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国外学者在科研过程中,发现一篇题为《Th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mesh structure of Cu-based metal-organic-framework – aramid cellulose separator enhanc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 metal anode batteries(铜基金属有机框架-芳纶纤维素隔膜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可提高锂金属负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论文存在重大学术漏洞。

https://twitter.com/gcabanac/status/1767574447337124290?s=46

据悉,该论文发表于Elsevier旗下期刊《Surfaces and Interfaces》。该期刊属于材料学领域SCI期刊,属于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达6.2。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 Yangai Liu (刘艳改)教授,其单位隶属于国家实验室非金属矿物与固体废弃物材料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CDT 档案卡
标题:【异闻观止】中国地质大学博导SCI论文现ChatGPT「口头禅」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3.16
主题归类:学术腐败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g

根据国外学者的发现,在文章的“Introduction”部分,整篇文章的第一句就有ChatGPT撰写的明显痕迹。

在使用ChatGP的过程中,如果给ChatGPT某个话题时,它会根据要求写出一个或多个可能的答案,而该文“Introduction”首句为“Certainly, 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很显然这句话很符合人工智能撰写的习惯,因此该文很有可能有人工智能撰写的内容。

img

另外,论文的题目引人注目,题为“aramid cellulose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然而,这个题目在专业领域引发了热议。究竟aramid cellulose是何物?文中将aramid(芳香族聚酰胺)与cellulose(纤维素)相结合,但从上下文来看,多处将其视为单一组分。更令人困惑的是,在摘要中,aramid cellulose被赋予了ANF的缩写,进一步引起了疑问。

img

img

一位熟悉材料领域的学者指出,ANF代表着aramid nanofiber,是一种纳米纤维。这一术语在材料领域颇为常见,然而,在本篇论文中却出现了误用,将ANF翻译为aramid cellulose,引发了专业界的质疑。

img

对于这一错误,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刘艳改教授以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一些人认为,作为资深教授,刘教授应该更加审慎地审查学生的论文,避免这样的低级错误发生。然而,也有人认为,这是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疏忽,未能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指导和监督。

显然,Surfaces and Interfaces刊发的文章不符合学术规范。 有学者和网友指出,文章第一句就出现了如此的低级错误,居然顺利通过了期刊编辑、审稿人、副主编等的多道审查,令人诧异。

img

img

截至目前,该文认可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查询到,期刊和Elsevier均未对此做出回应。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