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华 台湾自由撰稿人 风光旖旎的台湾日月潭 两岸开放旅游之后,台湾的日月潭、太鲁阁、野柳等自然风景区固然天天陆客不断,故宫和中正纪念堂等与国史有关的地方同样是他们的最爱。本地做旅游生意的人,在申请立案或招揽游客时,也会以此为卖点。 上个月,一口地道北京话的亲友来玩;原准备去看新竹北埔客家村,计程车司机一听他们说话,立刻问为什么不去张学良故居,那是老蒋软禁少帅十三年的地方。这几位本来就爱好近代史,于是驱车前往,竟然走了近两小时的深山险路才到。山里清泉淙淙,吊桥横跨,怀古思乡的好地方。只可惜,这是易地重建的故居。原来那幢日据时期的建筑,被山洪冲毁,只剩地基,现已开辟为遗址公园。 大陆从一九五零年代就设立并保护名人故居,原本比台湾开始得早;但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如今又遭房地产狂轰滥炸,能保留下来就算幸运。改革以来新开发设立的故居旧址,不少很有韵味,但一经重建就难免失真。台湾也有同样的问题。 民国政府播迁台湾,自己总觉得是临时状态,很久都没有注意文化建设。保护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大约是在中美建交、蒋经国转而重视本土建设的一九八零年代才开始。就连胡适这样的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都拖延到世纪末才确立。其中一大半经费来自美国友人捐赠。 民国几位著名人物来台后在台北地区的故居,都曾受益于二十一世纪初龙应台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时的深谋远虑。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都是那时落实委托东吴大学,建筑得以修复,管理进入正轨。 阎锡山的故居和墓地比较偏僻,不通公车,由他一位昔日老兵张先生长期看护。我们去造访时,张先生几次提到龙局长,感谢她关注,故居终于在前两年划为古迹。 文化官员是否能为社会长远利益着想,是否能负责任地保存具有各种不同价值的文化遗存,代表了社会的文明水准。台湾在这方面有若干欠缺,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在关于古迹和故居的文宣材料中,文化意义正逐渐让位于旅游经济上急功近利的考量。制作者好像生怕访客会只进一家门,总要在网页上同时罗列当地不下五六种其他旅游项目,建议游客参访。结果,主项本来的意味无形中削弱很多。 名人故居中,这种现象不明显,但也不是没有。林语堂故居带阳台的正屋,原本是林氏客厅,现在成了餐饮部。虽然午餐精美可口,但总让人觉得整体上有喧宾夺主之嫌。林氏物品陈列,是他生前原样吗?不知主人家原来的洗手间设在哪里,应该不会是现在这样在楼下吧? 与此类似但更成问题的,还有政治干扰。绿岛上的人权文化园区,是曾在那里服刑的前政治犯施明德一九九七年担任立法委员时提议,在各方支持下设立的。前任总统李登辉和陈水扁曾分别出席那里人权纪念碑的落成和落成纪念日等活动。现任总统马英九还没有去过那里。 从2005年开始,这里每年举行绿岛人权艺术季。但园区的官方网站却没有2009年活动的正式记录。去年和今年的人权艺术季必须要到另外两个分别单列而且有版权的网址去找。那里的园区介绍很详细,只是去年那个网站竟然没有提供任何链接,即使是文建会委托代管园区的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也仅列出电话号码。今年情况好多了,相关链接一一显示。但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活动却是由台北一家公司独揽,排斥相关国立单位? 我们特意去绿岛参观人权文化园区,竟然差点与其失之交臂。当然,那么大一个建筑群,不会看不见。问题是去政治犯监房八卦楼的大院入口前有一堵写满旧式文宣的墙,却没有任何导览指示牌。我们顺着围墙转了半天,最后跑回大厅询问才知道要怎样走。 骑着租来的自行车环绿岛一圈,随时可以看到各种醒目的导览标牌。为什么这个人权文化园区的指示牌不能做得更醒目一些呢? 急于赚旅游者的钱,加上有意消除反对党执政时的痕迹,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导向,恐怕不是台湾社会长久发展的幸事。 联络/荐言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