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明天是我国第五个“全民健身日”,届时,广东各地有537个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各级国民体质监测机构结合“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安排,举办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活动和咨询服务等。
事实上,“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并不是新鲜事。2011年为纪念广州亚运一周年,亚运场馆也免费开放过一天。2012年第四个“全民健身日”亚运场馆又开放了一天。亚运场馆就像个定时闹钟,每年体育节日就闹一次。难怪网友吐槽:“开放一天,有什么实质意义呢?”“一年开放一天太象征性了吧?”确实,既然是鼓励“全民健身”,就该把这项工作当长期的任务来抓。
要知道,亚运场馆并不是因被繁忙利用而无法开放给市民,多数时候是被空置。广州市政协曾专题调研发现,目前各体育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的利用,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部分场馆利用率偏低,还有个别仍在闲置之中,即使是场馆附近的居民,也无法“近水楼台先得月”,巨额场馆投资就这样被白白晾在那儿。从2010年至今,广州亚运会的2100多亿元债务仍是“一旧云”,可见广州也无可避免地跌入了“蒙特利尔陷阱”,举办了一次运动会就得还债几十年,场馆运营都会出现困境,而这也是很多城市在主办一次大型赛事后的普遍现象。
然而,广州是市场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公共财力也相对雄厚,把亚运场馆公益性和市场化的一面发挥出来,并不是难事,而且也有前车之鉴。比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赛后巴塞罗那开始筹建珀摩西奥公司管理所有的场馆设施,在多元化的经营下尽管没有政府任何形式的补贴,但巴塞罗那珀摩西奥公司仍然实现了盈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的各种商业化利用,也赢得了巨大的商机,还真正使奥运赛场变成了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场所。香港的红勘,除用于举办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及其赛事外,还采取灵活的运营模式,举办其他各种类及形式的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各种服务,每年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
因此,通过将场馆的商业化改造利用,可以为场馆的维护和偿还亚运债务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政府应更重视场馆的公益性,“走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即便不是全部免费,也应该较为低价地向市民开放,毕竟,广州可以全民健身的地方本来就非常有限,如果场馆供应充足,相信不会出现游泳池像“下饺子”般的情况。
“全民健身”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日之功。像教育一样,总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有所成就。政府在对待公共事务上,要管就管好,管不好就放开。退一万步说,亚运花的钱也都是纳税人的钱,收钱的时候想着纳税人,回馈的时候也该想着纳税人吧!
(本文发表于2013年8月7日《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