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嘯軒
傳統以來香港立法會選舉所謂的6:4「黃金比率」(泛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得票比例),在今屆立法會選舉進一步被打破。泛民陣營在直選的優勢愈來愈小,再加上各候選名單「配票」失靈,導致泛民主派空前大敗。相反,建制派配票極度成功,以42.3%的得票率,在35個地區直選議席超額地取得17席。此外,以民主黨為代表的「溫和民主派」表現不濟,相反以激進抗爭手段為賣點的「激進民主派」無論議席和票數皆有進漲,預料未來四年行政立法關係將更加惡劣。
民主黨和民協在兩年前先後走進中聯辦談判,在備受激進民主派指摘為「密室談判」、「出賣選民」下,在立法會投票支持增加五個地區直選議席、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的政改方案,令方案得以通過。但在這次選舉,民主黨和民協在地區直選表現欠佳,前者議席由七席減至四席,後者更喪失其唯一的直選議席。
相反,反對政改方案、曾參與五區公投的公民黨,地區直選議席由四席增至五席,在全港的總得票也首次超越民主黨。其他「公投派」政團的得票和議席也較上屆顯著增加,其中首次參加立法會地區直選的人民力量,在全港取得9.73%的選票,成為得票第三多的泛民政團。
在新界東當選的人民力量候選人陳志全,初次參選便取得3.8萬票,其得票甚至較已參政逾20年的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3.7萬票)更高。綽號「慢必」的他分析激進派枱頭的原因時說:「民主黨在新界東派出三個名單參選,輸掉了兩個,我的得票較劉慧卿更高。香港的民主運動發展,在民主黨背棄盟友、走進中聯辦密室談判之後,很多人覺得已死,不能再搞下去。什麼民主派關鍵少數沒什麼大意思,因為他們(民主黨)八個議員可以在一夜之間轉軚,這樣令很多巿民失望。這次我當選的象徵意義就是,很多選民認為民主黨做得不對,他們應深切反省、認錯。」
陳志全又說,人民力量的口號是「向港共政權說不」。「我們將用盡一切方法,面對一個不講道理的政府,不能夠繼續扮乖學生,攞份糧(指議員取得由政府發放的薪津)、開完會就回家,而是要竭盡所能想方法去拼命抗爭。」在新界西以4.4萬票成功連任的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也說,他的得票較上屆大增了1.2萬張,說明選民認同他們在立法會發起「拉布」戰,阻撓政府推出「五司十四局」等草案。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泛民主派這次在五個地區直選選區的得票率比上屆全面萎縮,僅在九龍西維持六成的得票率,其餘四區皆跌至約55%。「泛民主派的票數未必有下降,但在史無前例有多達183萬人投票下,建制派的票源有相當增長。民主黨損失了一些議席,不少強調地區工作的泛民政黨候選人皆落馬,預視未來立法會議會文化將有點改變,溫和路線在短期內未必有巿場。政府未來面對的行政立法關係將更嚴峻,箍票(各黨派游說支持政府,以便通過立法會通過由政府提出的法案)的困難更大。」
建制派這次在地區直選取得76.58萬票,較上屆增加了16.3萬張,加上配票近乎完美地成功,造就大捷。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認為,泛民的「基本盤」仍然鞏固,但這次主要是輸在配票。「泛民主黨在新界西取得逾55%選票,但民主黨在新界西兩張名單(李永達和陳樹英)高票落選,而以強陣出擊、把資深議員余若薇排在候選名單第二位的公民黨,得票雖然全區最高卻衝不到第二席。泛民的基本票盤未能大增,只能琢磨配票方法。」
李彭廣指出,配票不能只在一個政黨內的同區參選名單去分配,必須由同一政治理念陣營的不同黨派全盤考慮,背後有西環(中聯辦)支持的建制派在這方面較有優勢。這次民建聯在新界西分拆的三張名單合共取得11.38萬票,譚耀宗(43,496)、梁志祥(33,777)和陳恆鑌(36,555)的得票都剛好跨過所需票數門檻,以相對較低票數當選。
相反,新界西的公民黨郭家麒、余若薇名單取得72,185票,得票雖然是梁志祥的兩倍有多,但在比例代表制的最大餘額法下,僅能把排在頭位的郭家麒送進議會。李彭廣說:「配票的邏輯,就是把同一陣營的支持者分配投票給不同的參選名單,以求為同一陣營以有限票數取得最多議席。因此有人形容,這是『不用拿100分滿分,只需要僅僅及格』的選舉制度。建制派這次配票幾乎完美,究竟具體怎樣才能做到,背後是一個謎。這樣的配票需要有龐大資源,地區工作要做得非常精密和細緻,這是泛民主派做不到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