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雄
多年前我刚认识刘毅时,他的作品主要是抽象工笔图案,每幅画费时数月,形式感很强。他曾送给我一幅画,我挂了多年,从未看腻,不断从中得到愉悦之感。而对很多画,我看得长了会不想再看。我想,如果刘毅沿着原来的路子一直画下去,画会卖得很好,他也可能成为一路画法的代表,得到学术成功,名利双收。然而刘毅在可能走向这种成功时,却让自己的创作转变了方向。
他开始在精细勾描的和谐图案上,粗暴地写下一些突兀的汉字,如「谎言」、「巨贪」、「黑帮」、「发财」等。那种不雅效果让人感到不舒服,唯美意境遭到破坏,像是过于直白的口号。然而把口号写在美丽规整的背景上,产生的张力却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虽然并不美好,但也许就是刘毅要创造的效果。
毫无疑问,在这个流行中产阶级口味的年代,刘毅转型后的作品肯定不如原来的画好卖。尤其是他投入很多心血创作的「一九八九」系列,那些附庸风雅的「艺术爱好者」和计算投资回报的画商们,会如同避开瘟疫般绕行而去。刘毅不知道这一点吗?他居住在上千画家聚居的北京宋庄,什么样的画好卖,什么样的忌讳不能违是基本常识。然而艺术对刘毅不是生意,不是职业,他为自己确定的理念是:坚定立场,克制欲望。这理念对他不只是声音,而是践行中跋涉的脚印。
没有人没有欲望,但很多人却可以没有立场。克制欲望是难的,选择立场并且坚定地持守立场就更难。刘毅同时承担了这两种难,他对自己的要求似乎太高。而相反的选择——既纵容欲望,又放弃立场,会让很多人感觉舒适。我觉得,人贪图舒适没有错,但是没有必要再给那舒适披上光环。有人恰恰就要那样做,非把艺术归到欲望的阵营,而把立场说成是远离艺术,靠倒打一耙让自己更为舒适地艺术,否定任何对立场的追求和坚持。
数年转型让刘毅走出了上下求索,逐渐把立场和艺术越来越浑合地融为一体。他的系列作品《天安门》、《圣地拉萨》和《大地》已经在很有说服力地展现——震撼人的艺术力量,生长的最深根源正是在立场。在那些作品中,每一幅都可以感受刘毅鲜明且坚定的立场,但却用的是艺术的表达。艺术表达的立场虽然鲜明,却无需言说也是不能言说的。那是一种从眼睛直接涌入的冲击,不必绕行大脑,就能直达人的心灵,激发长久的共鸣。
刘毅的转型不仅仅在于艺术,而且是连同他的人生。他未来的路还遥远,也一定会有坎坷艰难。但我相信作为佛教徒的刘毅,也会在他的艺术朝圣之旅上最终见到佛,并且亲身见证佛的宣示——人人皆可成佛,只要虔诚地修行、修行、再修行。
写于2009年
【转自雪域出版社杂志《西藏的天空》[14]】
写于2009年
【转自雪域出版社杂志《西藏的天空》[14]】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