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必读|国家即将毁灭,而官员都在坐等出事!毫无作为!
作者:习骅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一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庆皇帝就感到窝囊:他差一点儿就当了大清的末代君主,并且,各级官员早就知道要出事,却都像请客一样,把问题迎进了紫禁城。...
Read MorePosted by 你懂的 | 6 月 19, 2016
作者:习骅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一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庆皇帝就感到窝囊:他差一点儿就当了大清的末代君主,并且,各级官员早就知道要出事,却都像请客一样,把问题迎进了紫禁城。...
Read MorePosted by 图样图森破 | 9 月 17, 2015
中国媒体报道说,目前中国吃“财政饭”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及其离退休员工已远超过6400万,比英国的人口总量还多。有评论认为,中国近期可能仍难以精简政府冗员。中国官媒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9月17号刊登了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的专访。针对当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陈剑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加大推进四项改革,包括:1、精简政府行政层级和机构设置,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进一步破解“审批难”,4、改革出租车行业。报道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层级只有三级,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而中国大陆的政府架构目前是五个层级,即中央、省市区、地市、县市区、乡镇和街道。中国政府层级多、人员多,行政成本很高。目前中国大陆大约是23个纳税人供养1个政府财政负担的人员,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67:1和1995年的40:1。中国财政供养人员主要包括: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各类事业单位人员、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除了这些有公务员编制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体制内人员,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准财政供养人员。到2014年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远超过6400万,高于英国的人口总量。陈剑认为,如果让中国五级政府削减到三级,在短期并不现实。而削减一个层级,改为四级政府设置,通过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现有的国务院机构设置,一些部委仍有调整的余地和空间。中共中央所属系列的机构也应当精简。美国托莱多大学政治系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共官方的改革意图。“中国很多所谓的民间组织、半官方组织,实际上负责人都不是纯粹的民间的领袖,多半跟政府有密切关系。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的建议,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政府现在的政策导向。”不过,现在美国的经济社会学者程晓农对此持不同看法:“谈不上反映了官方的态度。这个研究会只是一批退休的原国家体改委干部的活动场所,只有准官方身份。这个研究会本身就属于事业单位,就是他批评的要裁掉的事业单位,是财政养的。他自己就属于那种多余的人。”冉伯恭认为,精简政府行政层级的改革建议,恐怕短期内难以在中国实现。“根据我的观察,中国当局知道这些问题,也想改。例如,李克强一直在强调中央要简政放权。但做的情形怎么样呢?效果并不佳。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对人民各方面的生活、各方面的活动管理过多,导致它需要更多的政府机构、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员,结果使官僚政治尾大不掉。”报道说,陈剑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制定政策细节,包括:调整优化国资布局,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并合理分配国资收益。现在美国的经济社会学者程晓农对此评论说:“现在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实现了,就是国企的部分私有化。中国通过国企上市,允许国企高管私人持股,用公款给他们个人购买股票,装入个人的腰包,已经完成了国企的私有化,很多国企的高管已经成股东了。国企的这种半私有化状态导致国企成了这批高管们的取款机。现在他并没有提这个问题,仍维持这种状态,只是想约束一下这些高管。”报道还说,陈剑还建议,应加快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各部门应向全社会公布政府的“权力清单”,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以破解“审批难”的问题。他还指出,凭借准入门槛和经营资格的垄断,出租车行业一直把自己隔绝在真正的租车市场之外。在司机叫苦叫穷、市民难以打车过程中,出租车公司坐收巨利。主管部门应在进一步研究出租汽车行业定位、经营权管理、运价形成机制等各种因素后,加快推进行业法规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出租车行业改革方案。(记者:林坪 编辑:嘉华)
Read MorePosted by 小熊维尼 | 9 月 7, 2015
中国官场的行政级别非常复杂,有时甚至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仅普通人难以明白,即便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业学者,也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搞明白。...
Read MorePosted by 网眼恢恢 | 1 月 10, 2015
转发此新闻: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七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卫生部原部长高强忍不住吐槽:「医疗投入,国家投那么多钱,怎么老百姓根本就没什么感觉?」、「医院创收,只给你买设备,不给你发工资。」、「慢病防控,病人越来越多,只会等病人上门。」、「医保报销,越是进口的、疗效好的药,越不报销。」、「药物审批,几个人关着门批药,能不腐败吗?」、「健康产业盖房子,不是做房地产。」等等,可谓火药味十足,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既然高强原部长深知卫生系统的陈年顽疾,为何在位时没有认真解决呢?中国的官员,只要在官职前面加个「原」或者「前」字,就突然觉得他们都会说人话了,而且也能有真知灼见了。高强的这些吐槽,可谓句句都吐在槽点上,道出了医院、医疗、医药等方面长期存在的弊病和问题,说明他深知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病根和病因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高强原部长深知卫生系统的陈年顽疾,为何在退下来后才吐槽,而在位时没有认真解决呢?退休之前闷声当官,退休后才敢说实话。这与当下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密切相关。中国官员的产生,是领导推荐,组织考察,集体决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领导推荐。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也只能糗在马棚里。所以官员往往都敬畏领导。敬畏领导的具体表现,就是领导怎么说,自己也这么说。只要你官没当到最大,讲话就要处处小心。祸从口出,最安全的就是多讲官话、套话。尽管是废话,但讲了保险。明代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之在独」。在缺少公众监督的情况下,个人的独断专行往往不会有好下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最高领导人讲话可以随意,其他人恐怕都只有引用的份儿。所以,官场上的都是聪明人,有时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而退休了,从圈子里逐步退出来了,反倒清醒起来。在职讲原则,退休讲本质,高强在官场混了那么多年,这点道理自然心知肚明。虽然官当到卫生部长,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事,也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能说了算的,涉及到发改委、财政、社保、民政等多个部门和利益集团,想必是他当年也是有苦难言,力不从心。在官场上,如果让官员依附于一个组织,成为组织的传声筒、代言人,生是组织的人,死是组织的鬼,那么就永远也别指望他们在台上讲真话、讲心里话。他们永远是「双面人」,官话、套话、废话讲多了,人话自然就不会讲了。在职讲真话是找死,退休讲真话是找乐。整个官僚体制,靠一帮整天讲官话、套话、废话的人来维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就成了家常便饭。要让官员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讲人话、办人事,惟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权于民,改变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让官员由依附组织,变成依附选民。这样才能使官员们无论台上与台下、在职与退休,都能够敢讲真话。来源:东网 / 老徐 独立评论员转发此新闻:
Read MorePosted by 一国两智 | 11 月 17, 2014
来源: 知乎 我考了两次公务员,都没有复习。一页书都未看,也未参加任何培训。两次都是高分通过。公务员考的是综合素质,题目太杂太碎,有时就是凭感觉答题。而申论,去押题,真不如本身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写得一手好文章。 可能也因如此,我两次辞职都很干脆,并无肉痛。因为得来不辛苦。 第一次为何辞职?当时28岁,刚有了宝宝。我是个感性理性兼具的人。当时的工作环境和我入职时有了很大变化。公务员体系内,冗员和冗职很多,所以时不时调整。这些并未影响我。 但是看着当初的梦想一点点远去,工作越来越闲散,有时好长时间都无具象工作,我就看书,与老职员交流。也安安心心待了很久。 触动我非走不可的是两件事。一件是我想读研,被单位拒了,认为我野心太大,有高飞嫌疑。当时我的学历和学校在单位是很拿得出手,工作也绰绰有余。二是单位做了一次竞聘上岗,我当时年幼,不明白还有陪太子读书的说法。本不报名参加,被领导撺掇着参加了。然后我又认真了。竞聘演讲很成功,当场唱票第一名。 我官瘾不大。但最后提拔了三个干部没有我。我想起码告诉我缘由。但没有。我也没抱怨。只是想才华,野心,在他们看来既已暴露,又没被用,日子是难了。综合考量,辞了。 单位挽留。我去意已决。后来安安静静离开。第二年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单位露面,居然被发现,领导领了几十个同事中午请我聚餐。想想,也算圆满吧。离开了没留下骂名。 后来因为家人的劝说又考了一次。这次真心不想考上。但还是考上了。 本想就此退休。真的。考试确实是我的长处。但我也不是一个天生闹腾之人。我想安安心心做点事。不想耗着青春。钱么?实话说,公务员的钱少到做啥都能赚到这些啊。 触动比较深的是一个关系很铁的老员工的辞职。他当时是处级后备第一人选。人品,才干,领导赏识,单位无出其右。他突然辞职,给我很大冲击,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看到了我六十岁的样子。我不想是那个样子。 后来又辞了一位处级干部。才能仅次于前一位。走的完全不知觉。而且也断了与我们的来往。两大熠熠生辉的才子就这么走了,确实怅然若失。 当然我便有了用武之地。以前领导看不上我的文章,现在可以随便写了。当然我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快。终于我也到了发现我可以看见我六十岁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了。 单位很多85后,88后,新入职的。领导都看不到。没怎么用。太年轻。像我也算老资历,依然太年轻,因为那个群体确实老龄化。这不是他们的错。每个人用的,沟通的对象都是各方面差距不能太大的。我看着我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知道我在进步。若只此,我可能也就工作到老了。退休,然后和着其他人一样参加退休老干部活动。是个有组织庇佑的人。 但我的锋芒又露了。气质和性格使然。藏得了一时,藏不了一世。我明显感受到一些冷眼和敌意。后来有人劝我,别做太多事,和人家家长里短不好吗?干嘛独来独往,和其他人打成一片不好吗?她们说什么,关心什么,你也照做不好吗?说这话的是关心我的人。因为句句都在要害上。该是观察我很久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他就是大领导。 我当场就笑了。我说我明白了。 辞职。 前后过程很曲折。他们真心留我。我也真心要走。几乎成了一场战斗。但是后来领导还是顺了我,放我走了。 走时开了个欢送会。送我礼物。很多同事给我留言。我淡淡的看着这一切。毫无动容。直到结束时,大领导说,我可以跟你握手吗?我突然就撒娇了,女性嘛。我说我要一个拥抱。他抱了我很久。我一直在笑。有礼貌的和每一个人道别。 回家的路上。我哭的就像喜剧之王中的张柏芝。稀里哗啦。抑制不住。我知道,我真的不属于这里。他们无恶意。给了我最高的礼遇。是我,不属于这里。 公务员需要的不是独立能力强,抱负心重,或者纯粹做事的人。它是对人的综合考量。很多时候,就是忍,藏,埋头执行和做人功夫。想太多的人确实不适合。还有本有一技之长的人除非还在同类岗位上,否则也真心浪费了。 最近几年转业军人很多。原单位有飞行员,有雷达旅长,有国安间谍,都是罕见人才。但实在安置不下。他们就如大v自带100赞而来,直接都是处长副处长落地。你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年,也没有盼头。但工作上你还得指导他。他是新手。那种错位,确实很难。要完全摆正心态,每天花在如何与人相处上的精力要远超过你做事的精力。 有人如鱼得水。 是我不适合。 所以我辞职了。前后两次。都受到了礼遇。我很感谢。来到一个偌大的城市,未被排斥,公务员让我考上两回。我真的觉得这个考试是公平的。所以但凡一直抱怨公务员考试黑幕太多的,还是多看看书,多学点东西,底蕴在,这种考试哪里就那么难?考的只是综合素质而已。 不后悔自己的公务员旅程。 我学到很多。辞职快一年了。有同学看到我如今的状态,说,你没有浪费你在公务员里的时间。我觉得这是对我公务员生涯最好的评价。 感恩。 没有对不对,只有是否适合。 ———————— 补充: 我知道还有千军万马往公务员队伍中挤。我出来的时候,领导也说了,你第一次出去,还进来了。这次再出去,就真进不来了。你确定吗? 我说我跟您说个事好吗? 我2012年曾被单位派到一家公司挂职。其实参与了组建公司的全过程。那年我的职务是公司副总经理并办公室主任。每天生机勃勃。因为好多事要做。而且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我时刻处在战备状态。 我那时问过女儿,你以后想做什么?她说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我很好奇,问为什么?她说我喜欢管别人,不喜欢被人管。 后来挂职结束。回归正常。有一次又问她,长大了想做什么?她说小职员挺好的,安安稳稳。言语中的落寞就仿佛当时的我。我突然发现,我必须改变。 那一刻决心已定。 我告诉了领导这个故事。 他紧紧的握了握我的手。说祝你好运。 人生没有定性。 过啥样的日子都是一生。越早认识自己的人越能把握幸福。被很多人说我走过弯路,不后悔,没有那些路,没有我。 祝福所有为梦想或者仅仅为奔跑而奔跑的人。 后记: 对于各种猜测的,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比如说我两个前同事钱捞够了走人的,比如说我是升不上去离开公务员的,比如说我性格糟糕的,一篇文章尤其是一篇真实的记叙出来,除非你已经有社会所谓的如马云般的成功,被质疑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胡乱猜测我前同事职业操守的人,您还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吧。以我的清高和对人的判断,捞钱过日子的贪官断不会被我称之为才子。 我看到很多朋友希望可以私信联系。我不以网络写作为主,知乎就是玩玩,分享心得。点赞数带来的虚荣感无法满足我,更多的只是为了分享,让有共鸣的人更有力量,让已经下定决心的人得知你不是一个人,也让围城之外的人看一个真实的围城内的世界。 我在第二次辞职后在微博写过一句话, 离开紫禁城,回望紫禁城。 我并非如我所描述的如此洒脱。 只是我更明白我是谁。 有朋友问我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女儿的,当然是自己。难道只为了女儿,你就可以做出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并任着自己在社会上跌跌撞撞掉坑里么?当然不会。 孩子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她的到来是你的二次成长。女儿都崇拜妈妈,尤其逐渐对性别有认知以后。妈妈的样子,就是她最终可以开始的起跑线。 我希望有个随性的人生,也尽力提升女儿的起跑线。 我们的父母告诉我们你该如何如何,我做不到的你要替我做到。。。我想告诉女儿的是,妈妈足够完整,你可以尽情过你的人生。 谢谢各位善意的朋友。别人的路,看看就好。自己的路,自己跑。 人生是场马拉松。享受过程。 仅此。 关键字: 公务员 辞职 感悟 栏目: 社会透视 栏目重点发表: 栏目头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