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分享等技术特征,为人们的话语与集体行动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新思想、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沃土。

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分享等技术特征,为人们的话语与集体行动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新思想、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沃土。但刀刃都有两面,网络世界的众声喧哗、泥沙俱下,也导致这个时代渐次充斥着无用、无聊,甚至是哗众取宠的思想泡沫。这些信息批量而至,在令公众感到信息过载的同时,也渐生对某些学者的刻板影响。正因如此,不少学者被调侃为“公知”,专家也被改名“砖家”。(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最近,《人民论坛》杂志就“您最反感哪种催生思想泡沫的行为”作出调查,近六成受调查者最反感学者“游走于政商各界,为权力与金钱服务”,21.1%的受调查者选择“上电视跑论坛,将批判等同于谩骂,语不惊人死不休”,另有10.4%选择“互相吹捧,近亲繁殖”,8.2%选择“用钱买版面刊发论文,为学位、职称拼抄凑数”,0.6%选择“其他”。由此观之,公众对学者最大的诟病是“谁出钱就为谁说话”。(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实际上,这一点也不奇怪。很多所谓的专家拉大旗作虎皮,有无学术资历不要紧,只要选的领域够冷僻,介入该领域时间早,再在相关机构挂个名誉教授、研究者的称谓,想不成为“资深专家”都难。连学者身份都是假的,再对他们苦口婆心地说“知识分子应以独立作为第一要义”,“知识分子必须拥有独立的精神人格”,无异于对牛弹琴。你笑他们太疯癫,说不定他们还笑你看不穿呢———有钱不挣,多傻啊。

也正是在这种鱼龙混杂的意见市场中,很多伪专家“敏锐”地发现,只要能抛出奇谈怪论就能聚集人气,还美其名曰“注意力经济”。专家们乐此不疲,谁还在意摆出来的是一副残疾形象,甚至根本没有脊梁骨呢?当然,这里头最大的内驱力还在于钱与权。有权钱搭台,有些即使是获得认可的学者也能为利益方贴心服务,让立场先行,事实退后。至于“追求真理”,那仿佛只是古典知识分子的责任。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赞助费,戒网瘾专家能掉转码头,成为新款网络游戏代言人,为其站台助威、声张价值;有指导费,国际知名导演就能接手毫无技术含量的官方宣传片,不在乎外界对其品位的指摘,更不在乎千万投资是否合法落入各利益方的腰包。更离谱的情况是,在有些政府信息公开中,被采用意见的学者还可以向公众匿名,堪称挣钱零风险。如此轻松的买卖,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谁都明白学者只有与金钱和官场保持距离,为真理负责,才能承担知识分子的责任,为社会进步守住底线。但如今骗子当道,防不胜防,求诸学者还不如求自己。过去常说遇事不懂要向有学问的人请教,现在看,没准对方只是一个个化好妆的利益代言人。除非你关掉电视,不打开报纸,并拒绝与公共事务打交道,否则离不开对各种学者发声的选择与判断,还真难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