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的声音一直是中国数字时代关注焦点之一。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操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些声音虽然渺小,却精准地道出了时代的病症,而“发声”背后的勇气和良知,也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正如詹姆斯·斯科特所言:“犹如无数的珊瑚虫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珊瑚礁,无数个体的不服从与逃避行为也形成了自身的政治或经济堡礁……当国家的航船搁浅在礁石上时,人们通常仅仅关注船只失事本身;他们没有注意到,正是大量微不足道的行为才是造成失事的原因。”
中国数字时代在“每日一语”栏目中以字卡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些声音,同时在“网语馆”、“公民馆”中对这些不服从的声音进行存档。同时,在每月的“CDT 网语”栏目中,梳理当月舆论焦点,并精选这些事件中值得关注的观点和讨论。
本月热词:低龄老人
这两个堪称是新时代“矛盾文学”的新词,在2月20日《工人日报》发表文章《促进低龄老人就业 实现“银发红利”》之后,成为网民热议的热词。文章称,健康老龄化为“低龄老年人”形成持续劳动能力,成为稳定的人力资源群体奠定了基础,又指“老有所为”是“老有所养”的深入发展,两者共同满足了老龄群体的生存、发展、交往和自我实现需求。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与此同时,中国养老金的缺口持续扩大,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1年,养老金缺口超过了7000亿元。
如何解决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2月初就坦言,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太好,未来挑战大,资金缺口会较大程度上依靠个人养老金加以补充。
2022年11月,人社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实施。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目前,参加人每年缴纳额度上限为1.2万元。
除了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之外,鼓励“低龄老人”再就业也成为近年当局力推的议程。2022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为全国老年人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机构及用人单位提供老年人才信息服务;《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在2022年9月的一篇文章中,援引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的话说,“他们(低龄老人)继续参与社会劳动,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本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民日报》主办的《健康时报》,也在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中称,第三方招聘平台发布的调研数据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
讽刺的是,就在《工人日报》发文的同一天,浙江宁波一位60岁的“低龄老人”约凌晨4点时猝死在了快递分拣岗位上,老人家属希望得到工伤赔偿,而当地人社局则表示“60周岁本身不属于劳动者范畴,如果没缴纳工伤保险,就不能认定为工伤”。
有不少网民对于官方鼓吹的“低龄老人”再就业不以为然,以“矿渣重炼、韭菜掘根、敲骨吸髓”讽刺这种希望鼓励以延迟就业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是“让未领退休金的中年人赶快饿死,已领退休金的老人赶快累死”。而当前中国就业市场并不景气,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年龄歧视,有网民自嘲,“讽刺的是,企业都不招过了30岁的老年人了,天朝真是有趣”、“给35~40岁的低龄老年人个机会吧”、“我一辈子都是红利”。
网语焦点:
2月,最受中国网民关注的焦点事件分别是胡鑫宇案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ChatGPT。
我们将选取这两起事件中值得关注的观点和讨论。
胡鑫宇案
鬼璽:生前躲过了所有监控,死后又躲过了所有搜索。
全民记:万人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百米处。
维舟:人生向来很难,对心理感受特别敏感的青春期学生就更难了。尤其是这几年考试竞争的白热化,很多孩子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竞争的心理状态中,而这又不允许任何差错。不仅如此,如果他们多想一步,就会发现,自己拼死拼活,就算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也不意味着就爬出了隧道,相反,前面还不断有新的隧道等着他,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一辈子无法挣脱的困境……症结就在这里:这是一个缺乏退出机制的赛场,失败又是不可接受的。有时父母也知道孩子很苦,但他们通常也不是说“那就退出吧”,而是无奈地表示“那怎么办呢,熬过来就好了”——然而,有的孩子没能熬过来。就此而言,自杀是最后的退出手段。(选自《孩子求救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张青之:孩子啊,请给我5分钟,我可以告诉你,现在的你“并不是想要结束生命,而是想要结束痛苦”。你遇到了学习成绩不如意,上不了大学或者上不了好的学校,那是只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是人生全部。你说,同学关系紧张、师生交往不良。大家都很忙吧,各自照顾自己,不能分心与你。是的,你们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以后的生活中会有大量的良师益友,喝酒到醉、聊天到睡。你说,活着就是痛苦。你厌世了,你情绪不高,你感觉愤怒或者悲伤。是的啊,每一个情绪,只有你感受到了它的存在,那种情绪才有意义。如果你不在了,就没有机会感觉到悲伤与痛苦:刺激你发愤,激励你斗志,产生壮怀激烈的男儿豪情!
徐迅雷:在这次发布会上,竟然没有出现“抑郁症”这个关键词,这也是不可想象的。这次发布会,本应该有一位熟悉抑郁症的医学专家(法医也行)参与,详细介绍胡鑫宇的种种异常表现和抑郁症相关的情况,而不是官员从头说到尾。信息发布不全面、不及时、不精确、不到位,也让“塔西佗陷阱”越来越深。(选自《每年数万中学生因抑郁症自杀,这才是胡鑫宇案背后的真问题》)
小乌龟慢慢扒:我从来不认为这个事件有什么阴谋诡计。但一会有搜查痕迹,一会没搜查过,遗体就在几百米内能找尼玛100多天;当地警察确实是够无能的!省厅下去督察是只听当地警方做汇报了?
Music_Bling:不管结局如何,负责搜救工作的官员难逃其责。失踪范围内那么大一个粮仓,仅凭覆盖不完整的几个监控就判定无人进入而不搜查,是重大过失;在粮仓外部围墙没有发现其攀墙进入的痕迹,也是工作不仔细;近在咫尺的围墙内的尸体,搜救犬和人都没有发现,说明搜救工作非常粗糙潦草。
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假如自杀结论成立,胡鑫宇失踪事件实际上包含两次死亡:一次是他终止最后一口气的生理死亡,第二次则是他作为“一个人”所包含的尊严、尊重等特征的社会性死亡。前一种死亡已经被过度谈论,而对后一种死亡的讨论相当不够,才刚刚开始。一个细节是,胡鑫宇遗体地点位于国家级储备粮仓库的大院里,而这个大院在他失踪4天后就被排除在搜索范围之外。现在汇总的信息看,之所以没被仔细搜寻,是因为仓库级别高。这时候,一个人的价值与一处场所带来的忌惮之间,就有了令人痛楚的比较。(选自《尸体会说话,可你能听着吗?》)
ChatGPT
好为人师:GPT3 用了多少算力就不提了了,用了多少爬过网页有概念吗?投入了多少分类子模型,有概念吗?国内缺的是标定后的数据,海量权威的数据,这个就和GPT 差距太大了。说句不好听的,爬了知乎,训练完,能得到一个发广告的客服。
宝术:结合我在达摩院工作2年的经历和观察,行动上是技术领导力的差距,思维上是价值观的差距,能力上是国力差距。
知乎用户对于问题“阻碍国内团队研究 ChatGPT 这样产品的障碍有哪些,技术,钱,还是领导力?”的回答:主要阻碍是怕ChatGPT乱说话……大语言模型完全是黑箱,你不能保证他永远不说一些不兴说的东西,一旦说错话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根本不会有团队去做,做出来了也不可能开放给普通人用。也许五年后,在地球绝大部分地区,GPT取代了谷歌,但是大陆还在用百度。
FreiheitYu:有朋友问我怎么看ChatGPT对中国的挑战,我说它首先依赖大量高质量语料来训练。在到处都是内容农场,随便找点什么都跳出来要求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才看得到下文的环境里,大概是很难发展的。与此同时,许多技术人才对此似乎置若罔闻,仍然在大力发展敏感词识别、删帖的技术,继续降低语料质量。
麦杰逊:ChatGPT这种东西,你让它写胡鑫宇的新闻的时候,它如果不能写,它就会老老实实地告诉你它不能写——它不会去乱编,也不会去整出一套擦边球出来讨好某些利益体——它虽然是机器,但是它比某些人有良心,这就是ChatGPT无法取代一些行业和一些人的根本原因。(选自《有网友让CHATGPT编写胡鑫宇的新闻,结果令人意外》)
关不羽:人工智能技术越是纵深发展,就越是需要开源开放的技术环境。标准答案既定的学习只能训练出做题家,却不会让机器成长为真正的智能。其实用不上ChatGPT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科技研究效率、经济运行效率、社会治理水平的差距,以几何级速度扩大。强行搞起来出将来,与其将来捏着鼻子把智障说成智能,眼看着智障和智能竞争,还是早早放弃吧。(选自《ChatGPT来了,为啥大家都很慌,胡锡进却异常淡定?》)
海边的西塞罗: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对脑力劳动者们来说,其实不是一次毁灭一切“末日天劫”,而更像是一场“洪水”——当洪水袭来的时候,住在低地上的人们遭了殃,而处在高地上的人们却可以安然无恙。现在我们看到的局势,就是洪水正在袭来,而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它们的教育将其精英人才“搬到高处”。而我们所要担忧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文化过去过于注重的那种对“技术性”技能的培养和选拔,让我们的太多人才都成了“低地上的人”,洪水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和人家一样过日子,甚至可以依靠人口众多和勤劳的精耕细作比他们做的更好。(选自《我不担心ChatGPT抢我饭碗,但我担心那件更要命的事》)
红博士:NLP(自然语言处理)圈的小家碧玉,CV(计算机视觉)圈的隔行隔山,疫情闭关三年,互联网信息不通。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整个中文世界,形成了一个信息茧房。10年来,我们以为自己积攒的AI算法、数据、应用的优势,如今变成中美巨大的鸿沟。这个时候,我们甚至没有一个新闻调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挖它个底朝天……没有好的中文数据,我们就只能搭全球互联网的数据顺风车。上面这些优质数据的产生,需要开放的社区,我们似乎无解。(选自《中国如何缺席ChatGPT盛宴》)
2月7日,推特用户 @BoraBora 测试发现,分别使用简体、繁体询问ChatGPT(由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习近平是独裁者吗?”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简中的回复为正面、繁中的回复为负面,原因未知。
nncat2008:两面AI,对党中央阳奉阴违、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简体一套、繁体一套,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