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伦敦奥运会自开幕以来,中国在金牌榜上一路领跑。而中国的金牌荣耀伴随着的是失金运动员的痛哭、道歉、被冷落及被指责的一幕幕画面。在中国,奥运金牌更胜金牌,而银牌和铜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奖牌本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让中国失金运动员变成“国家的罪人”?
政府眼中的金牌
中国媒体日前发文称,一位奥运选手的父母被当地体育局官员邀到县宾馆会议室观赛,本意是一起为该运动员加油,但当该选手失利后,体育局官员全部离开,再无人问管两位老人情况。该媒体没有透露此运动员的名字。
相似一幕也在湖南省上演。伦敦奥运会夺得中国首金的射击选手易思玲成为了当地的英雄。湖南省桂阳县政府放了一个多小时的烟花来庆祝易思玲取得的好成绩,易思玲家所在的小区和她之前的学校也拉起了大大小小的横幅。而夺得女子400米混合泳铜牌的湖南选手李玄旭则被当地政府自动忽略了。
媒体眼中的金牌
在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射击选手易思玲和喻丹分别为中国夺得首枚金牌和铜牌。据新民晚报消息,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里,七八十名中国记者,都围在易思玲身边,没人留意到喻丹已经离开;而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几乎所有记者的提问,都是请易思玲回答。冠军赢得精彩,而季军的努力,并不是媒体镁光灯的关注点。
现实利益
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奖励金牌获得者35万元,银牌获得者20万,铜牌15万。而各省市体育局的奖金有更大的差距。此外,奥运冠军还能够获得企业奖励、广告代言等。一块奥运金牌决定着运动员、教练乃至地方体育局在内一群人的利益。
举国体制下的牺牲品
利益之外,中国体育多年来的“举国体制”更是失金运动员身上无法卸下的压力与重责。“举国体制”下,为了夺取世界大赛的冠军,全国不惜动用一切资源,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在这样的体制下,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决赛中夺银的吴景彪情绪失控,痛哭并说自己愧对祖国和中国举重队变得有根可循。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中国体育和中国社会的现状紧密相连,目前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职业体育制度“想改变,急不来”。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曾说:“在中国,金牌就是金牌,银牌基本等于铜牌,铜牌基本等于没牌。”
而北京学者夏业良则在媒体采访时指出:往往越是在专制的国家,在运动员缺乏自由的情况下,才会逼迫他们去拿到最好的成绩,因为得不到最好的成绩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冷淡甚至是惩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