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骏飞

本文原为我的一次研讨发言,7月22日,我把提纲发在朋友圈了。当天,也有两位朋友留言说,他们把截屏转给了新浪微博管理者。

今天,我想在这里对此阐发一二,也算作对微博的一次公开的个人批评。

一、导言

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这些年来,微博在一些恶化网络生态的问题上,难辞其咎。

其中,关键词是“纵容”。

以“纵容”来批评,是因为微博作为算法主导的巨型社交平台,原本有足够多的推荐能力、过滤机制、界面工具、人力资源、法条规约,本可以过滤丑恶而不过滤,本可以遏制低俗而不遏制,有时甚至推波助澜、终至今天的变本加厉。

我写过一篇《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用已揭示传媒生态中的有意图的逆淘汰机制。今天,将“瓦釜效应”用于阐述新浪微博生态里的反文化气质,大概是再恰当不过的。

无论是在知识界讨论时,还是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微博评语是:“天下苦微博久矣”。

以下,是许多人感同身受的、媒介治理意义上的微博痛点。

二、一个批评清单

1.

这几年间,新浪微博纵容了网络空间里党同伐异的话语暴力。

如今,非理性谩骂、反智主义、下流语言早已成为寻常可见的微博奇观。

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社会道德水平、国民外宣形象,也对中国网络社会文化的远期生态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2.

这几年间,新浪微博纵容了庸俗娱乐、流量厮杀、饭圈黑帮化,更在关键的青少年人群中,败坏了网络社会空气。

(1)在娱乐社群的意义上,a.毒化了众多粉丝的偶像观、人生观,b.助长了社群撕裂、文化撕裂、阶层撕裂;

(2)在演艺事业的意义上,a.污染了竞争规则,b. 败坏了演艺市场观念,c. 庸俗化了演艺从业者人格,d.拉低了演艺作品的水准。

3.

这几年间,新浪微博纵容了狭隘的种族叙事和泛滥的仇恨叙事。

一些微博用户肆无忌惮、不堪入目的辱骂话语,公然违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的国家理念。

更有一些被堂皇展现、放任不管的失格言论,发展到了有辱国格、影响外交的程度。

4.

这几年间,新浪微博纵容了无节制的流量寻租。

以热搜为代表的一系列导流工具,为了吸引流量、变现流量,不惜牺牲媒介平台的基本道义,纯以炒作、盈利为目的,将影响亿万受众的议题,不断推向商品化、庸俗化、低端化、娱乐化,严重扭曲了大众传播镜像再现社会场域的拟态环境。

三、进一步的讨论

社交媒体平台,往往并不自认为媒体,然而,它在效能上,恰是最具精神交往、治理、宣传、展示、教育影响力的“泛媒体”。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媒介平台在展现平台权力的同时,一定不要只考虑对资本负责,一定要从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来审视自己:a.我是谁?b. 我做了什么、没做什么?c. 眼前出了哪些问题,哪些可能与我有关?d.这一切会有什么历史后果?e. 我应该怎么办?

我曾说过,互联网企业早已来到了“好鱼吃坏鱼”的时代。

我也说过,互联网企业没有流量是可悲的,只有流量是可耻的。

流量是会反噬的。流量深处的一拥而上是有原罪的,用户的疯狂也是会有治理代价的。这一点,以流量为食的互联网平台,最好要有清醒的了解。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而我想说的是:仇恨是自吞噬的。仇恨深处的意识形态,终将被证明是不可制约的、也是完全不可自制的。这一点,纵容仇恨、掐架、话语暴力的互联网平台,最好要牢记。

我今天在这里的批评,指向的是我所熟悉的新浪微博,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社交媒体就没有以上责任、以上问题。实际上,在有些议题上,它们更为极端。这一点,容后再议。

显然,我也注意到了微博社区近些天有一些整顿修正,我对此也感到高兴。但是,仅有这些修补,恐怕还不够,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领导者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想提醒的是:

(1)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公正,不立文字,但自在人心。

(2)与此同时,因为系统之故、算法之误,微博的崇低时代,看来还远远没有结束。

四、推荐阅读

杜骏飞:《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现代传播》,2018年第10期)

杜骏飞、袁光锋:《选秀:庄严的嬉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杜骏飞:微博掐架定律:一个关于网络社会心理机制的素描(杜课第90期)

杜骏飞:无道德,不智能(杜课969期)

杜骏飞:娱乐笔记(杜课986期)

杜骏飞:社会箴言(杜课979期)

杜骏飞:读“娱乐至死”(杜课973期)

P.S.

还有一篇《互联网愚氓手册》(杜课985期) ,其实是写给新浪微博的。

前些天,就微博愚氓这个话题,我再次写道:

“令人难过的是,网络社区所养成的下一代愚氓,也迟早会走上历史舞台,他们也有机会支配世界许多年。而那个世界,我们的后代也将生存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