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辑注:该文已在微信平台被删除

不出意外,中国的夏粮征收遇到了难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主场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减少了大概17%。

其中河南最为严重,收购912万吨,同比减少538万吨,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

当然,收购不同于“产量”,但是趋势是一致的。5月底,我了解到老家河南周口的小麦收割情况,普遍减产3到4成。

我写了两篇文章发在公号上,有一些朋友留言反映各地情况,包括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主要原因并不是疫情,而是今年的干旱。

不过,河南当地媒体仍然一片欢腾,宣布“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这样的宣传,既是一种“思维定势”,也是“政治正确”,报道粮食减产,恐怕要上级批准才行。

虚报产量不可怕,减产也不可怕。但是,当减产的同时,又虚报产量的时候,就非常可怕了。

那么,存不存在并没有减产,而收购不上来的情况,也就是粮食还存在农民家里?

答案是否定的。

和粮食减产相比,粮食收购和存储的变革,可能影响更为深远,但是媒体关注更少。

简单来说,和20年前相比,农民现在手里的粮食其实大大减少了。

在平原地带,由于方便规模种植,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后,把地“转租”给了种粮大户。在河南农村,种植超过百亩的大户已经有很多。他们通过大型收割机收割小麦后,不会再晾晒后拉到家里存储,而是直接在田间卖掉。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壮年都在城里务工,农村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即便是还在自己种地的老年农民,也不会多存粮食,他们已经逐渐忘记1960年的饥饿,只留下很少的口粮,剩下的全部卖掉。

结论就是,中国的粮食收购过去20年完成得非常好,粮食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种粮库里,农民手里没有余粮了。

这是相当深刻的变革。中国农民也卷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自己手中的土地,而是更依靠市场。大量农民进城,是通过购买粮食生活。一个危险是,如果因为和世界脱钩经济出现衰退,大量农民工失业返回家乡,他们会发现,自己家里根本没有粮食(很多人连耕地都没有)。

这就是整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境况:如果出现倒退,它一定是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中产阶层可能感受到很大冲击,而农民工的日子,则可能更惨。

这并不是说今年的粮食减产会马上造成粮荒。我相信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足的(去年的粮食还有很多),实在不行还可以进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粮食好像都很富裕(不过很多人好像不喜欢这三个国家)。

在当今世界,如果出现饥荒,它一定不是因为“减产”,而是因为政治。只有封闭和阻碍市场流通,才会造成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短缺。只有强制性限制人口流动,才会导致1960年的惨剧。在旧社会,河南农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是他们可以通过逃荒艰难生存。

因此,值得担心的并不是今年的收成,明年可能就会缓解。真正危险的是,那种系统性的收缩。不和外界来往,关起门来崛起,不鼓励流通,而是让大家少吃,这都不是什么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