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南风窗》杂志发表报道《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此后该案引发全网全社会的关注。
一天后,女艺人们先后为该案发声,这被一位微博网友总结为“姐姐来了”。
这些“姐姐”里,有几个我印象是特别深的。
章子怡一直非常关心儿童保护和儿童被性侵的问题,在她没有做母亲的时候就是这样。
疫苗问题,她是从2013年就开始关注到现在的,从未婚到变成了一个母亲。
在儿童性侵问题上也是这样,2014年,章子怡就转发过女童被性侵相关信息。
2016年,章子怡说,对于儿童性侵问题,孩子家长要的不是对不起,是惩罚,建议化学阉割。
一桩立案后迟迟没有进展的儿童性侵案,章子怡在微博上呼吁了好几条,持续关注着。
2017年的幼儿园虐待新闻中,章子怡是明星里第一个出来说话的。
鲍毓明涉嫌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章子怡依然是最先出来声援的之一,质问措辞也非常激烈。
一个公众人物,持续关注一个社会议题,所体现出的真诚和焦灼是无法伪装的,就凭这一点,章子怡是巨星,当之无愧。
转发章子怡微博的韩红是直接喊话:“鲍毓明,你等着,我是韩红,你记着!”
韩红对于女童性侵问题也有长期的关注,她曾是全国政协委员,在新华社采访中,韩红曾说:不能做一个没有作为的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任期内,韩红始终关注女童保护话题,每一年有相关提案。
2014年韩红提案时专门说,2013年5月,20天内曾有八起儿童性侵,她认为必须把此问题提到一定高度才有效果。
此外,韩红还关注过农村妇女权益问题,希望在农村实现男女平等。
较早发声的女演员海清则指出“别老提强暴”这句话所造成的二次伤害。
另外海清还点赞了关于严惩性犯罪者、在国内推广电子脚铐的相关投票。
海清本人也是一位母亲,平时在教育上有诸多思考,因此关注的点相对比较深入。
一同主演了女性题材《找到你》的两位女演员,姚晨、马伊琍也很早就发声了。
姚晨一向很关注社会事件,在美妆博主宇芽被家暴等事件都常见姚晨的发声。
这次事件中,姚晨是较早关注的几位明星之一,并且连续几天都在跟进事件的进展。
姚晨更咨询了法律人士,表达对于身为律师的鲍毓明利用法律漏洞自我保护的忧虑。
“鲍毓明姐姐称弟弟和养女并非养父女关系”的新闻一出。姚晨马上转发驳斥“反转说”,称无论如何粉饰二人关系,也掩盖不了一个43岁的成年男性与14岁少女发生性关系的事实,思路非常清楚了。
和姚晨一同出演《找到你》的马伊琍在成为母亲后就常在公众平台上探讨产后抑郁等话题,她还在微博上公开批评过国内公共场所母婴室不健全,形同虚设。
除了呼吁公正审判之外,马伊琍更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大家关注对于未成年的性教育问题,希望帮助未成年人摈弃耻感,更早、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
另外,有两个女儿的马伊琍,今天还跟进关注了去年下半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北大女孩包丽自杀事件。
成熟有思考的女艺人,发声都相对有重点。
年轻女艺人里,敢质疑的人毫不掩饰自己激动的情绪,也有一种特别的温暖。
鲍毓明回应口径里有“说来话长”,热依扎直接回怼:请长话短说。她还发声,呼吁讨论回归“性侵”这个重点。
周冬雨表示要持续关注,不能让热搜停下来,愤怒呼吁要对这种衣冠禽兽严惩不贷。
钟楚曦则是愤斥鲍毓明和“相关人员”,飚了脏话。
真诚发声、尖锐提问,此刻我们之间没有职业身份之分,我们都是那个女孩的姐姐,都希望当她的后盾,保护好天下的妹妹们、女儿们。
“姐姐来了”这句话,最早出自韩国的崔顺实事件。
2016年崔顺实的女儿不正当入学梨花女大,遭到梨花女子大学在校生抗议,已经毕业的校友们也赶回来,举起「姐姐来了」的标语应援自己后辈的学妹们。
具荷拉被男友偷拍私密视频并遭威胁事件中,韩国女性集体声援,打出了这句标语又火了:“所有的韩国男人都是罪犯——拍摄的人、上传的人、观看视频的人、冷漠旁观的人。”
也是在具荷拉事件中,“姐姐来了”这句标语再一次流传,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在声援具荷拉行动中出现,但这成为一种女性相互帮助和鼓励的最好概括。
而在这次鲍毓明涉嫌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里,中国女艺人们的发声,是一种更显著的“姐姐来了”,也是民间舆论场中女性们守望相助的集中体现。
在《南风窗》最初的报道中,也提到了帮助女孩的“姐姐”们,病友姐姐们陪伴着那个女孩一年,帮她记录,鼓励她说出自己的遭遇。
其中一位姐姐是这样说的:“姐姐们不需要你回报什么,这是姐姐们欠你的,因为我们不够勇敢。”
“姐姐来了”,不仅仅是姐姐们要帮助妹妹发声这么简单。这是女性之间的相互鼓励,集体共情。
鲍毓明性侵案爆发后,我再一次感受到,共情和同理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就在昨晚,微博忽然多了一个热搜词“爹系男友”。
在鲍毓明性侵案的当口,“爹系男友”热搜词把偶像剧里的男女感情都描绘成“爹一样的爱就是男友的爱”,实在是太令人不适了。
网传一张律师聊天群截图,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总结为“牛逼的事情”,还认为等到14岁发生关系很明智。
网络社群“水木社区”中还出现了这样的帖子:“就是个小情人而已”“养了个嫩老婆”,“发生关系也【足足】等了三个月女的满14岁”,并称女方开天价分手费勒索,“包养”“反目成仇”,得出结论是——“反转了”。
现在在水木社区里点进相关讨论帖,还有表示剥夺14岁到18岁女性性爱权利是违反人权的声音。
需要看一下罗翔的普法:已满14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指责、利用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和其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
罗翔同时提出,他认为性同意年龄14岁太低了,有必要提高到18岁。
今天,财新网出了一篇引发轩然大波的报道《特稿|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
这篇文章没有采访到性侵指控方的女孩本人,主要采访对象为鲍毓明,还有其他一些“知情人士”。
做媒体是要讲个“平衡性”没错,也不是说不可以采访一个被指控性侵未成年人的人。但是财新网《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一文,几乎都是从鲍毓明视角讲述的。
这篇报道没有联系到当事女孩本人采访。但是现在公开新闻报道里性侵指控方的说法也有很多,为什么不引用一下女孩的陈述,跟鲍毓明的版本作对比呢?
鲍毓明对财新网记者说,自己和当事女孩为恋人关系,证据为双方聊天记录。
在此前的《南风窗》报道中,当事女孩说,自己会按照鲍毓明的要求说一些话,说完了又对此感到非常痛苦。更有一个细节:鲍毓明像“背书”一样对她重复一套话术——这就是洗脑和精神控制手段了。
在当事女孩的这种陈述下,鲍毓明所拿出的聊天记录,所说的“恋人关系”,可信度几何?财新网稿件单独写鲍毓明版本,和对比二人叙述来写,呈现效果会有多大差别?
即便是在鲍毓明自认为自己很无辜的陈述里,他的种种猥琐、阴暗、变态细节已经呼之欲出了。
鲍毓明曾到天涯发帖“诚信收养孩子”,因此认识了女孩的妈妈。但这是一个14岁的青春期女孩,她和鲍毓明的年龄差根本不符合收养法相关规定,更何况在鲍毓明讲述版本里没有合法的收养手续。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关系?鲍毓明身为一个律师不知道这样的收养不成立吗?
鲍毓明还对财新记者说,指控他性侵的女孩报案是因为吃醋,“叔叔要去看一个19岁的女孩”。——看看你说的这些情节,你是什么绝世禽兽!!!
而财新网报道中,鲍毓明发帖求子和看19岁女孩,正好呼应了《南风窗》文中说的,鲍毓明手机QQ里还在联系“送养女宝宝”,指控鲍毓明性侵的女孩认为,这个人还在祸害更多的孩子。
即便是在鲍毓明的叙述中,他也没有否认以下基本事实:1.未成年女孩离开自己的监护人跟陌生男子一起生活;2.中年男人在女孩14岁时跟她发生性关系;3.女孩要自杀。
本文发出后,在质疑下,稿件迅速被删,但网传本文执笔记者在朋友圈有如下发言,关键词:sugar daddy、故事会人格。
如果这些话确实是执笔记者说的,我想她的认知存在很大误区。
林奕含写《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最残忍之处就是,房思琪不知道怎么面对被老师性侵这件事,最终选择强迫自己爱上老师:“如果不爱上他,我太痛苦了。”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在学识、经历、力量、地位各个方面都占优势地位的老师,轻而易举地就摧毁了房思琪的生活,还告诉她这是爱。
这种屠杀发生后,房思琪在强烈的耻感和社会的荡妇羞辱思维下,没有任何救赎方式。她要么直面痛苦,要么强迫自己爱上施暴者,体会到的是另一种痛苦。
财新网报道中写道,当事女孩会有情绪上和行动上的反复。
在这篇报道里记者也引用了一位关注困境儿童的人士说法:“14岁过早发生性行为,本身对她的心理就是伤害……足以摧毁少女的人格。”
这些素材如果用清晰公正的逻辑组织出来,不会给人现在的观感。如果真正理解了“14岁和成年人发生(无论何种性质的)性行为本身就是伤害,足以摧毁人格”,记者就会知道,当事女孩情绪反复,绝不等于“复杂的情感纠葛”。
《南风窗》今天又发了一个补充报道《“高管性侵养女事件”再调查》,文中也提到,援助者认为女孩性格上很特别,但引用律师观点指出:“这种性格问题以及她与鲍毓明关系的反复以及依赖,理论上可能来自对方的控制与洗脑……受害者的许多行为,本人也无法解释,直到事后走出困局和创伤后才能认清。”
把鲍毓明视角的报道和当事女孩视角的报道放到一起看,“反转”依然没有发生。
反倒是种种等待“反转”的论调,令人害怕。
成年女性被性侵了就是“仙人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被性侵了,还能说成“小情人”“养了个嫩老婆”。这真是突破人伦的用词。
“反转派”总是说,谁都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所以要各方声音都听听。
但问题是,一旦使用“双方恋爱”“小情人”“嫩老婆”“向养父寻找安全感”“Suger Daddy”等词汇,这不是真相与否的问题,这是【叙述操守】的问题。
林奕含用她的生命拆解了自己的痛苦给世人看,但还是有这么多人不懂。太痛了。
(△罗翔还提出了这里面一定包括法律的缺失。)
也正是因为如此,“姐姐来了”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女性力量。
之前轰轰烈烈的“me too”(“我也是”),猥琐男总是对此不置可否,说这是女人集体太过敏感给男人扣帽子来了。
指控性侵者是“me too”的内容没错,但“me too”对于女性自己还有一重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彼此确认,我们没有做错,我们不可耻,你我都知道这样的感觉,不要害怕,这是一种同理心的力量。
“姐姐来了”,是姐姐对于妹妹的声援,是女性对女性的理解。无论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我们都知道被践踏的滋味,都知道保护发声是多么重要。
“姐姐来了”,意味着姐姐不会找完美受害者,不会先从指控方找原因;叙述中的每一寸痛苦,姐姐都感同身受,所以会支持你走下去。
“姐姐来了”甚至与生理上的性别无关,只跟真正的共情能力有关。
寻找完美受害者的女性,不是姐姐;荡妇羞辱思维的女性,不是姐姐。
倾听痛苦、不随意下结论、给予支援、有同理心的男性,也是姐姐。如果男性愿意加入“姐姐来了”,说一句“我也是姐姐”,我想比打一个“哥哥也在”的标签,更有力量。
女孩们,年轻人们,去说话,去工作,不要让“反转派”把持叙述。我们都要成为有力量的姐姐,把同理心传递出去。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你严肃的八卦
Modified on 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