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凯丽·艾伦(Kerry Allen)
BBC国际媒体观察部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中国经常被批评是世上管控互联网最严格的地方之一,虽然这样,当地超过8亿名互联网用户在过去一年仍然找到不少方法逃避这些监控,讨论他们想要讨论的话题。
2019年的热门话题包括从西方社会传到中国、带领反思性侵害和性骚扰的#MeToo运动,还有年轻一代在网络上投诉“不人道”的工作时间。
除了这些,香港示威、上海的垃圾回收计划等也成为网民的热门话题。
香港示威
香港示威在多国都成为网络热话,中国大陆也不例外,热度更令“香港”在6月9日游行当天成为敏感词。
北京政府最初完全屏敝与香港示威有关的社交网站消息,但后来示威浪潮持续,当局改变策略,大规模报道示威当中的暴力行为,形容出现“恐怖主义苗头”。
中国官方控制的社交网站帐号也大力在当地的社交网站微博上,推动“支持香港警察”和“守护香港”等标签。
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和Instagram上,“FightForFreedomStandWithHK”(与香港站在一起为自由而战)、“GloryToHongKong”(荣光归香港)就成为支持示威者常用的标签。
“文明行为”
卷起上衣露出肚皮也许会让你凉快一点,但也会被视为是”不文明行为”。
随着中国官方不断宣传在当地实行“社会信用”制度,中国网民对讲究“文明行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中国中央政府容许各地以不同方式,实行“社会信用”制度,而地方政府也先后制定针对“不文明行为”的罚则,但一些规定却令人摸不着头脑。
例如7月,山东省济南市推出法规,禁止当地男子在公众地上赤裸上身,也禁止男子卷起上衣,露出肚皮。
北京市政府也推出法规禁止在地铁饮食,也禁止乘客张开腿坐下。而南京市也警告说,如果当地市民在交通灯违规过马路,他们可能会被扣除社会信用分数。
“996”
过去一年,“996”这组数字成为中国科技公司员人用来投诉工时过长的含蓄方式。“996”的意思是指员工早上九时上班、晚上九时下班、一星期六天上班。
当局没有封锁有关讨论,因此这组数字成为网民投诉工时过长的关键字,也透过它批评这种过长的工时违反相关的中国劳动法律。
马云、刘强东等中国一些知名企业家纷纷出来为这种工作方式辩护,认为这种工作方式让他们可以击败竞争对手。
“985、211、996、251”
除了马云和刘强东的公司,另一家知名中国科技企业也被卷进争议。“985、211、996、251”这组数字看似一个网址,其实它与一个与华为员工的丑闻有关。
“985、211”是指中国大学的国内排名,而“996”是指早前提到的漫长工时,“251”就是指一名前华为员工李洪元被扣留的天数。华为2018年决定不与他续签劳动合同,但拒绝向他发放离职补偿。当局最后更指他涉嫌敲诈华为,被警方拘留了251天后才决定不起诉他。
华为在中美贸易战中,被美国从多方封杀,原本得到许多声言要支持中国企业的网友同情。李洪元事件却令它在许多中国网友心中蒙上阴影。
人脸识别系统
中国人脸识别系统的发展2019年发展迅速,但这在社交网络上引起许多担忧。
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服务早前与多家商店合作,让顾客以人脸识别付款。但支付宝之后发现,大多顾客都不希望付款时看见自己的样子,于是在系统上装上修饰功能,让顾客看见自己的样子时,会显得漂亮一点。
但人脸识别系统并未完美。5月时一名司机伸手抓脸子,却被交通脸容识别系统辨识为开车途中使用手机,向他开出罚单。
使用人脸识别的机构也多番被批评过份入侵用户的私隐。一个称为ZAO的手机软件9月被发现,容许使用者把自己的脸取代演员的脸,被批评可以用作诈骗之用。软件最后被下架。
一名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11月控告一家杭州的动物园,指控园方推出新规定,要求游客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才可以入内参观。这名教授认为这种新规定违反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相关法律。
性侵
象征反对女性性骚扰的“#MeToo”标签2018年传入中国,网民纷纷利用这个标签,讲述自己的遭遇,但这些讯息都被当局屏蔽。
网友去年想出了新方法逃避审查:他们拍下片段讲述自己的经历,然后上传到微博。
图片版权SINA WEIBO
Image caption
一名称为Yuyamika的博客11月上载视频讲述自己的经历,重新引起对MeToo运动的关注。
近月经常会有中国网民上传这种短片,它们也经常快速地传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数字显示,当地约9000万名已婚女子都曾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这个数字相等于全中国30%的已婚女子。
一名称为Yuyamika的博客11月上载视频讲述自己的经历,同时呼吁她过百万名的粉丝不要再对家庭暴力沉默。她的视频吸引许多其他网友留言,透露自己或朋友遭受暴力对待的经历。
垃圾回收
环保在中国也成为了其中一个热门话题。
其中,上海7月推出了“最严格”的回收规定,当地市民必须把垃圾分成四类,否则会被罚款。餐厅和外送服务也被禁止派发塑胶餐具,酒店也停用用完即弃的物品。
图片版权SINA WEIBO
Image caption
这条关于垃圾回收的虚拟实景游戏在网络跑红,谁会想到回收垃圾可以这样有趣?
同一个月,“垃圾分类挑战”标签在微博成为热话。政府也利用这个标签,向市民推广让他们更容易记着哪种垃圾该放到哪个回收箱。
网民创造了相关的歌曲和游戏,甚至有人上载一名上海市民玩垃圾分类的虚拟实景游戏。
这种环保热潮在中国仍然没有退却。中国官媒表示,全中国在2020年底前将有46个主要城市,实行与上海差不多的垃圾分类回收计划。
抵制行动
2019年中国网络上有许多抵制行动,针对一些被视为对中国不友善的个人、公司或产品。
抵制的目标包括一些在自己的网站把香港、澳门或台湾与中国并列的品牌,包括衣服品牌范思哲(Versace)、手袋品牌蔻驰Coach和纪梵希(Givenchy)等。
这个运动更漫延至体育界。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球队休斯敦火箭(Houston Rockets,侯斯顿火箭)总经理达雷尔·莫雷(Daryl Morey)10月在推特发文支持香港示威者,中国中央电视台随即停止转播NBA球赛。
另外,德国足球员梅苏特‧厄齐尔(Mesut Ozil,又译奥斯尔)12月在社交网站发文,批评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政策。他之后同样被中国当局反制,官媒停止转播厄齐尔所属球队阿森纳(Arsenal,又译阿仙奴)的球赛。
同一时间,一些外国网民也曾经发起抵制中国货的行动。这包括印度网友3月发起罢买中国货的行动,报复中国运用否决权,否决联合国将巴基斯坦武装组织“穆罕默德军”的头目马苏德(Masood Azhar)列为“恐怖份子”的决议。马苏德被指在印度策动多宗袭击,包括2月一宗造成44名印度警员死亡的事件。
中国演员刘亦菲早前也受到香港网民的抵制,呼吁当地人不要购票收看她主演的《花木兰》电影,指刘亦菲曾经发表支持香港警察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