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语文‖2014(02)‖2014-1-6~2014-1-12

1402为本周单字“呵”,网聊常言语气词,新年伊始因被网友评选为年度最伤人词汇而声名再扬。在网络语境里,这种夸张的无聊文化比比皆是,不过这一回轮到“呵呵”而已。

汉字“呵”本为“啊”的异体字,从口可声,可也兼表声音之意,读hē时本义为喝叱,怒斥,亦写作“訶”。现代第6版的解释说,“呵呵”形容笑声,如“呵呵地笑了起来”,但在网络语境里,“呵呵”语义暧昧,常随语境之变而变。可以是敷衍,可以赞同,可以是讥讽、嘲笑、无奈、揶揄、鄙视或同情,也可以是“我去年买了个包”式的愠怒,或者,并无更复杂意味,不过是给聊天间隙填个空,用以维系话语流的线性延宕,成为类似于西里里里擦拉拉拉嗦罗罗罗太之类的衬词。当然,尤其是在网聊实际语用中,“呵呵”的出现常常意味着交流一方交流意愿、交流兴奋度趋降,而诸如“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的说法应特别针对这一情形而来。

“作为一种出镜频率相当高的网络语汇,‘呵呵’一词其实绝非本年度才‘最伤人’,只是如今才被惊觉而已,从这个意义上也无异于‘躺着中枪’,原本并没有那么单纯,但也未必有多意味深长,不过‘被时代’的一个牺牲品。假如我们不去刻意打量,假如我们都能佯装不介意,假如我们依旧习以为常,假如我们总能保持乐观、豁然而不是耿耿于怀……谁都可以保持一种淡定:‘呵呵’,洗洗睡吧”……前面的观点来自评家范子军周一时评,原题“没那么单纯也未必有多意味深长”。我认为,范君所言极是。“受伤”之说多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哪那么容易伤?

—————————————————————————————————————————

洗牌之年

语出学者钱钢岁末刊载于联合早报网文章,原题“2013中国政治语象分析”。钱文将2013年政治语象拆分为“深红”(毛时代话语)“深蓝”(当局不容话语)“浅红”(当政者话语)“浅蓝”(当局不倡不禁话语)四类研判剖析。结论部分钱先生总结说:“2013,是政治话语大洗牌之年。语象折射政治演变的真相。透过各色词语的生灭、消长,激烈的博弈、冲突,能听到大变局的沉沉雷声。”

城管式困境

语出评家俞可平博文,原题“城管式困境与治理现代化”。依照俞先生的简介,所谓“城管式困境”是一种“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公共政策。‘城管现象’是这类政策的典型案例:管人者与被管者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双方都不满意。人们怪罪于‘城管人员”,但城管人员同样也冤屈满腹。”

可爱的右派不可爱的右派和疯狂的右派

语出共识网本周重刊旧文,语出评家王德威。2013年岁末,学者、评论家夏志清先生在纽约去世,为纪念这位学者,共识网重刊评家卫毅2011年对夏志清的采访旧稿,以示缅怀。采访结尾处,针对左派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王德威说:“如果从人文主义的关怀出发,里面有很多东西,无论你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都会同意。说夏志清是右派没有问题,但是大家要知道,右派有很多种啊, 有可爱的右派,有不可爱的右派,有疯狂的右派,有不疯狂的右派。夏先生可以说是超左的右派,他是右派里的左派,右派看了他也不痛快的。”

华漂

语出学者南桥新年博文,原题“外来热词中的2013”。文章梳理近年进入英文新词阵营的“中文词”,如“Dama(大妈)”“Chenguan(城管)”“Shengnv(剩女)”“Tuhao(土豪)”“Gaokao(高考)等。南文顺手提及的还有“华漂”这一熟词,猜测地看,“华漂”似根据“北漂”改良而来,用以描述那些在中国生活或工作的外国人,含轻微揶揄或戏谑。

对每个经过的主管都谄媚地微笑

来自纽时中文网新年书评,语出作者丽莎-席琳格书评,原题“新一年你要学会的也许是放弃”。书评针对3部以“放弃”为主题的新书展开讨论,认为“美国鼓励人们不管多么偏离轨道也要坚持到底的倾向是一种误导。他们劝告遭受‘坚持不懈的神话’折磨的美国人放弃‘对难以实现的目标的无望追求’,树立更好的目标。”当然,选择放弃并不容易,它需要从“‘几吨不成熟的观点和彻头彻尾的烂主意’中筛选出‘几个好主意’”……而“如果你需要还贷款、付学费,那这两位作者书中随心所欲、挑战运气的计划可能会让胆小的人紧守自己的办公小隔间,小心翼翼地写下‘少吃意面和奶酪’这样的新年决心,对每个经过的主管都谄媚地微笑。”

软毒

来自本周网友推荐,语出学者毛尖刊载于东早的影评。毛尖将岁末上映的《扫毒》与《无人区》二片合并论述,并将《扫毒》的娘炮与《无人区》的硬爽并置,这种并置本身已含抑扬,态度黑白分明。说《无人区》之优,毛尖说:(在《无人区》里)“宁浩非常聪明地让主人公不谈情不说爱,他知道,在各种宫廷剧各种青春剧的世界里,眼下华语银幕上最需要扫荡的,是软毒,那种雾霾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娘炮台词娘炮角色娘炮桥段”……“软毒”一词是毛老师的伟大发明啊。除此之外,毛尖顺手制造的新词还有“娘炮感情”“娘炮角色”“娘炮桥段”“哲学性老年痴呆”“有动物原则的坏人”等,爽利尖锐,十足过瘾。

我会每年用一碗面条祭奠他

语出编剧束焕本周悼念好友兼同事李明的博文。2014年1月2日,小马奔腾老板李明因病辞世。在1月4日撰写的短文里,束焕写:“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昆仑饭店……我说起在会所吃过一种面条很好,他说是湖南的碱面,然后我们约了个面条局,不吃别的,就面条。他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恨不得当场揉面。他是带着遗憾走的,不知道里面有没有这碗面条,但我会每年用一碗面条祭奠他,祝他在天堂福祚绵长,有酒喝,有戏拍,有一群神仙朋友,不论齿序,都叫他狗哥。”

爆款

网络熟词,指那种火爆异常、供不应求的走红产品。新近《外滩画报》在一则题为“2013 年那些时装界爆款”新年特稿里再次提及它。本词在电商语文中为常见熟词,在纸媒或大众口语中并不常见,或许因为这一熟词读音不易直接转换词义?不详。本词可与“爆搓”“爆火”等合并研究,形容词的顶级化是近年新词修辞趋势之一,它或许与生活节奏不断攀高密切相关?待考。

只想让一些安慰的话语追上那个早早走开的人

语出剧作家鹦鹉史航微博。1月5日是作家三毛辞世纪念日,为此鹦鹉史航重贴几年前一场以三毛为主题的交流视频,并附言说:“三年前的讲座,讲了那么多,只想让一些安慰的话语,追上那个早早走开的人”……怀人短句里暗嵌着拟人修辞,妥帖拿捏晕染之情。

雾霾叙事

语出学者朱大可新年短文,原题“私人盘点2013十小文化事件”。回望2013文化诸事,朱大可评价悲观:“中国的文化运转,已经远离人类价值的主轴,而靠记录那些‘鸡零狗碎的破事’,无法阻止文化楼厦的慢性垮塌。”谈及2013年文化小事,朱大可提及“雾霾叙事”。,“‘雾霾叙事’成为微博和微信的基本内容。重度雾霾袭击中国大多数地区,就连海拔3600多米的西藏拉萨都不能幸免,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安全,而民众惟有靠戴口罩自保,大街上重现非典(萨斯)时代的奇异场景。但跟当年一度流行的‘口罩美学’不同,重返中国街头的口罩,失去了当年展示各种纹饰图案的乐趣。鉴于款式向带滤嘴的防毒面具靠拢,雾霾口罩具有轻度狰狞化的特点。‘口罩美学’就此转向了‘口罩丑学’,仿佛是一种严厉的视觉警告,悬浮于梦魇般的工业迷雾之中,为互联网平台提供细小到2.5微米的负面主题。”

舒马赫同学,起来吃蛋糕了

语出网友朱海峰i上周六微博,一句:“舒马赫同学,起来吃蛋糕了。”去年底,即2013年12月29日,车王舒马赫在法国滑雪时遭遇意外,头部受伤,至今处于一直状况。1月3日是车网舒马赫45岁生日,很多粉丝在舒马赫治伤医院外聚集,为偶像祝福庆生。

抽象危险

语出评家徐绰刊载于东早文章。文章介绍转基因食品研究沿革,谈及食品安全中“具体的危险”和“抽象的危险”,徐绰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安全规定,都只能限定在‘具体的危险’上。因为只有‘具体的危险’才能清楚地界定,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它是否存在,以及发生的几率大小,才能据以发展出有实质意义的安全标准。从逻辑上来说,要证明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抽象的危险’的不存在,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移动电话及平板是茶壶在21世纪的替代物

来自36氪网译自brandrepublic.com网站文章,原题“一小时内,人们在电子设备间的切换高达21次”。文章介绍一个名为“英国之未来”的研究项目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当人们在家中的时候,一个小时中注意力在不同设备(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之间的转换平均高达 21 次。”项目研究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十分吃惊,我想受访者也是很意外的。不止他们在进行着多任务的操作,我们也很吃惊他们从一个设备转换到另一个设备夸张的频次。”“在整个一个小时中,绝大部分人都还打开着电视,但他们却在使用他们的手机,然后又平板电脑,又回到手机上,往复如此。”“研究指出移动电话及平板是‘茶壶在 21 世纪的替代物’。在家庭中拥有多设备之前,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碰到广告会去倒杯茶或咖啡,但现在人们会很快去拿起其它电子设备。”

2013S

语出饭友huangboma元旦新饭:“我们应该把公历新年到农历新年的这个月时间叫做‘2013S’”……这网友的这个短句除已暴露自身果粉身份外,顺便提示华人受文化基因掌控的时间节奏……只要马年尚未开启,黄皮肤们都还沉浸在对2013的回望与慨叹中,不过,此刻那“S”的意思,不“快”而是“慢”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