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德国之声|户籍制度僵化使城镇化窒碍难行

中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结果引起德语媒体的关注。《新苏黎世报》认为,中国欲彻底实践城镇化,必须先改革僵化的户籍制度。此外,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风险也是当天德语媒体关注的重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日前结束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化将成为中国增长的新来源。《新苏黎世报》发表了一篇题为 《中国领导层鼓吹城镇化》(Chinas Führung propagiert die Verstädterung) 的署名文章称,共产党首次在城市化发展上划定明确重点,但在资金以及具体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商榷: “上周共产党领导层的一次会议显示, 城镇化 在新政府的政策中扮演着怎样的核心地位。在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将落实城镇化。虽然仍不见人们期待已久的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详细计划,但政府确立了重点项目,旨在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会议提出了六个主要任务,涵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用地、资金保障机制、城镇化布局和管理等方面。文章指出: “若不改革僵硬的户籍制度,便无法建立更大规模城市化的基础。该制度以不同的方式规范农村和城市人口的社会福利,并且使城镇化过程减慢。如何规划农村土地则是另一个尚待厘清的问题。11月中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决议中已包含了这两点。目前仍未出现真正的户籍制度改革,但城镇与乡村地区的户口差异应该被迅速消除。” 德语媒体认为,中国在城镇化的资金以及具体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商榷 “目前53%的中国人(7亿1000万人)住在城镇中,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法律意义上是城市居民。即使是居住在城市中多年的移民,只要还在原籍地登记户口,就依然是二等公民。” 《新苏黎世报》引述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称,农民工也应被归纳入需被城镇化的人口中:”这使得资金问题自动浮上台面,因为与城市户口与医疗保健、养老金和就学相关联,社区因此必须负担额外的高昂费用。” 文章最后写道: “批评者对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以为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朱国忠表示,城镇化不仅仅是盖楼房。要使农民成为城镇居民,投资消费产品,挣得更多工资并增加开销,他们便需要工作岗位以及稳定收入……周末通过的部分政策虽然有了新气象,但主要理念仍是一个由上层所操纵的城镇化。” 《世界报》指出,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面临着庞大的风险 提防中国市场? 《世界报》在一篇短文中关注了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状况。题为 《德国汽车制造商不应信任中国》(Deutsche Autobauer sollten China nicht trauen) 的文章指写道,虽然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屡创佳绩,但其中也蕴藏着危险。 “基本上,全球的汽车工业都应该能轻松地放眼未来。虽然欧洲–尤其是南欧地区–的问题情况仍然存在……但是美国和中国都是市场需求的重要推动力。德国制造商出乎意料的耀眼销售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这两个国家的购买欲望。但仅有这两个市场不足以支撑汽车工业的基础。” 文章指出,汽车销售在美国所面临的问题较小,而中国市场则截然不同: “虽然中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量比美国更强大,多年来营业额一直向上成长,但是汽车制造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庞大的风险。在专制的政权下,游戏规则随时可能出现变化,通过新的合作或设厂规定…… 如果这个产业无法成功在其它市场上获利,如今的亮眼成绩将只会是昙花一现。” 摘编:张筠青 责编:石涛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自由亚州|CPJ年度报告:土耳其、伊朗、中国监禁新闻工作者最多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非营利组织“保护新闻工作者委员会”(CPJ )星期三发布《2013年全球遭监禁新闻工作者年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土耳其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监禁新闻工作者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伊朗和中国。截至到今年12月1日,全球被监禁的新闻工作者总数为211人,而受到上述三个国家监禁的新闻工作者总数已超过了全球的一半。同时进入监禁新闻工作者前十名国家,还包括厄立特里亚 、越南、叙利亚、阿塞拜疆、埃塞俄比亚、埃及和乌兹别克斯坦。报告指出,目前保护新闻工作者委员会已向每一个监禁新闻工作者的国家政府发出信件,表达严重关注。而遭到犯罪帮派或军事集团等非政府团体劫持的新闻工作者,没有被列入名单。该组织还表示,2013年至今,全球遭杀害的新闻工作者已达到52人,“保护新闻工作者委员会”将在今年年底公布相关名单。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中非人权危机急剧恶化

联合国难民机构在中非部署了更多紧急救援队伍。两个星期以来,中非首都班吉的暴力行动已经迫使二十多万人离乡背井。   法国和非洲的戡乱军队一直在努力平息中非动乱。今年3月份,主要由穆斯林组成的塞勒卡叛军推翻博齐泽总统,国家从此陷入无政府状态。   几个月来的抢劫及杀戮导致博齐泽的盟友和基督教民兵进行报复。   在班吉的美国之音记者法尔说,在法国保护下的机场寻求避难的数千人处于困境。   不过法尔说,总的说来班吉的局势是平静的。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中瑞自由贸易协定》不谈人权 引批评

七月瑞士和中国签订了《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由于该协定没有任何文字涉及人权问题,最近两周继续在瑞士国会引起辩论,受到媒体和各非政府组织的强烈批评。 欧洲和中国的经济交流不仅使欧洲人看到中国在经济上对于欧洲的重要性,而且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日益恶化的人权状况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七月,瑞士政府和中国签署了《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协定被瑞士政府作为保证自由贸易交流,发展瑞士经济,保障就业的一项重要成就。但是该协定由于没有任何字句涉及中国的人权问题,从签订时就受到瑞士的一些政界人士、媒体和人权、环境团体的强烈批评。 最近两周,这个问题更在瑞士国民议会及媒体受到强烈的质疑。 在这一波争论中,瑞士电视台推出了一部涉及中国劳工状况及权利问题,环境问题的专题片,影片记录了瑞士记者专门到中国惠州等地区进行的采访报告;很多非政府组织再次对政府的这个政策提出明确的批评。 丹妮埃拉•蕾瑙德代表几个人权和环境组织批评这个协定是一个“绝对的后退”。 她认为,整个协议中没有任何字词涉及人权问题,为此也就不可能在这方面有任何约束力和义务。中国的人权状况和环境问题继续恶化,对此,人们必须回答的是,在这个协议中,有多少中国劳工的权益被牺牲掉。 关于这个协议,蕾瑙德还特别强调说,我们不能够允许,在以后的贸易协定中现在的瑞士作为如此一个负面的榜样出现。 七月份到亲自到中国签署这个协议的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则不得不公开在媒体上回答了质疑。他虽然承认在把人权问题写进协议问题上,瑞士政府失败了,但是对此辩解说,瑞士政府在和中国政府的谈判中已经尽了一切努力。虽然协议中没有涉及人权的字句,但是中国签署了联合国人权宪章,他们知道自己的应该遵守什么,所以“自由贸易协定”也不会给瑞士在人权问题上留下坏的名声。 针对批评,施耐德-阿曼甚至还反击说,在这个协定中有一节涉及了环境问题,与协定平行的另外一个协定中也谈到了劳工条件问题。他认为,在过去二十五年中中国在人权问题、劳工条件问题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此,他对成功地签署这个协定感到骄傲。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阅读更多

荷广 | 国民教育在香港

2013-12-18 11:41 政见网 文/杨鸣宇 2012年,香港曾经历声浩大的“反国民教育运动”,最终香港政府搁置推行计划。其实,国民教育在香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随之出现:既然国民教育已经存在了超过半个世纪,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至于引发今天的反对浪潮?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学者Tracy Lau尝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她认为,国民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通过非强制的方式塑造对国家的认同感。而这个过程在香港又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97前”和“97后”。 在1997年前,提供国民教育的通常是所谓的亲中中学(又称“左派中学”)。1970年,这类学校只有44所,占总学生数目的比例仅为3.1%。不过,相对低廉的学费使亲中中学在香港还未推行强制义务教育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当时中国大陆需要通过香港来接收外汇和其他资源,因此北京对于这些亲中力量的指示是:在维持香港现存制度秩序不变的情况下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但是,在1967年发生的“六七暴动”后,亲中力量和港英政府,以至香港社会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由于亲中力量过分使用暴力手段来发动阶级斗争,使得香港市民转而更多的支持港英政府,同时使港英政府有理由对亲中力量进行整治,亲中中学的数量由此大为减少。随着香港于1977年开始推行强制义务教育,亲中中学的吸引力不再。直至1991年,只剩下一家职业教育学校和五间中学合乎港英政府的资助标准。 1997年香港回归后,亲中国民教育逐渐成为香港教育里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均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和国民教育相关的事务之中,例如资助到中国大陆进行游学、参观和访问,推广学习普通话,并在课堂教育中加入阅读《人民日报》等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刊物等。当然,更为直接的措施是在正式的课程系统里强制加入“德育及国民教育科”。 2011年香港教育局推出了国民教育的咨询文件,建议于2012年在中小学开展强制的德育和国民教育科。由于被指责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进行撰择性编纂,这份文件随后受到香港社会各方面的反对和批评,最终逼使香港政府放弃所谓的三年过渡期(即所有中小学必须于三年内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国民教育)。 国民教育在香港的起伏可以折射出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关系在回归前后的微妙变化。作者认为香港市民并不反对国民教育。相反,多数市民认为有必要加深到中国大陆的了解。但是他们反对不加反思地接受经过筛选的教育内容。因此,如果香港政府期望通过强制的国民的教育来塑造国家认同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仍然充满着未知数。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政见网 ,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国主义?   谈荷兰人的爱国主义:“没有了祖国,我还是我”   梁振英为何成为民愤焦点?   作者 “政见” 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