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社会心态蓝皮书》)。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出现了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群体间不信任加深等新的特点,并导致社会的内耗和冲突加大。

蓝皮书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居民进行的社会信任调查显示,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得分为59.7分,其中,对社会信任总体情况持肯定态度并表示“非常信任”的占3.9%,表示“比较信任”和“一般”的占49.3%和35.6%。与上一年调查相比,北京和上海的社会信任程度都有较大下降,只有广州略有上升。

蓝皮书称,社会信任指标下降的一个特点是人际不信任的扩大化,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人际信任由近及远分别是亲属、亲密朋友、熟人和陌生人,只有不到一半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另一个特点是群体间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之间等许多主要社会关系之间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

蓝皮书分析,中国社会信任水平下降,原因可能来自频发的公共事件,冲击了市民对社会的诚信感受。调查显示,民众对政府机构、政法机关的信任度不高,对广告、房地产、食品及药品制造、旅游和餐饮等行业的信任度极低。蓝皮书认为,社会不信任导致社会的内耗和冲突加大,并成为许多社会性事件的培养基。

蓝皮书称,中国社会正经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传统的人际信任被打破,新的制度信任未完全建立,造成了信任下降,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频发,人们对社会信任问题日益关注。

蓝皮书建议,建立制度层面的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困境,从三个方面提高社会信任水平:

——公共权力信任的重建应以推动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为基础,提高公权力的诚信度。

——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和有效的舆论监督,鼓励民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

——打击背信、失信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建立信任奖惩机制,让社会信任回归良性运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