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担忧却不会因‘只有两三个病例’而有所减轻,因为人们第一怕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染源,第二怕人与人之间出现传染……仅说‘一切尽在掌握中’是远远不够的……一些上海市民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担心疫情蔓延,希望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自己被感染疫病,却并不知道此时此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表明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也并不到位。

一天升一级,昨晚今晨(编者注:43日),H7N9禽流感已经成为中国门户网站和各地都市报当仁不让的头条关键词了——根据官方最新通报,全国H7N9禽流感病例已达7人,江苏新确诊4人病危。

前3例就在邻省。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3月31日发布通报,称“上海和安徽发现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两例上海患者已死亡,一例安徽患者病情严重正在抢救。”

沪皖媒体坚守官方基调之时,自有外地同行把标题做在了“死后20天才公布”上。说起来,如今的中国卫生官员倒是真有了些应对经验,是官方网站通报疫情之时主动自问自答:“上海的两例确诊患者均于3月上旬死亡,为什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才公布疫情?”“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及时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筛查……在进一步检测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于3月22日发现患者可能感染H7流感,之后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29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依法于3月31日向社会公布。”

虽有类似“未发现近期全国流感活动水平异常升高”、“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等安民告示,但禽流感再度杀人还是令五大门户自周一起已纷纷建立专题。

紧张的气氛,因为凤凰网头条更新而陡然升级。其实,这段来自凤凰卫视的采访在31日晚间即已被转载入内地——《香港专家:大陆有必要采集黄浦江死猪样本,排查禽流感》。

鸡、猪、人,黄浦江漂流的二师兄,虽然过了一个月仍没查出个子丑寅卯,但现在又被想起——故事情节似乎真的拼了起来。根据这段访谈的解说词,针对H7N9病毒是否与上海黄浦江出现大批的死猪有关的问题,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基础评论两者是否有关系,但由于其中一宗个案,是猪肉商贩,内地的相关部门有必要采集死猪的样本,化验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

也就像面对黄浦江水质一样,人心惶惶,微博尤甚。像@袁裕来律师这样的意见领袖,像是认定消息一定会被当局删除,特意截屏,子夜高呼“尽快转发吧,大陆博友,尤其是上海博友”。

其实也没删。并且,云南信息报次日一早还将何栢良的这份警报印了出来。内地官方也确有响应,《上海加强H7N9禽流感防控,漂浮死猪未检出禽流感》的消息下午即至,由新华社发布。

但是,心刚放下些,又提了起来,因为凤凰卫视当晚援引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卢洪洲的说法,又称“安徽的H7N9患者有过禽类和猪的接触史。而对于这种接触与人感染禽流感之间的关联,以及猪是否有可能会携带H7N9病毒,仍在调查研究中”,经由新安晚报转载、门户扩散,两位H7N9禽流感感染者此前均曾与猪有关的消息顿时成为人们最大猜测焦点。

2日一早,央视也已将猪肉作为“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关键词,宣布27岁死者吴某是今年1月从江苏到上海闵行一家菜市场从事猪肉销售工作,虽然菜市场也有禽类销售,但是吴某与它們他们并没有接触。

另一位87岁的死者李某,则被上海市疾控中心宣布在发病前没有接触过禽类,也没有外出史。安徽患者韩某则被描述为“在3月9日,和其丈夫一起在农贸市场买了一只鸡,在挑拣鸡的过程中有过一些接触。但这只鸡不是她宰杀的,是由市场人员进行宰杀的,回家之后由她加工。”

这样碎片化的,甚至需要出口转内销的信息获取方式,总还是让人不耐。这天早晨,是黄浦江边发出了第一声——上海商报《信息发布及时充分是应对禽流感关键》。

竟然是本地媒体率先吁求,新浪当即重点推荐:“公众的担忧却不会因‘只有两三个病例’而有所减轻,因为人们第一怕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染源,第二怕人与人之间出现传染……仅说‘一切尽在掌握中’是远远不够的……一些上海市民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担心疫情蔓延,希望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自己被感染疫病,却并不知道此时此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表明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也并不到位。”

这份上海报纸还主动提到“江上死猪”:“这些死猪会否因禽流感而死,市民会否因此而陷于疫情威胁之中,这些都不可能不成为许多对事件和疫情一知半解者时刻担忧的事。通过科学手段澄清‘死猪事件’和禽流感之间是否有关,并将检验所得结果及时、准确、充分披露,是避免‘连带性恐慌效应’的唯一良策。”

至于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的外地媒体,就更加不留情面,昨日头版头条标题已将上海新型禽流感病毒确诊的漫长历程比作“躲猫猫”,因为记者发现,早在3月7日,上海官方曾经“辟谣”。

当天下午,曾有微博消息称“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出现了几例不明死亡病例,初步诊断为流感,有呼吸衰竭症状,希望院方公布真相”,而后,五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均通过官方账号发布“真相”,称已排除人禽流感等传染病,(李某)死亡系因患有多项基础性疾病,加上肺部重度感染所致。

据此,这篇报道援引五院宣传科工作人员解释:“李某并未感染作为法定传染病疫情的甲型H1N1流感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因此3月7日五院所称的‘排除禽流感’病毒感染,所指的可能就是H5N1病毒,而非当时还尚未被实验室发现的、能被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

被质疑“通报为何如此缓慢”,上海官方昨天傍晚算是通过一场发布会进行了补救。根据包括@上海发布在内的记录,该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吴凡除了宣布“没有证据表明病毒来源于猪”、“上海市场猪肉、鸡肉可以放心吃”外,还再次为“20多天后才公布感染H7N9信息”而辩解:“H7N9是新型病毒,该病例在门诊和收治过程中进行了检测,先排除了SARS等已知病毒,再进行未知病毒判断和诊疗。经过基因测序和比对,并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分离确认后,确定其感染H7N9病毒。未知病源的检测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一段时间。”

于是,“上海启动三级防控应急预案”的消息被解放日报、东方早报一并呈现于头版,新闻晨报更配以“4月2日21时许,曾收治H7N9禽流感病例的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很平静”的封面大图。此外,当然也不能忘了向民众讲解疾控不易——《上海两名H7N9死亡病例排除院内感染,20多天确诊新病毒已属快速》、《症状和普通流感肺炎类似,只能通过病原学诊断》、《46位H7N9禽流感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至于大本营设在上海的第一财经日报,标题也颇为体贴——“‘围剿’H7N9:和时间赛跑”。

新京报除了用一整版报道《南京滁州H7N9患者均曾接触活鸡》、《宰杀工确诊为南京第一例患者》,是以社论呼吁《抗御禽流感还应加强监控禽畜疫情》:“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3级响应,北京也将H7N9禽流感病毒纳入传染病监测网。这都是必要的。不过,从报道来看,各地启动的监控预防预案多是针对人类感染的,对禽畜疫情的监控还没有紧张起来。”

但是,中国青年报头版上的话可没这么温和。是评论员曹林在头版发表《面对4G的民意,政府能达到几G》:“人们还是在追问,为什么迟了这么多天才公布?政府的信息公开仍没有跑得过公众的质疑和困惑,难言及格。”还有云南都市时报,今日社评亦以“姗姗来迟”形容上海昨起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不管检测有多么困难,公布H7N9信息竟迟滞了20多天,上海市政府难以获得民众的谅解……遗憾的是,整体而言,我们并没有看到各地政府太多的防控动作。”

遗憾,是因为十年岁月已经蹉跎。@都市快报中国新闻部昨晚即已发布长微博《H7N9禽流感来袭,SARS没有改变的中国》,感叹“10年前那场SARS,给我们留下血泪教训。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会反思的政府,是不合格的政府。愿灾难不再轮回。”

这样的话,潇湘晨报今早说的更多。这份湖南报纸的封面像是把人们带回了2003年,镌刻着“H7N7疫情范围有待调查”的黑色大字,社评《非典十年,我们的防控禽流感答卷》写道:“今年是非典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巨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我们应当有信心去回复任何一次事关危机的问卷。”

除了呼吁民众不要做做人云亦云的盲动者,再度上演囤积板蓝根或者抢盐的闹剧外,评论员周东飞亦表示“愿意选择相信上海方面道出的是一种实情”:“这是因为十年前非典时期曾经发生的隐瞒迟报教训太过于沉痛……希望十年的进步此刻已经体现……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世卫组织官员表示,中国政府此次的报告并没有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上周五确认病毒类型,周日报告世卫组织,没有不恰当之处。浏览国内新闻,各地的因应措施同样相当密集……无论这次的禽流感如何发展,我们都应当坚信有备则无患。”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角度,环球时报昨天的答案显得乐观:“10年前的那场公共卫生危机,成为中国疾病防控以及政府信息公开许多方面的转折点。那次留给中国人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巨大损失刺激了这个国家的进步,中国很像是在‘吃一堑长一智’。”

虽然,这份人民日报子报事先声明,“不能因为政府在被‘推着走’,就说它是‘不合格的政府’”,但在互联网活跃人士那里,总还是抱怨和批评声总是多于掌声和鼓励声,他们在微博上张贴香港媒体大幅封面聚集的报道阵仗,讽刺中共官员十年来在信息控制方面并无进步。

此时,作为“自干五总书记”,@点子正有句话,倒是应能获得左中右一致认可:“非典,有了论坛。甲流,有了博客。H7N9,有了微博。防流言是流感最好的防范,公开信息是最好的预防,微博公示是最好的疫苗。”

这不,南方系中的老大哥也在回忆。广东省委机关报今天正有一整版《非典十年,我们应该如何纪念这段历史?》,被记者张蜀梅回忆的就是2003年2月18日那晚的经历:“那天正是北京方面公布非典病原是衣原体的消息,我在演唱会现场接到医院通讯员的电话:‘钟南山在家很生气,因为他不同意北京那边关于衣原体的说法,怎么也不同意。’……第二天,仅有《南方日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这一篇稿子只有几百字,看似普通,但是,能见报,那种担当和责任真正体现了‘南方报人’的风骨。”

其实,还是不一样的。根据京华时报今晨记录,钟南山说:“现在这个(H7N9)还没有(传染性)。尽管目前得到确诊的病人病情很重,病因看起来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公众最为关心的是不是人传人的问题,现在还没有证据。”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