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成 | 两会边角料(2)
(续《 两会边角料(1) 》) 6. 这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次全会了,这批委员们最后一次相聚在北京。会议组织者特意为各个界别安排了合影环节。 在中国,合影是个技术活——它考验的往往不是摄影技术,而是排座次的能力。 好在,根据我对无党派界别和民盟界别合影的围观,没有发现以官职论座次的现象——只有第一排的座位是安排好的,后面几排基本上是随机排列,几个副部级官员站的位置还比较偏。而能坐在第一排的,大部分是年纪大、资历深的委员。坐在最中间的是袁隆平。 一位跑了很多年政协的记者告诉我:政协是一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官本位的风气不是很严重。 7. 南都做了一个视频(已被删除),点评两会。评论员同学说:两会代表委员有五六千人,之所以总是这几个人在我们眼前晃,那要怪记者,因为这都是记者挑选了给我们看的。所以,两会显得这么庸俗,这么无聊,这么粗鄙,记者要负很重要的责任。 这话有理,但未免有些坐着说话不腰疼。记者追星,固然不对,可是你来亲自跑一跑两会就知道:代表委员有五六千人,但真正值得去采访、愿意接受采访、能说出东西的人,真的很少很少。能挑得出来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被各路媒体做滥了。 为什么大部分代表委员都很乏味?因为官员太多了。要追问两会为什么“庸俗”、“无聊”、“粗鄙”,自然最应该问问他们啦。 8. 3月7日下午,政协的日程安排是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无党派界别的小组主持人请大家发言,之后是长达5分钟的冷场。好不容易有几位委员相继打破沉默,谈论的却是教育改革、节能减排、中国企业走出去。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有委员回到正题,说起预算,但他却声明:请不要记录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其实我最初想去社科组听一听,估计那里的委员们要说的话比较多。可是工作人员却告知:这场讨论不对外开放。询问理由,他说:委员们可以决定讨论是否公开。可是,到底是委员们不想公开,还是委员们被不想公开?我觉得难说。 这真是一个扫兴的下午,谈论预算的不能听、不能记,能听、能记的都是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发言。这甚至连勉强走个过场、做个秀都不算了,协商民主的真意去哪里寻找? 9. 约访中部某省副省长,被拒。隔几日,其秘书来电:称省长日程实在安排不过来。 这位秘书很坦诚:“这几天,省长天天跑部委,有那么多部委要跑,没有办法安排采访。” 不过也是,借两会之机进京跑部委,已经是人所皆知的秘密。所以有人说:人大代表必须以官员为主,因为两会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你派一个农民代表过来,没有办法为地方争取利益,只有主政官员来才行。 话虽有理,听着却不是滋味。 10. 如果问我,最看不惯两会中的什么现象?不是代表委员们请假跑部委,也不是代表委员们在会场上睡觉,而是如临大敌式的安保措施。 劳民伤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种令民众产生深深不适的特权感。 且不说交通管制,单是代表委员们的驻地酒店,那戒备森严的架势就令人胆寒。这些酒店两会期间不对外开放,持证者进入也要经过仔细安检。某天中午,我送一份材料给一位委员,被告知需要经过警卫组——我哪里敢去找那些全副武装的警察,只好自己和委员约好,上楼去,经过详细登记之后敲开了他的门。 我实在不明白:究竟在害怕什么? 1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