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理科前142名出走广东省,省内名校难录顶尖考生,让人着急上火。有专家称,平行志愿是“罪魁祸首”,自从实行平行志愿以来,省内高校已多年未获状元青睐。
这个说法有点高级黑的意思,难道本地高校只有“拉郎配”的本事,让学生两眼一抹黑,才能与省外高校一争长短?反过来看,平行志愿的确是个暂时性的好东西,检验学生的同时也在帮学生检验学校,让学生能够掌握全面信息,依据考分实力理性选择去处。广东高校历来有重文轻理的传统,高分理科生选择出省或者出国深造,情有可原,犯不着大惊小怪。
不少人大惊小怪的潜台词,无非是告诉世人,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只是分数,一旦抢不到高分考生,内心就会不满挣扎。众所周知,在考场上脱颖而出的中国考生,未见得就是优秀的代名词,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对于学习的兴趣爱好,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免会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使有如此多前车之鉴,然而高分考生依然成了香饽饽,学校恨不得要倾尽所有,提供各种优待计划将其网罗门下,重点施肥。为了一朵花艳丽,甚至不惜晾干其他花,如此培养思路明显无视教育规律,偏离教育公平,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为什么其他学生就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呢?
一方面是众多高校在重点施肥,一方面却是学校对本科教育的轻视。据了解,当前的国内大学根本不注重本科教学,中国大学教师70%的时间都用在跑课题、讲课走穴等毫无价值的事情,而不是用于培养学生,让他们尽快从孩子转变成公民,从被动学习转变成兴趣学习。如果学校真的以学生为中心,把心血用在本科教育上,因材施教,根本就不会为生源而心态失衡。其实只要是过了一本线的学生,大家无论是智商,还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中外合作大学的先行者,西交利物浦的席酉民校长说:“西浦不希望招收分数太高的学生,我们更乐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把一个普通学生培养成有竞争力的世界公民,才更令人有成就感。”广东高校的办学者是否有这种远见和气魄?
前两天,广东省提出了未来五年高校发展目标:五年内有1~2所高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前5名;有50个左右的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新增“两院”院士5人;中大要超复旦、南大。目标没有一个字提到广东的大学要培养多少学生,要培养怎样的现代公民。教育振兴与其立足于财政大比拼,高校大跃进,跟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撞得头破血流,不如另辟蹊径,以开放带动改革,以制度优势赢得学生的认可。
(本文发表于2013.7.17《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