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

发现新闻 | 莫言获奖触发新一轮政治与文学争论

(德国之声中文网)身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莫言,广受诟病的行为之一,是应出版社邀请手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被认为是六十多年来中国文化艺术遭受政治压制和迫害的源头。 莫言抄写的段落包含这样的论断:”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 中共文化官员周扬在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1960年,时任党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将此方向概括为”文艺为政治服务”。”文革”时期大批作家和艺术家因为政治问题受到批评和迫害。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各界对文学与政治、作家及知识分子与专制政府的关系的讨论 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家 “文革”后期至八十年代初,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人为代表的”朦胧诗”运动,开启了文学对政治的反抗与背离的序幕。”星星画展”、电影《苦恋》等美术和电影寻找艺术新领域,并引发争议。1981年7月,邓小平发表讲话,提出文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指出,”有些人思想路线不对头,同党唱反调,作风不正派,但是有人很欣赏他们,热心发表他们的文章,这是不正确的”。 在这种政治定调之下,直接”唱反调”的文艺创作销声匿迹,但是整个社会”改革开放”带来的艺术创作激情,促成了”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余华、莫言、残雪、苏童、韩东、于坚、高行健等青年先锋作家异军突起,风靡一时。莫言以《球状闪电》、《透明和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引人注目。1987年,导演张艺谋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获得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轰动一时。莫言随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作家。 莫言在获知得奖后接受采访 先锋艺术具有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反抗意识,并提出远离政治的”纯文学”追求。1989年”六四”镇压以后,政治高压之下万马齐喑,”纯文学”成为躲避现实政治的借口,作家变得怯懦和犬儒,让社会公众深感失望。九十年代中期,评论家王彬彬批评”中国作家过于聪明”,拒绝担当社会责任,并”以他们惊人的聪明,为自己赢得了人生的大成功”。受到批评的作家王蒙反唇相讥,形成著名的”二王之争”。 2000年,流亡法国的异议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政府强烈抗议,认为这是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操弄。其作品被禁止在中国出版。 思想界 ” 炮轰 ” 文学界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文学日渐商业化,早年的先锋作家转而为市场写作。2006年,在一场思想者的聚会上,傅国涌、崔卫平、丁东等学者对文学界发起攻击。他们认为,”当代主流文学是没有希望的”,作家当下社会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看法和判断。傅国涌说:”当代那些盛名显赫的作家,往往是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手,贾平凹、莫言、毕飞宇、王安忆等全是如此……除了文字和故事,一片虚无,说不好听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丁东也对这些先锋作家提出批评,认为从他们的作品中读不到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没有”高贵的文学品质”。林贤治则认为这些作家素质很差,非常平庸。 先锋作家残雪辩驳说,远离政治的实验小说就是对政治干预文学的反叛,”我不愿意看到我自己好不容易伴随市场化而获得的那一点小小的自由又重新失去”。 专制政权下的作家良知 2008年刘晓波因为参与起草《零八宪章》而被捕,随后被判刑11年,至今仍在狱中。学者崔卫平对文化界人士进行电话访问,莫言表示不方便谈,再一次广受质疑。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林培瑞接受采访时认为,”莫言的回答很显然是一种自我审查”。刘晓波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官方强烈抗议并攻击诺贝尔奖评委会。 2009年异议作家戴晴和贝岭出席法兰克福书展研讨会 2009年异议作家戴晴和贝岭出席法兰克福书展研讨会,莫言等中国作家代表退场抗议。莫言在此次书展的演讲,被认为极为圆滑地为中国政府进行辩护。2010年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莫言又为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进行辩护,他说审查制度下,作家学会了怎样写得更含蓄、更委婉,对他来说,这才符合美学原则。这使得遭受审查之害的广大读者和网民感到愤怒。 今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作家出版社约请100名中国作家手抄”讲话”,出版手迹,舆论哗然。参与抄写的作家叶兆言、周国平向公众道歉,但包括莫言在内的作家至今都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莫言获奖让作家与政治的关系这个话题从中国走向世界,欧美舆论都卷入讨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都对莫言获奖表示祝贺。曾遭无辜关押的中国作家冉云飞在微博中说,”多少位获诺奖的人,他们不准公开评论,甚至因此获刑。但莫言获奖了,他们就连篇累牍,开动国家宣传机器,来为其鼓与呼。这样的选择性失明,以及信息过滤是他们的一惯手段。信息过滤意味着对你思想和利益的拑制,这招他们屡试不爽,可是很多人从不思考这是为什么?” 今天,莫言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被关押的刘晓波早日获得他的自由。 作者:张平 责编:张筠青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中国周刊:中南海旧事

中国周刊记者 周昂 北京报道  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最神秘的中南海开放,让市民参观。   1954年7月,刘少奇在中南海垂钓。图/fotoe   20世纪30年代末,北京中南海公园,溜冰的吴桐轩老人。   民国时期,北京中南海迎春园,游园的女子。           2011年11月17日,一场小雨让深秋北京笼罩在薄薄的水雾里,这让府右街边红墙的颜色变得更加深沉。   墙的那一边,便是中南海,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全国的政治枢纽。透过一座有士兵守卫的大门,目力所及,能看到的只有延伸至远处的行道树。   64年前,吴永增便是从面临府右街的西门走入中南海,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    怀仁堂的平民婚礼   1947年9月3日,北平市民吴永增吃完了午饭,准备从丰台启程赶往市区。热心的同学特地为他叫来了一辆当时罕见的出租车,不菲的车费都算在了自己的头上。于是,吴永增的这段旅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显得隆重。   这一天是吴永增大喜的日子,他与爱人李淑清,将和另外48对新人一起,在中南海完成一场集体婚礼。   中南海集体婚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前。1937年,北平市社会局为了倡导“改进习俗,提倡节约,尊重婚姻”的新风尚,专门成立了市民集团婚礼事务委员会,于当年6月22日举办了北平市首届集团婚礼,并确定以后每三个月举办一次,均在怀仁堂举行。由于抗战爆发,活动一度停办,如今,第二届婚礼选择日本战败的9月3日举行,自然别具意义。   这种集体婚礼,市民可以自愿申请,人数只要达到十对以上便可举行。届时,由市长或社会局局长为新人证婚。仪式采取“中西合璧”的方法,新郎穿自备的长袍马褂,新娘穿紫房子婚庆公司提供的婚纱,程序参照民间传统,只不过礼成后并无宴席。费用也不高。   据吴永增回忆,当时他的月薪是40元,婚礼费交了17元,大致相当于他当天的打车钱。而一场普通的婚礼,动辄就要两三百元以上。   尽管活动十分简洁,但当吴永增从中南海西门走来时,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气氛的浓烈。怀仁堂是一座可以容纳300人的四合院建筑,婚礼这天竟来了两千多客人。早在仪式开始两小时前,已经人满为患。院落两旁共摆了十八盆鲜花,并高挂红灯,显得喜气洋洋。   下午三点,典礼正式开始。新郎新娘成雁字形两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由两对拉纱幼童先导,从东西两侧厢房缓缓走出,并到中间,凑成一对,最后在礼堂前站成一排。证婚人是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在宣读贺词、颁发证书后,司仪宣布互赠礼品,吴永增将一枚银质的包金戒指戴在了李淑清的手上。   仪式结束,来宾退场,新人们在怀仁堂门外的广场上照了一张集体相。现在,那张珍藏在吴永增家中的旧照片,依旧在诉说着中南海当年的历史。    禁苑春秋   位于故宫西侧的中南海,是中海与南海两片水域的合称,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当时的统治者选中了这里作为游玩之地,引入了玉泉山的泉水以开拓水域,后称之为“太液池”。元朝修筑大都时,将“太液池”包入皇宫之中,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北海和中海。   明代开挖南海,同时皇宫略向东南进行了迁移,于是,太液池区成为了皇朝的西宫,也叫西苑。到了清代,中南海整个建筑格局基本定型,并列为皇室专用的禁苑。   从此时起,大清历代皇帝开始热衷于在这片园林办公。据记载,清朝初年,顺治皇帝曾在南海中央的瀛台上复试举子,出的题目就叫《瀛台赋》。江南才子吴兆骞拒绝答题,交了白卷,以示不训,结果被皇上一怒之下流放黑龙江。   到了同治时期,建国初年的满汉畛域,早已不再是游荡在中南海里的主题,彼时,这里开始出现列强各国公使们的身影,在觐见皇帝之前,他们会被请到这里游山玩水。   时光继续在这座园林中游走。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使得这里一草一木的律动,都折射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便被慈禧囚禁在瀛台,西太后本人则在中海的仪銮殿训政。两年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西逃,西苑三海又变成了八国联军的兵营,其间,仪銮殿被付之一炬。后来原址重修,更名为佛照楼,到了民国,它有了一个人们更为熟悉的名字——怀仁堂。   此时,中南海已经变作袁世凯的大总统府,其正门由南侧宝月楼改建而来,称为新华门,俨然一派改朝换代的气象。   在逊位的溥仪幼年回忆中,紫禁城的早晨,他曾经几次听到来自中南海的军乐演奏。太监总管告诉他,那是“袁世凯吃饭了”。   1915年12月,准备称帝的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随后下令将中南海改名为新华宫。未几,遭到全国声讨,一时间弄得焦头烂额。   据说,当时袁世凯一度求助于迷信,他找了一个术士来看风水,那术士建议他在新华宫门左侧修建一个厕所,袁世凯顾不得许多,只好照做。那个宫门旁边的厕所,很快成为人们的笑柄。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曾先后以这片皇家园林作为总统府,但都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1928年6月3日凌晨,最后一位入主中南海的军阀张作霖走出帅府西门,乘车在夜色中开往前门车站,准备登上返回东北的列车。据报道,当他回顾中南海时,“异乎寻常地在他眼里闪耀着泪花”。   这一年,北伐战争取得成功,北洋政府倒台,张作霖退居东北,后来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时代交替间,曾作为张作霖大帅府的中南海,也由南京国民政府全盘接收。   至此,这片昔日皇家禁苑在历史车轮裹挟下的宏大叙事,也暂告一段落。它即将迎来一段属于普通人的岁月。    接收中南海   1928年12月13日,正在酝酿成立的中南海董事会给北平市工务局致函,邀请其参加该会筹备工作。信中说道,中南两海原本是清代宫苑的一部分,是搜刮民脂民膏建造的供少数人娱乐的场所。民国成立以来,又为军阀所把持。如今北伐成功了,同人应谨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之意,将中南海归还于市民,供游人玩赏。   到了次年4月份,中南海董事会正式成立,是为这座园林的管理机构。一个月后,中南海正式向游人开放。   彼时,百废待兴,新旧政权交迭之际的中南海也显露出破败的迹象。北平工务局长华南圭曾在一封信函中痛陈道,中南海“牲畜践踏、污秽不堪,于古物不无可惜”。   整顿治理就需要钱,为此,1931年5月,北平市政府又专门成立了“整理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公园创收。   新的赢利点很快被挖掘出来了。当时公园规定,普通市民可以乘交通工具入园,按“坐骑”的不同收费,脚踏车每辆收大洋一角,人力车大洋两角,汽车大洋五角。园内的商户也可以购买长期车辆通行证,收费更高一些。   由于中南海内空闲房屋较多,公园特向市民招租,房屋分为五等,租价每间六元至两元不等。于是,不到两个月,20余户租户前来中南海安了家,享受起过去皇室的待遇。   当时就读于大学的共产党员谢和赓和十几个同学合租在中南海流水音的一间大房内,每月租金五角。据他后来回忆,他那个时候经常在中南海的游艇上举行秘密会议,从事地下工作。   中南海内还可以钓鱼,每张钓鱼票售大洋一元,限一人当日使用。园内租户可以减半收费。   有趣的是,园内的水产也是由招租的商人进行养殖的。据整理中南海临时委员会的记载,当时园内欠租最多的商户,便是水产商人徐璋,但由于其水产已经种下,即将在夏秋之交收获,“此时中止其租权,不免难堪。”经园方研究,决定每年增加其租金两百元,“以恤商艰而示惩儆”。   利用这些增加的经费,园方一边清除园内蔓草秽土,修复设施,一边陆续收回了被其他机关占据的房屋。皇家园林逐渐焕发了昔日的光彩。    乐园的终章   “只有南海,她像是一个少女,还没有属于任何一人,她也没有沾染上任何人的习气,她才是自然的女儿。”   1929年,在《南海的艺术化》一文中,作家高长虹畅想未来的中南海将成为“艺术家们的乐园”。   一些文人墨客也在这里留下足迹。1932年3月2日,章太炎、钱玄同,黄侃等人乘坐一辆汽车来到中南海,先在瀛台小憩片刻,又去怀仁堂走了一遭。四点入园,六点返程,径直奔赴饭馆,惬意无比。   不过,中南海公园更像是普通人的乐园。除了在怀仁堂举办集体婚礼,这片拥有广袤水域的园林也在冬天开设冰场。据记载,1933年1月3日下午两点,南海冰场开幕,吸引了三千名游客入场。   1935年1月,“华北冰上运动会”在南海冰面上举行。当日虽然狂风大作,但观众仍然来了上千人,当东北代表队打着象征白山黑水的队旗入场时,观众的情绪为之起伏,“有东北沦亡,不知何时收复之感”。   1933年8月,中南海嘉禾轩修建了北平市第一个公共游泳池,并举行了第一次市民公开游泳赛,刚刚去职的北平市长周大文也携家人坐在观看席里,为场内加油助威。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中南海的各个角落,根据1938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园内中国住户共44户,日籍住户已经迅猛增至17户。日伪机关也开始大量进驻园内,包括当时的伪满洲国大使馆、最高法院华北分院等。   同时,中南海也成为各种宣传活动的会场,根据1941年的一份报告,为了参加第四届“兴亚纪念活动”,中南海于当年七月五、六、七日三天开放,免费游览。运动期间,各种入门券上均加盖“兴亚纪念”、“亲日”、“反共”字样,各门悬挂“剿共和平建国”及“兴亚纪念”大幅标语。   由此,中南海一度被淡化的政治色彩,也似乎重新浓重了起来。日本战败投降后,这里一度由李宗仁的北平行辕驻扎,1947年7月1日起,又在四个大门及重要地点划定警戒区域,设置了卫兵岗哨。   不过此时,普通人依旧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入园游玩,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便向《中国周刊》记者回忆,解放前他还曾经来中南海滑过冰。北平市政府也热衷于在中南海筹办社会活动,于是,吴永增在报纸上看到了怀仁堂集体婚礼的广告,并报了名。   1948年6月,内战正酣,时局恶化,随着傅作义“华北剿总”的进驻,中南海公园才正式停止游览。    中南海的开放日   1949年末,在北京市总工会学习的吴永增去中南海开会时,发现当年自己结婚的怀仁堂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中间的那口井没了,换成了桌椅。”   当历史的车轮再次转动,中南海内风水流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决定进驻中南海。   据说,原本毛泽东不同意这个决定,他对周恩来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但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再三劝说下,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最终搬入了菊香书屋,在此期间,中南海被整饬一新。   1950年,周恩来曾经对修筑中南海的工人说:“中南海自古人民建,人民修,但人民却没有享受到它的美丽。这次修成后,我们要请人民代表来这里做客观光,今后还要逐步成为人民游乐的场所。”   但是,以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这个愿望显然还为时尚早。   画家盛熙珊回忆道,50年代他在中国青年艺术剧社工作时,曾经随团进中南海给领导人演戏。下了车,直接进场布景,演完了便上车离开,其他地方一概不许参观。   1957年,当年曾租住在流水音的谢和赓,在反右运动中因提了“中南海应向老百姓开放”的意见,被打为右派,后在“文革”中一度精神失常。   中南海的再一次开放,是在1980年5月,从这一时期开始,每逢重要节假日,中南海开始有组织地向各单位分配门票,接待群众游览,开放地点包括流水音、菊香书屋、颐年堂、静谷等。   学者丁东当时曾是参观中南海的游客之一,他后来回忆,自己当时的感觉是,“不但观看了风景和文物,而且感受到执政者的自信和开明。”   据当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苏维民的回忆,中南海开放的决定,主要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做出的。   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办公后不久,“就想到‘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老同志被整或靠边站,从那时起再也没有来过中南海,他们可能   有许多话要向书记处的同志倾诉,就决定每逢星期日勤政殿敞开大门,欢迎老同志们来做客、谈心。”   一个月以后,胡耀邦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又正式以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请柬,邀请在京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观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以后逐步扩大范围,决定中南海每逢节假日对外开放。   从1980年到1989年,中南海一共开放了九年时间。如今,中南海能否再度开放,按照罗哲文的说法,主要将考虑安全的问题。   2007年底,吴永增夫妇委托北京电视台一档栏目牵线,与当年一同在怀仁堂参加婚礼的几对新人再度聚首,当年承办婚礼的婚庆公司,则再一次担任了庆典的操办工作。只不过,他们聚会的地点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怀仁堂,而是一家三星级饭店。 原文: 点击 © Chiquitita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2/09/03.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中国周刊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小站!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冉云飞 | 冉氏荐书136至180本(附前135本)

作者: 冉云飞   冉按:冉氏荐书是从自己所读之书中,精选出来者。本推荐完全由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你读了该书是否有所得,本人概不负责。现将前135本的链接附此(http://tufeilaoran.blog.163.com/blog/static/6507930520122134547936/),请有兴趣者前往观看。2012年8月18日8:14分于成都 136穆家修等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上海古籍2006年版)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时代总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优秀人物,穆藕初就是与张骞、范旭东、荣德生、卢作孚等一样有名的大商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资助罗家伦、康白情等人留学只是穆先生众多善举中的一件。 137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编《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一):河北翼县门庄公社门庄大队档案》(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没有民间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就不可能有真正鲜活的历史。同时也就无法认识四九后官方对民间社会的管控方式,更无法分析与此前社会运营之不同 138贾斯柏.贝克《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明镜出版社2005年版)即便有了杨继绳、冯客的著作及廖伯康的回忆录,贝克本这本书对中国大饥荒的描述依然有不可替代的现场感。本书将乌克兰、朝鲜大饥荒对比并溯及中国此前的灾荒史,他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应为死难者建一座纪念碑 139陈彦《中国之觉醒:文革后中国思想演变历程1976—2002》(田园书屋2006年版)要想了解四九年后中国思想运动及其历程,一是要读胡平所写的《人的驯化》,二是李洪林的《中国思想运动史》,三就是这本《中国之觉醒》。民主与启蒙、左右之争,三十年来的思想演变历历可见 140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八大册,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尽管有三十年中美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依然毋容置疑。我们要了解两国间的互动和当今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及其渊源,都不能不了解这三十年无外交关系的两国历史 141(美)葛凯《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北京大学2007年版)在铸造民族国家观念的过程中,官方可谓用尽了一切手段。通过消费爱国的宣传,不买国货被视为国家叛徒,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国家至上观念。由于个人是国家的奴隶,国人终被蒙牛之类的民族品牌所害是必然的 142王景弘编译《1949大流亡:美国外交档案密录》(玉山社2011年版)国共内战互相杀戮,国民党的内斗、共产党的大军压境,透过美国在南京、天津、北平、华府、莫斯科等地的外交人员1949年每日向国务院的汇报,可谓共党得鼎、民国败退的日录,民众及国家的悲剧几乎是必然的。 143胡平《数人头胜过砍人头》(晨钟书局2006版)胡平先生是汉语世界里普及民主自由理念,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比较有影响的风云人物。他议论生风却不夸大其辞,常能警醒愚顽却从容不迫。本书与他的《犬儒病》、《人的驯化,躲避与反叛》一样值得有心者阅读。 144卡森编《马丁.路德.金自传》(江西人民2009年版)本书是金博士遗产委员会委托史学家卡森所编的金博士的手稿、书信、录音和录相带整理而来,展示了金作为父亲、丈夫、著名民权运动领袖的一生。一个有感召力的使徒性人物,对于争取自由来说,胜过不少干瘪布道。 145刘海军《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作家出版社2005版)谢泳说四九年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是“谁说得对就不听谁的”,同理,谁想活得像个人样子,就把谁往死里整。培养过李政道、吴健雄、程开甲等著名科学家的束星北先生,其命运便验证了这样的“中国定律” 146寇延丁、@袁天鹏规则 《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义事规则下乡全纪录》(浙江大学2012年版)这本书和一张光盘记录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一些乡村的实验过程,公民社会应该像这样切实地做点滴改进。想想中国是个连会都还不会开的会海,这实在非常值得媒体关注、读者们思考。 147潘光哲编《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在不多的胡适选本中,本书相对较有眼光。作者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自由、社会)”三编入手,统领全书19篇文章,每篇“解题”一般,但文后的“延伸阅读”(包括书后的延伸书目)实能收深入阅读胡适堂奥之效。 148《我们来自何处 又去往哪里:何家栋文集》(上下,真相出版社2011版)何家栋先生属于“两头真”的自由知识分子一脉,其间的挣扎和心酸、苦痛与思考,令以动容。复以其思想的深度,令人敬佩。其思想深度和李慎之的《风雨苍黄五十年》可谓伯仲之间,值得思考中国问题的人阅读 149《余英时访谈录》(中华书局2012年版)余英时先生不仅是史界硕学,且对中国不自由之状况多有中肯批评,二者融汇贯通,放眼学界华人,有几人能够?陈致对余的访谈则余侃侃而谈、陈如沐春风;刘梦溪对余的访谈则余似有不耐、刘多有与之不对接的辩解,个中因由读者自可体会 150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格致出版社1995年版)争取民主自由这种集团利益使得集团的每个成员都想“搭便车”而坐享其成,这就使得非具体利益的长期抗争,成为稀缺行为,此时便得有司徒华先生的“成功不必在我,成功我在其中”的行动逻辑,不然无法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 151徐晓、丁东、徐友渔编《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四九年后流行的出生论、血统论是除元朝外,中国历史上公然的对一国民众之阶级歧视,这种歧视观念至今继续以官二代的面貌出现。有思想的遇罗克被枪杀了,我们这些幸存者能否在他的思想之上继续生长? 152张文亮《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敦煌文艺2006年版)第一次知道李文斯顿是看BBC纪录片知道他卓异的探险能力和求知精神,看了此书始知探险乃他在非洲进行心灵播种之余事。别说信仰,单从励志角度来看,也可从中侦知人的苦心孤诣可达何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153何清涟著《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漓江出版社2001版)何清涟的写作问题意识极强,切近中国社会问题实质。本书是她继《现代化的陷阱》之后又一本针砭时弊的结集,可谓风行一时。后闻被有司查禁,但你要是上孔夫子旧书网的话,那一定能买到她不少书 154欧阳哲生编《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与他的论敌》(上下册,时事出版社1999版)胡适一生参与的争论有文言与白话、问题与主义、整理国故、科玄之争、渐进与革命、东西文化、民主与独裁、中国文化道路等,从这些争论里,读者可以看出他与争论者之间在风度、理念等方面的异同 155赵诚《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长江文艺2004版),黄万里是科学家中有社会担当的标志性人物,比钱学森这样曾迎合亩产上万斤的要令人尊敬得多,请看拙文《谁说得对就不听谁的》 156高建国《折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上海文艺2000版)顾准是四九年后真正保持不停追问的思想者,他对专制和民主在东西方历史演变的思考,至今仍深深启迪着我们。他经历坎壈,遭遇悲惨,他却填补了四九年后大陆思想史的空白。50多万的传记详尽了顾准的一生,可以细阅 157奥唐奈、施密特著《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论》(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抗争和转型类政治学书籍国内虽出了一些,其针对性和研究的深广度还不够,此书以深入浅出的议论和较为详实的材料,分析了拉美及南欧许多国家的民主转型,值得关心现实中国的人阅读 158高尔泰《寻找家园》(台湾印刻文学2009年版)高尔泰先生一生坎壈,堪称上个世纪八十年深有影响的文化学者。后去国流亡,于孤寂生活中,写书作画不辍。《寻找家园》写尽他的故国之思、悲怆追忆、怀友寄情,堪称当代中国散文的扛鼎之作。国内有北京十月和花城的删节版可选择 159泽鲁巴维尔《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与否认》(重庆大学2011年版)我一直很注意国人对频繁的灾难和普遍的谎言视而不见、看而不说、听而不闻的“三不猴”状态,除了恐惧、假装、服从外,还有就是大规模的合谋性沉默。此书从社会学上解释了此一问题,对了解中国民众的社会生存有帮助 160《五四飞鸿:罗家伦珍藏师友书简》(百花文艺2010年版)民国学人的事迹还有大量不曾为人们所知晓,他们往来的书信是极重要的教育文化史料。此书虽于罗家伦先生与师友书信远不能称为完备,但他后人有此着力,亦堪夸赏,竟想起06年在西安买到《田赋附加税调查》罗先生所写的序来 161达恩顿《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华东师大2012版)研究早已熟透的历史既要有特殊的视角,又要敏慧的心性,才能在那些不被人们注意的史料里爬梳出此前所没有的成果。吾国禁书不少、书价史料亦丰富,但很少有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只停留在佚闻趣事上而自足,此书可为效法处夥也 162《哈维尔文集》(崔卫平 译,2003年内部印刷)哈维尔的“活在真实中”、“无权者的权力”几乎已成为后极权国家争取民主自由者的口头禅,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有趣的生活而努力。哈维尔一生争民主自由,却不被仇恨所束缚,没被压制者弄变形,值得我们深思。 163王建军主编《五八劫》(2008年内部自印)由五七反右延烧而来的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知之者甚稀。五八年中学生被按成份和思想别为四类,三类四类无论如何优秀,皆不得升学,甚至被劳教判刑。四川受害者达3200人之多,从古至今对未成年人的迫害未有逾此者。 164孙康宜《走出白色恐怖》(三联书店2012版)作为有名的汉学家,作者以其父在台被捕入狱十年的经历为中心,展开了对白色恐怖的回忆。其笔触与其说是控诉那些非人的过去,毋宁更是在感恩那些给她一家以温暖帮助的记忆。就像我永远记得自己遭难后那些义薄云天的亲友。 165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北大2010版)国内大学历史教学的陈旧以及近代现史的狼奶愚弄,恐怕是不可避免地广泛存在的,那么看一看留美历史学人,他们的教学研究经历,在方法视野、研究角度上应该可以给热爱和研究历史的人带来启迪 166贝尔特拉姆等编《卡廷惨案真相》(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苏联在二战中的角色,与纳粹的勾结及参与对他国的侵略和破坏(可参看徐呐的纪录片《苏联往事》),至少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展示,卡廷惨案就是一个最显明的例证。自然纪念他人的惨案,更在浇自己的块垒 167李辉编著《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版)周扬是二十世纪与党文化一起诞生的一个文化符号,在漫长的一生中,他既死心塌地整过人,亦为他人所整,进入“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的互害社会之牢笼中。可将他作为二十世纪人性幽暗的标本来做政治、社会及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168克诺普《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人民文学2006年版)希特勒时代的青少年被诱骗教唆做如下的事:10岁参加少年队,14岁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然后参加纳粹党,接着上战场卖命。作者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来展示希特勒是如何控制青少年之历史的,有回忆者颓然说“我们一生都将不再有自由” 169流沙河《画火御寒》(新星出版社2012版)与先生交二十年,从做人到为文,得益之多,难以罄述,真幸运也。今他将新旧作混编成一随笔集,夏日展读,其所历人事如在目前,可收生活之趣和沧桑之感。目下他在成都市图书馆讲诗经,并撰写《诗经现场》一书,值得同好者期待 170林洙编《梁启超家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在我看来,与对民国其它教育领域的关注相比,民国时代的家庭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我阅读众多日记、年谱、家书,梁先生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一位。一门三院士固是骄傲,但最重要的是梁先生的爱心溢满纸墨 171@鄢烈山 主编《白紙黑字》第二期(敦煌出版社2012年版),是书多从细节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入手,来真实记地记载中国几十年来的历史与现实,有不少可贵的回忆,“砍手党”的自述、地下室的梦想等,无不辛酸,充溢着人间苦痛。无论名手还是普通作者都非泛泛写来,值得一读 172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三联书店2012年版)傅斯年先生对中国传统的反叛,对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和机构的建立,对人才的延揽与培植,他对政府勇于批评和对社会善于建设,不为人情乡愿所阻遏的个性,都值得中国知识界重新认识。 173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上海古籍2011版)在完成《像唐诗一样生活》新版序的间隙,在读过冯至、陈贻焮的杜甫传记后再来读洪著,更能感受其间的深爱与细腻的风致。此生想做的一件事就是重走杜甫之路,结合其诗文,作历史和现实考察,写一本《追寻杜甫的道路》 174扬之水《〈读书〉十年》(1986年至1990年)(中华书局2011年版)上大学时间读《读书》杂志,直到二千左右止,大约跟随了十几年,所获不少。今读扬著,更能见该杂志的运作及交往情况,同时亦可藉此窥看此一阶段的社会思想变化。当然敏感日子之记载是付诸阙如的 175傅国涌《大商人: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五洲传播同版社2011版)是书以详实的史料,细剖民国大商人的经商历程和社会事业,其行业自治和助益社会之功,令今日商人望尘莫及。一个对商人的作用没有理性认知的社会,其混乱不堪可想而知。于资源委员会与大商人之间的关系考察似乎稍嫌不足 176易社强著《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九洲出版社2012年版)截至目前为止,就我阅读所及,没有任何一本书的书名如此匹配西南联大的辉煌历史。同时作者的历史视野、教育角度,在在都彰显一个国家只有稍有自由,其教育所取得的成就,都会让身处桎梏的后来者望尘莫及, 177《孤舟独树:康国雄自述》(陕西人民2012版),民国金融家康心如之子康国雄在四九鼎革前后的经历,可看作二十世纪大陆民众的辛酸史。集中言及四九后的遭遇多能说真话,如文革时说毛号召学雷锋,而雷锋好在学毛著,他根据三段论便得出毛号召学毛的推论,洞穿宣传愚民之伎两,可浮一大白。 178岱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版)通过对一个村庄和学术城(《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一个人(《李济传》)而及一群人的《民国衣冠》,是顺乎情感和学理的研究之路。岱峻用严谨的论证,细腻有料的笔触描述了一群知识分子几十年在海峡两岸的风雨沉浮 179《陈之藩文集》(台湾天下远见2006年版)三卷本文集几乎搜罗了所有陈之藩先生对社会历史、科学文学的独到见解。包括与胡适先生的通信、旅美书简、剑桥倒影等,让人感到陈先生的精神追求与对知识的纯然热爱。像陈先生的一些文章应进入语文教材,而不是汉语被荼毒且滥竽的一些大陆作家 180周质平《光焰不熄: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九洲出版社2012版)周质平的胡适研究广涉其婚恋和学术等,尤以编辑和研究胡适英文著述令人称道。本书在胡英文著述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且对胡适为何在中英文著述里有不少见解上的不同,做出了有一定自洽度的阐释

阅读更多

傅国涌 | 孙越生《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终于出版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  孙越生的《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终于出版,他去世也有好多年了。为此书的出版,丁东等许多学者、出版人、媒体人做过长期的努力。继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之后,关于官僚主义的理论研究,这本书提供了新的贡献,并有强烈的现实感。                                                                 目     录 序           邵燕祥 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 第一篇     官僚主义起源论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能逃脱地球的引力,却逃不出官僚主义的迫害 替穷人效劳自己变成富翁,为平民造福自己当 上老爷 幽灵身上还有幽灵附体 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的生物性就在于社会性:由劳动说向社会说 复归 社会创造人类的过程永无终止 劳动创造人类说未尽完善 创造人类的还有非劳动因素 新造神说的理论渊源 恩格斯反对恩格斯 食人之风在古人类学上的关键性意义 原始社会是压迫剥削最残酷的社会 人对人是狼又是同志 善恶互依的辩证法是官僚主义政治原罪的滥觞 幽灵规律就在于寄生规律 三、雨由泉而降,泉自雨中生 个人官僚主义和体制官僚主义的相互关系   一人为刚,万夫为柔 绝对权威和百依百顺 大皇帝和小皇帝 兵马俑狂想曲 一言堂的威风和愚民政策的惩罚 最专制的统一和最分散的基础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必然表现在偶然中 从古代人治基本规律到现代法治基本规律 四、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离不开国家,又痛恨国家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论及其前提   国家消亡论的前提未必全真 国家是分层次的,不能统通打碎 国家消亡论也是后患无穷 人民也需要充分认识载覆规律的巨大破坏性 五、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愁云惨雾中的一线欣慰之光 和风细雨的启蒙教育 治本之道:使民富,教民智 第二篇   官僚主义元模式论 一、散之在理,统之在道 人类发展的模式千差万别 人类发展的元模式:统分结构 不存在绝对理想的发展模式 历史和逻辑运动的轨迹 发展模式的永久病理因素 革命官僚主义过激症 革命官僚主义急性病 二、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官僚主义元模式 权力的基本结构:支配和被支配形态 滚雪球规律 贬值规律 蚯蚓规律 泥石流规律 摇摆舞规律 个人崇拜规律 轮流坐庄规律 老化规律 透支规律 遗传规律 裙带规律 两栖规律 三、天公莫施恩,施恩强者得 人民权威和政府权威 人以群分,官以类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 世纪的“堂·吉诃德现象” 专制和自由调情的结果是强奸 市场化和民主制度化双管齐下才是官僚主义的 克星 后记   附录一 干校心踪(诗歌)   附录二 心灵和自然的对话   韦弦 思想者永不寂寞   李辉 我想说的   常大林 思想家的标志   丁东 从王亚南到孙越生   谢泳 孙越生自传

阅读更多

谢泳 | 孙越生的著作终于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                   目    录 序       邵燕祥 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 第一篇    官僚主义起源论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能逃脱地球的引力,却逃不出官僚主义的迫害 替穷人效劳自己变成富翁,为平民造福自己当 上老爷 幽灵身上还有幽灵附体 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的生物性就在于社会性:由劳动说向社会说 复归 社会创造人类的过程永无终止 劳动创造人类说未尽完善 创造人类的还有非劳动因素 新造神说的理论渊源 恩格斯反对恩格斯 食人之风在古人类学上的关键性意义 原始社会是压迫剥削最残酷的社会 人对人是狼又是同志 善恶互依的辩证法是官僚主义政治原罪的滥觞 幽灵规律就在于寄生规律 三、雨由泉而降,泉自雨中生 个人官僚主义和体制官僚主义的相互关系   一人为刚,万夫为柔 绝对权威和百依百顺 大皇帝和小皇帝 兵马俑狂想曲 一言堂的威风和愚民政策的惩罚 最专制的统一和最分散的基础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必然表现在偶然中 从古代人治基本规律到现代法治基本规律 四、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离不开国家,又痛恨国家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论及其前提   国家消亡论的前提未必全真 国家是分层次的,不能统通打碎 国家消亡论也是后患无穷 人民也需要充分认识载覆规律的巨大破坏性 五、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愁云惨雾中的一线欣慰之光 和风细雨的启蒙教育 治本之道:使民富,教民智 第二篇   官僚主义元模式论 一、散之在理,统之在道 人类发展的模式千差万别 人类发展的元模式:统分结构 不存在绝对理想的发展模式 历史和逻辑运动的轨迹 发展模式的永久病理因素 革命官僚主义过激症 革命官僚主义急性病 二、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官僚主义元模式 权力的基本结构:支配和被支配形态 滚雪球规律 贬值规律 蚯蚓规律 泥石流规律 摇摆舞规律 个人崇拜规律 轮流坐庄规律 老化规律 透支规律 遗传规律 裙带规律 两栖规律 三、天公莫施恩,施恩强者得 人民权威和政府权威 人以群分,官以类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 世纪的“堂·吉诃德现象” 专制和自由调情的结果是强奸 市场化和民主制度化双管齐下才是官僚主义的 克星 后记   附录一 干校心踪(诗歌)   附录二 心灵和自然的对话   韦弦 思想者永不寂寞   李辉 我想说的   常大林 思想家的标志   丁东 从王亚南到孙越生   谢泳 孙越生自传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 ……
  • 16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如何看待墙内出现了关于S3赛季(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传?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