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喊着“已老实,求放过”的年轻人,没锋芒了?
作者:吕一舟
发表日期:2024.7.15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主题归类:中国青年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年轻人的流行词以天为单位更新,最新刷屏的是“已老实,求放过”,接替了“淡人”和“I人”标签。

如同字面意思,“已老实”似乎代表着一种妥协、躺平,放弃抵抗,“求放过”则有着明显的无所作为的无奈和力不从心的疲惫。

遥想2021年,“躺平”还刚刚被评为年度流行词。三年多过去,“普通学”早就成为一门显学,在躺和卷之间“仰卧起坐”,卷不赢、躺不平的普通状态,裹挟着大部分年轻人。在搜索引擎上敲下“奋斗”两个字,大数据主动补齐了后半句“不动了怎么办”。据说,时下最火的贴吧是“隐居吧”。众多网友聚集于此,年轻人居多,研究中国地图上最适合躺平的宜居小城,其中也有不少身体力行者,开帖分享自己的生活。

img

每个年轻人心中都有一个最适合躺平的宜居小城。(图/《小森林 夏秋篇》)

当然,年轻人周遭的质疑声依旧:是不是太甘于普通、太享受安逸、太缺少性格了?

动不动就“已老实”,生活会“肯放过”吗?

01 “普里普气”的年轻人,为什么争着上岸了?**

最近两年,“上岸”是许多人的口头禅,这好像是“已老实,求放过”的最直接结果。

细品之下,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词:渴望岸的稳固,说明大多数人正在浪里漂荡。一种充满确定性的生活所拥有的吸引力,正远远超过充满变数的起伏。过去,“一眼望到头”代表人生的平庸和无趣,而现在,它竟然意味着某种难得的幸福。

img

年轻人依旧渴望“上岸”。(图/《风平浪静的闲暇》)

作家黄灯是一位二本学校的老师,她所写的《我的二本学生》曾引发广泛关注。在她看来,焦虑普遍蔓延的背后,恰恰是社会给予了年轻人太多的审视和压力:“他们有许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社会为他们划定和塑造了非常多刻板的标准。”

回望上一代乃至上上一代的年轻人,此刻“生活的缝隙正在缩小”。70后成长于变革的年代,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与年龄一同增长;80后则见证了很多崭新的东西出现,互联网、家用汽车、电子商务……如歌里所唱,“大家一起来干杯,为这个快乐的年代……你追我赶到2000年”。机会像盛夏的树叶一样生长,轻轻踮起脚,就能抓住。

相比之下,90后乃至00后的生活空间更加舒适、平稳,也更加固定、逼仄,按部就班,形似轨道。经济学家管清友的日常工作涉及宏观经济研究,他把这种现状总结为“通道关闭”和“机会减少”。

“时代的大楼在晃动、位移,甚至还和其他建筑物有些碰撞。”管清友用了一个比喻,指代这届年轻人的状态。身处晃动的房间之中,他们要保持平衡,要缓缓站立,要一点点经营自己的生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如果代际有调色盘,那么这届年轻人大概率要被归入冷色系——I人遍地,宅家省钱,创业被视作冒险,“人生不值得”的座右铭贴在桌边,即便是短暂地张扬个性之后,还是要回到“低欲望”的日常。

img

这届年轻人,“生活的缝隙正在缩小”。(图/《垫底辣妹》)

以考研为例,自2015年开始,‌考研报名人数经历了“八连涨”,‌2017年首超200万人,‌2020年超过300万人,‌2022年更是迈入了‌400万人大关。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38万,而等待他们的入学名额,只有100多万个。

“上岸”成了某种共同追求。

从社交到职业选择、人生意义,“普里普气”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闷、越来越失去锋芒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前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在管清友的观察里,年轻人的锋芒恰恰在波动中体现:“他们面对变化迎难而上,尽我所能努力做出改变,在自我的范围内,默默地坚守,做出微小的改变。”

老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人说“人生的当下永远是最珍贵的”,他们只是不再按照某种期待生活,无论是奋进的还是闲适的,是踊跃的还是平静的,更多元的选择背后,是对自己更强的把控力。

别急着替他们忧虑,先问问内心,到底什么是锋芒?

如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锋芒,如果稍稍地修正对于锋芒的定义,再把目光投向千千万万的普通青年,就会发现,他们仍在狭窄的空间里腾挪,认认真真地寻找意义。

img

(图/《不求上进的玉子》)

02 “永远不要轻易对年轻人失望”

去年,有研究机构公布了一份《中国青年发展调查》。调查显示,表示“已经躺平”或“想要躺平”的青年人,只占不到13%;而近六成的青年人还愿意面对挑战前行。原来,躺平是一种心态,认真生活才是一种状态。

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90后萌发过创业想法,四分之一的人有“强烈创业意向”,以95后到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更是其中的主力军。在那些耀眼的明星创业公司之下,更有千千万万家年轻人运营的小店,闪耀在街巷间,活跃于线上,很普通,也很动人。

那些崇尚“普通学”、喊着“求放过”的年轻人,心底其实有一种“消极式的积极”“悲观式的乐观”。面对学业挑战、工作压力、婚恋困境或者其他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并不彻底甘心,也没完全放弃。面对生活和人生,他们还找到了一些新解法。

黄灯对于二本学生的观察,让很多读者看到那些站在“芸芸众生”之中的少年。也正因为此,她对于年轻人在平凡之中的锋芒,有着格外深刻的理解。

“尽管他们常常被忽略,但不能否认,正是这个群体构成了中国最基本的底色。”在家访的过程中,黄灯接触到许多年轻人,走进他们的家庭,感受他们的成长环境,一起与他们眺望未来,“以最落地的姿势付出努力,正在成为这个群体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