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qb.cyol.com/html/2012-10/15/nw.D110000zgqnb_20121015_4-03.htm
断网删帖不可取 微博管理靠法律
3.3亿微博用户改变着什么
一场关于政务微博的讨论,始终贯穿着第二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
这场9月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论坛中,3.3亿微博用户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些微博用户对政府管理已经产生深刻影响,是与会者的一个共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称,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教授称,到2010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达到6000万,2011年年底接近两亿,目前大约有3.3亿。
这意味着,超过60%的中国网民都是微博用户。“一些信息会被瞬间放大,不到两个小时就形成一个网络事件。”汪玉凯说,微博的普及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平台,使得公众能够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来施展自己的影响力,这将弥补有缺陷的实体民主。
2012年2月,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4家网站经过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超过3.2万个。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作为公共传播的一个媒介,藐视和蔑视微博的声音是站不住脚的,各级政府和各级官员对政务微博、网络问政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重视也远远不够。
汪玉凯进一步分析说,重视的基础是清楚微博究竟对政府管理有什么样的影响。
他认为,首先,微博让社会整体进入自媒体时代,每一个微博都是爆料中心,可以成为新闻发布的载体和主体,这打破了过去仅仅政府作为主体进行信息发布的局面,“民间主体发布的信息,往往传播速度比官方的还要快。”其次,微博可以对政府和公务员不良行为进行爆料,校正不法行为。第三,微博民意会对政府公共政策及其处理公共事务的行为进行评价,积聚成社会共识,快速形成扩大的效应。
汪玉凯表示,这3方面的影响将促进政府改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摆正主仆关系。
官方微博别说“官话”
王旭明认为,有了对政务微博、网络问政的认识,就应该进一步思考怎么让这条公民参与的渠道更顺畅、更有效。他甚至认为,网络问政的实质不仅是一种激情,或者是一种形式,而是通过这种激情和形式,在改变政府和官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
论坛发言中,王旭明问台下的参会嘉宾:“官员喜欢什么方式?”他自己笑着回答说:“习惯办公室写文件,做报告,给领导汇报。”
“那么,网络上习惯什么方式?”“大家知道,在网络上是不分高低贵贱,网络上所有人都平等,兼容并包,多元化表达。”
在王旭明看来,把办公室搬到微博上,把文件搬到微博上,把网民当成自己的下级,在网络上根本行不通,“特别不能说空话和套话,尤其是伟大正确的废话。”
他认为,官方微博的内容如果把文件、材料“读”出来,是最原始的方式,传播效果最差。相对比较好的方式是“说话”的方式,像“说新闻”那样把自己文件、材料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直言: “这就是要求官方微博‘说人话’。”
他提出,政务微博应该直面评论,不能删除或关闭博友的评论,应该大胆、坦率和诚实的交流,说话有“街坊味儿”,同时要从问到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10年微博刚刚兴起时,曾经有沿海省份的政府部门开设官方微博,微博的内容基本都是文件的摘抄,结果引来了很多网友的批评,在强行删除一些网友批评的声音之后,这个官方微博面对的是更多、更猛烈的抨击。
王旭明说,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由“读话”变成“说话”,再变成“对话”,优秀的政务微博考量的是有没有这个认识和气魄。
让法治取代微博管理中的行政干预
政府官员成为微博追逐的重点,这成为论坛参与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近来,典型的例子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引起广泛关注。关注的起源来自微博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杨达才在“8·26”延安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现场背着手微笑的场景引起广泛争议,微博网友称其为“微笑局长”,随后网友搜出多张照片直指杨达才有多块名表涉嫌腐败。对“微笑局长”的关注迅速升温成为网络事件,直到9月21日,陕西省纪委通报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并对其进一步调查。
汪玉凯发现,伴随这一事件发展的,是微博网友的“穷追猛打”,没有出现用行政手段干预的大规模删帖,让事件朝着质疑、调查、问责的法治轨道发展。
他认为,在微博管理过程中,尽量不要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保护公民参与的权利。
北京大学起诉邹恒甫的事件被许多参会学者认为是一个经典案例。
8月21日,北京大学前教授邹恒甫在微博实名认证账户中爆料“北大院长奸淫服务员”,之后的11天,北京大学通过微博等媒体发出3份声明,同时宣布已经向法院递交起诉书,正式起诉邹恒甫。
“面对质疑,北大没用行政干预删帖,而是让事情走上法治轨道,是值得学习的。”汪玉凯认为,“微笑局长”、“北大起诉”两个案例对政府提高网络管理能力应该有所启发。
他进一步分析说,微博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既有正面信息的传播,也存在着大量谣言,对于这些信息,要用法律本身来进行监督,不要在关键时候断网、大量删帖子。他认为,政府不能以消极态度来对待微博,官员要敢于出马面对公众,切实打造透明政府,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他表示,个人微博用户发声要严格自律,转发前要自我把关,不确定的信息不转发,时刻提醒自己对发出的信息负法律责任。
政务微博不仅要“听”更要“问”
“网络‘问’政绝不等于网络‘听’政。”胡泳说,网络问政的关键在问责。
曾经有媒体对97名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采访,题目是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使用网络。得到的答案有两点,一是人大代表希望通过网络收集民情民意,开展调研,二是要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
胡泳分析说,这是典型的双向需求,这些需求是必要的,但这还属于“听”政的范畴,如果仅限于此,网络问政最后可能沦为一个T型台,就是走秀的场所。
通过对大量由微博信息引发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董盟君认为:首先,政府不要轻视舆情民意,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是主观上不愿意对民众说、时间上不及时对民众说、内容上不对民众说真话的现象。
第二,政府要建立网络舆情收集信息和会商机制,加强舆情动态反应,审慎对待网络舆情。
第三,政府要重视信息发布,在网络质疑声出现以后24小时之内有回音,必要的时候需要第一责任人出现,不要匆忙做出结论。
第四,要畅通信息渠道,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沟通,及时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任何个人对相关信息的瞒报、错报会给事件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五,政府要跟媒体建立很好的联系,与媒体形成互动,正确对待和回应媒体的报道。
第六,政府要与意见领袖交朋友,不要对抗,要通过寻找最大共同点来解决问题。
第七,政府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不要自顾自说,不要挑战公众的智商,不要侮辱网民的智慧。
第八,政府要坦诚面对公众,有误解要主动澄清。
胡泳直言,官员通过网络关注社情民意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值得赞扬,值得赞扬的是听取了公众意见,主动解决公众提出的疑问和问题,主动达到公众的期望,“这才是从‘听’政到‘问’政的过程。”
王旭明则表示,网络问政绝不能成为公众一次次的狂欢和媒体一次次的盛宴,网络问政一定要问明白,问出效果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