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支柱按:放开二胎仍然保留了计生毒瘤,并且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仍将继续恶化。黄细花代表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废除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准生证制度和社会抚养费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果这一建议如果逐步获得多数代表认可并被全国人大接受,中国大陆人的生育权保障就可以恢复到帝制时代的水平了。

黄细花

一、案由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有史以来世上最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遏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已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与发展,如果不及早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等到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再采取措施,恐怕代价会很大。

考虑到人口增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二三十年的滞后期,我国很有必要着眼未来,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尽快调整和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实行自主生育,为实现我国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优良的人口条件

二、案据

(一)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不公平的问题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城市地区普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农村地区普遍实行一孩半政策,即:第一胎为男孩的农村夫妇不得再生育,而第一胎为女孩的农村夫妇允许生育第二胎。一孩半政策,也造成了男女严重不平等。它隐含的意义是:女孩不如男孩,这种心理暗示导向作用的政策不仅加剧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而且导致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日益严重失衡。2010年全国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在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是102-107,显然,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仍然远远高于正常值。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偏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在民族问题上也是不平等,城镇汉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一个子女,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汉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只可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一个多元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把中国公民的生育权花划上了三个等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现行生育政策却与《宪法》相悖,在人的生育权、养育权等诸多方面人为造成不平等。

(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生育率低、人口结构严重失衡

实行了30多年后,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效地遏制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结构严重失衡、高素质的人少生、低素质的人多生但一系列绕不开的问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的人口结构已出现年龄结构失衡、性别结构失衡、劳动人口比重减少,意味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少子化行列,我国持续多年的所谓人口红利将很快消失,用工荒等问题日趋严重。

再加上由于生活成本和生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人群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生育意愿已降到了历史新低,受工作压力和环境、食品污染的影响,中国的不育不孕率越来越高,加上一胎一孩半政策的强制执行,中国人口发展已持续多年处于一个低生育水平,而且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惯性,短期内无法逆转。

(三)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独生子女凸显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有1亿多独生子女家庭,均要面对诸如家庭风险高、独生子女难教养、心理健康等问题,这必将使我们的社会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影响到国防建设与安全。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唯一性,面临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据统计,我国每1000个出生婴儿中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 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有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一旦出现风险,很多家庭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如果中老年夫妇家庭失去独生子女或子女伤残,打击更是毁灭性的,家庭失去盼头,老无所依。

社会抚养费的强征加剧了社会矛盾。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带有强制性,特别是强制性征收巨额的社会抚养费、不仅侵害了公民的生育权,而且严重增加了所谓超生家庭的养育孩子的成本,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滋生了基层计生干部腐败的土壤,进一步加剧和恶化了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在湖南邵阳出现计生干部为了赚钱,到老百姓家里抢婴儿卖到外国的恶性事件。

这些由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已完全违背了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长此以往,我国将会失去生机与活力,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了生机与活力就没有创造力和竞争力,而没有创造力和竞争力就没有国力的可持续发展力,而没有国力的可持续发展力就不可能保证国家的持久繁荣、民族的兴旺发达!

三、建议

(一)尽快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自主生育。

(二)取消生育服务证(准生证),公民办理户口等只需要提供医院的出生证明而不是准生证。

(三)取消征收社会抚养费,减轻民众养育孩子的负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