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网络民议】劳东燕教授微博清空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来源:微博
发表日期:2022.9.25
主题归类:劳东燕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的微博日前已清空,她近年经常就社会议题发声,包括质疑“健康码”和监控技术的广泛使用等。

img

@折纸做梦:今天劳东燕老师的微博号被清空,我第一反应竟然是,习惯了。
我对自己非常沮丧。这种沮丧来自于我记忆的遗忘、愤怒的消散、对不合理的习惯。

很多事都太令人愤怒了,还记得小花梅吗?一场以她为主角的事件中,从来没发出过一句声音的人。

为了避免遗忘,我把自己的手机热点改成了她的名字。
上周出差登机,同事在机场连我热点,问了一句:谁是“不要忘记小花梅”?
我愣了5秒,才说,是我。
原来8个月过去了,我也早忘了。

遗忘在持续,愤怒却不持续了。
愤怒的事件太多,求救的声音每天都有,删帖的故事每天都发生。我开始变得冷漠,它是一种情绪的自保,也是一种实体的自保,毕竟,我也被禁言过一个月,下次再来,又是半年。

于是我不敢愤怒,于是我选择麻木。
我都忘了,最初的我敢问一句:什么是剥夺?

麻烦、耗费与不确定这些本该不存在的部分,成为常态的生活?
让报备、管控与追踪行程这些本该反思正当性的部分,成为正当的程序?
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tmd正常了,还要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我终于过上了(本就该属于我的)正常生活?

劳老师是替大家记住这些事情的人。

唐山事件,劳老师说,“我可以理解围观者当时为什么不出手,也强调了制度上没有为普通人提供保护与支持是重要原因。但是,要我为围观者的不出手叫好,恕我做不到。”

河南储户事件,劳老师说:“在储户被赋红码的事件中,相关职能部门明显超出了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和限度,侵害了个人信息权益。”

天津人脸识别案件,劳老师说:“在法律层面,任何个人都有权提出反对,企业这样的私法主体需要告知与征求你的同意,而公权力部门如果想要采集个人的人脸信息,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授权,单凭政策文件是不够的。更何况,多数时候也没有正式的官方文件。”

面对攻击,她坚定地选择了不退场:
“退场恰恰就如了那些攻击者之愿。网络空间就像一个众声喧哗的大广场,最容易被听到的,并非那些内容有质地的声音,而是嗓门最大或气势蛮横的那些,并且表达越极端越会受关注…只要选择公开发声,就得随时做好被围攻或夹击的准备。"

她想得很通透:“无论如何,我宁可接受丑陋的现实,也不愿生活在虚幻的美好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立场选择。有人愿意一厢情愿地选择岁月静好,也有人愿意选择看似冷静理性实则放任自流的路径,而我选择直面现实,并希望能为改变这种现实尽一些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敬佩直面的人,我尊重发声的人。
我也要依然质问捂嘴,依然要保持愤怒。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账号不是一种实体,只有不合理才是实体。
账号不在了,只要不合理依然存在,质问就会继续,愤怒就会不息,发声就会不止。

我是公民,我敢于说不,我为自己发声。

img

@_洛文:我是在首页刷到的劳东燕老师的微博被清空的消息,劳老师是我很尊重的一位法律工作者,也是我很敬爱的一位老师。她对于很多事件的看法与见解都是从极其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论证的,她在以她作为一个法学教授的身份传递一种此地缺失良久的法治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事件之中之前被大众忽略的漏洞。我今天看到她的微博被清空时真的一瞬间怒火中烧,之后又是无边的悲凉。当这种专业性的老师从社会舆论之中远离我们,当我们再也无法通过劳老师从更专业、学术和理性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事件的时候,我们剩下的就只有无边的空洞和感性的宣泄。一个失去了理性支撑的世界是可怕的,一个容不下专业的人说专业的话的地方更是可怕的。

@_洛文:其实这些年也一直看着很多人从舆论场上离开我们,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只是看着他们空空荡荡的主页,看着用户里各种“冒名顶替”的人,看着实时里关于他们的讨论仍然经久不绝,看着一篇篇曾经叹为观止的段落和博文被一次又一次的“根据用户权限你无法可见”,我只能祝福他们在现实世界之中过得好。可现代网络表现的是作为一场社会观念浪潮最前端的形式,当这种社会观念从网络上一步一步蔓延到社会之中的时候,当这种巨大的、全民性的保守和逐渐收紧的走向一步一步捆缚我们生活的时候,当有更大的不可说在注视、观察和操纵我们的时候,他们作为这个时代前沿的观察者,作为一些专业性意见的提出者,他们又怎么能够过得好呢?

而我们呢,更庞大群体的我们又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是闭上所有的感官去埋头迈步继续行走,还是睁开眼睛当一个浪潮的逆行者呢?哪一种选项更适合我们呢?

我现在是真的不知道了。

img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