我仍然在做一份全职工作,翻译小说,给报纸写文章,我还洗碗做家务,帮孩子完成作业。我只是千千万万穷忙的文人之一。比韩寒更为高产的写手多的是,实在不算什么。
问题是诸多青少年,被现实主义灭了志气,被糟糕的教育整得没了脾气,自己看扁了自己。 前几天我在网上贴出小扁人斯坦利的故事,征求大家来信,但是我私下听人反应,说让国内学生做这样的作业好像太难了。我的天,这么简单的作业,居然难,简直匪夷所思。美国有小学老师教历史,让小学生分别扮演总统、外长等角色,模拟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历史镜头。小孩要学会收集资料、决策,甚至面对因为决策错误“死人”的风险。和这些作业比起来,我们的老师出题目,学生照本宣科地去做简直太简单了。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自己还具有其它的潜能,整个人在题海里被洗脑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这是教育的失败,也是不按规矩出牌的韩家的幸运。韩寒只不过是满目疮痍的应试战场之外,一个存活的正常青年而已。
中国向来有崇尚天才的传统, 过目不忘、七步成诗的传说一个接一个。韩寒的《杯中窥人》,或许也是这种“七步成诗”式传说的一个部分。但这些都不过是希望借助天才的出现,安抚我们,好叫我们对于教育对于环境不那么失望。天才是有的,但也只是在“先天”和“后天”, nature vs. nurture之间一个度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后天的造就更为重要,这是任何一个家长,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畅销书《异数》(Outlier)中根本就否定了天才的重要,而是说盖茨、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其实也没有逃过“一万小时”的磨练。天才就是浮云。这书说中国孩子成绩好,是因为相信耕耘才有收获的水稻田文化。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水稻田文化”之乡,人们在辩论天才的真假。
当今中国,假货横行,“造假”很容易刺激所有人的神经,所以此次争议的关键目前是争诚信。我觉得如果能多一些对于教育的思考,或许对大众的意义更大一些。真天才还是假天才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我们后天施加什么样的影响,或是脱离什么样的影响,给潜能一个机会,让其正常发挥。
“代写”争议中最大的赢家是韩寒的父亲韩仁均。说实在的我对他十分佩服。美国的学校多强调家长要有parent involvement.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这种参与不单单是浅层次的、保姆式的督促和时间控制,也包括像我这样和孩子一起做诸如“小扁人”、“恐龙生态”这样的学校作业,也包括你去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并对症下药地去想办法。很多家长是不参与孩子教育的,认为学校可以搞定一切,孩子失败了,一切都是学校的责任。大家有没有过韩寒父亲这样的用心和开明?
试问有几个家长能做到韩仁均这样?你的儿子很多功课不及格,但是他似乎有写作的特长,你不生气,不放弃,鼓励你儿子去参加杂志的比赛,也没有逼着他去按部就班地去上大学,学热门专业,考证书,考研,考公务员。韩仁均放任儿子去发挥他的写作特长,结果韩寒成了今天的气候。这方面他作为家长就极有远见。人如果只是求稳,找一个谋生的饭碗,爱因斯坦或许终身在做专利办公室的职员,福克纳在邮局做一份旱涝保收的邮差。
另外,十三年来,韩仁均没有像那些“成功”父母那样,孩子一考上哈佛耶鲁立马就开始出书炫耀自己的教育成功。照说他也有这个能力去写。是最近,我们才看到他浮出了水面。而且即便是现在,他继续退缩到韩寒身后,不居功,还在捧韩寒的才能。如果韩寒并无其父的代笔,那么他有一个十分值得他骄傲的父亲。争议之中,有人说希望自己生子当如韩寒,我想不如想去学学韩寒父亲吧。
这样的论述,基于韩寒文章是自己所写的判断。但如果恰恰相反,是我猜测错了,韩寒真是其父亲捉刀(而不是甘当人梯,仅充当一段时间的脚手架角色),那么韩仁均先生是一个很恶劣的父亲,这么多年下来,他怎能一直和自己的儿子在经营这么大一个谎言?这两人又是如何在欺骗中相互面对?《1Q84》中的天吾说到: 这个计划“非常危险… 一旦向社会撒了谎,就不得不把谎言永远继续下去,就得一直圆谎。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技术上,这都不是简单的事。只要一个人不小心在什么地方做错了,就可能给所有人带来灭顶之灾。”
我相信不是这样。但愿这样的争议早日平息,好让所有家长都去把注意力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来源:南桥的博客
链接: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static/116670716201203062032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