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近期的报刊传媒,一面是对“更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的劳动”的美好憧憬,一面是富士康一个个奔赴黄泉的绝望生命。两相对照,仿佛天上人间,让人百感交集。


一些御用文人似是而非的托辞辩解实在苍白无力,而所有来自亲历者的叙述,都如此触目惊心。在一篇题为“我所知的富士康的发迹史”的博文中,有一个数字细节令人诧异:


“1996年,富士康给客户制造Socket 370(电脑插槽配件)的价格是10美元一个,到了2000年,报价已经降到1美元一个。”五年之内价格压缩90%,仍然能够创造利润!


正是这种神话般的价格竞争力,使富士康连续七年雄居中国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的第109位。


但是,数字背后有着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几近窒息的劳动压力、等级森严的“管理”、“被自愿”的加班、看不见日光的轮班制、永远不足的睡眠……


这令人想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的经典描述: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的确,富士康也许并不是工资待遇最差的所谓“血汗工厂”,但这只是说明,践踏生命尊严、剥夺体面劳动的方式,可以如此多种多样。


或许,自寻短见的员工只是少数脆弱的“不适应者”,只是他们的“人肉”器官,与“机器”部分产生的“排异反应”;但是,少数人的极端行动,打破了大多数“适应者”的沉默,泄露了这个企业神话的可耻秘密:以人的尊严为代价来创造的奇迹。


社会的正义、体面的劳动,以及更有尊严的生活,不只是值得追求的理想,也是当今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没有国家政策和社会机制的有效的推动,这些理想要么落空,要么落实在各种不可预测的维权活动中。


如果工会的各级组织,不是“花瓶”,不是“摆设”,如果工会能淡化其“文娱俱乐部”功能,能真正稍微及时主动地将劳动者的维权诉求纳入合法、有力和有效轨道,而不是做资方的附庸和帮凶,那么,就可能形成一种制约机制,类似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就更有可能严肃地考虑员工的尊严与体面,而不是一味沉湎于低成本高效率的奇迹。


说到底,谁需要这么多奇迹?“奇迹”究竟又是什么意思?


在词源意义上,“奇迹”(或称“圣迹”)是指违背自然法则的事件,常被视为超自然力量或上帝所为。凡人创造奇迹,若非夸张比喻,就是僭越模仿神力。


而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却弥漫着对“奇迹”的狂热痴迷,“开创奇迹”不绝于耳,“再造奇迹”此起彼伏,以至于我们几乎忘了“神州尽舜尧”只是浪漫的诗篇,而我们仍然“在人间”!


人间的所谓“奇迹”,哪怕只是附会,也只能偶遇。执着于奇迹,就是自负地藐视自然法则。这种张狂,往往是对灾难和悲剧的邀请:


有多少煤窑老板的致富奇迹,不是在拿矿难作赌注?有多少地方靠大肆变卖土地创造的GDP奇迹,不是涉嫌强制拆迁的野蛮暴力?哪里有奇迹,哪里就可能潜伏着可耻的秘密——环境的代价、人道的代价、人心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


但是,奇迹的“获益者”却不是代价的付出者,那些“获益者”既尊贵又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或“体面的劳动”,他们从来都无须操心和思虑。


——“可歌可泣”的奇迹中,究竟是谁在歌?是谁在泣?


鼓吹奇迹,实际上就是在鼓吹“反科学”的发展观!是在以中国的“低人权优势”造就着世界级的无耻!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反动!


若是以“科学发展观”的严肃态度来思考过去30年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再陶醉于“中国奇迹”这类浮夸说辞,而是要在陶醉于巨大成就的同时,清醒而诚实地面对严峻的问题:


一个坚持“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个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国家,用于国内维稳和公共安全的财政支出,已经与国防开支相差无几。


——留一点羞耻心吧,勇敢点正视“奇迹”背后的无耻!


知耻才能后勇,摆脱对“奇迹”魔咒般的狂热,终结对高速发展的崇拜,确实着手医治那些“奇迹”般的发展留下的后遗症,还劳苦大众以“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


(网文编辑  原作者:刘擎)

More here:
中国“奇迹”背后的可耻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