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

杨恒均 | 中国向何处去,取决于你我向何处去!

(下面是我在最近两次会议上的简单发言,由于网友不是根据录音整理,内容可能与原讲话有出入,见谅。第一部分是 8 月 12 日参加“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 IAES )年会”时我主持冯崇义老师发言时的点评;第二次是 8 月 20 日在广州参加萧功秦老师讲座时的发言与提问。)   “中国模式”不能偏离人类文明的主流   下面一个发言者是来自悉尼科技大学的冯崇义老师,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但我称冯崇义博士为“老师”还多出了一个意思,冯博士是我的博导,是我真正字面意义上的老师。冯老师是中国现代史专业第一个博士,本科是读的中山大学历史系,又在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走过很多地方:在英国留学、讲学过,后来又到了澳洲定居。冯老师是自由主义学者,经历过很多,也一直在与时俱进,据说不变的只有他的爱国热情。还有他的两个“证”始终没有换过,一个是中国护照,一个据说是共产党“党证”。   冯老师看上去很资深的样子,其实他还很年轻,去年学生们才给他过了五十岁的生日;冯老师的个头不算太高,但在我们学生中的地位可不低。冯老师是过去五年连续被海外华人媒体评选为百大公共知识分子的一位学者,不过,我现在说他是“公共知识分子”,都不知道是表扬他,还是损他。你们知道,“公共知识分子”最近可不是一个好头衔。   冯老师是澳洲的大学教授,生活优裕,桃李满天下,过得舒舒服服,可他偏偏没事找事,关心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大陆。不过,正是他的爱国爱民情怀,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记得每次我们在悉尼聚会,大家本来都想谈谈风花雪月,享受一下没有地沟油只有蓝天白云的悠闲生活,可他偏偏滔滔不绝地大谈中国现实与改革前途,弄得大家都愁云满面。作为学生,我当然只有听的份。   因此,我要特意感谢主持人安排我来主持冯老师的这场发言,像这样我坐在旁边,他得站着发言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而且,以前只有他打断我的发言,而今天我将严格限制时间,如果他超时,我会毫不留情地打断他。这可是我“报复”的好机会。   好,下面欢迎冯老师发言。他主讲的题目是:普遍真理与中国特例:一种思维的两难。   (冯崇义老师发言:哇啦哇啦哇啦哇啦哇啦啦…… 26 分钟,发言内容请见: 世界华人网 )   谢谢冯老师,你是今天唯一一个发言不但不超时,而且还没有用完半小时的主讲者,大概是不想给学生难堪。我爱我的老师啊,但我也爱真理,现在请在座的专家学者与媒体人用“真理”的炮弹向冯崇义老师开炮!提问环节开始。   ( 20 分钟激烈的提问与争论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到了会议茶歇时间……)   好,我爱我的老师,也爱真理,但累了和饿了的时候,我更爱茶歇。现在是茶歇时间,请大家到外面休息间。   20 年前超越“姓资姓社”,今天要超越左右?   萧老师好,我是专门过来听你演讲,请你在这本书上签名的。刚才萧老师提到公民社会很重要,但我们离公民社会还有多远呢?刚才你演讲前这里有歌舞表演,会场挤满了人,歌舞一结束,大家就纷纷离开,我心里挺难受的,你说这么大一个书展,有三分之一的书是关于养生的,另外三分之一是关于教人们如何发财的,像萧老师这本关心中国发展前途,以及诸位的孩子们将会在未来 20 年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的书,少之又少,有时还乏人问津,人们真的都漠不关心了?我们离公民社会还有多远?不过,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正如萧老师所讲,公民社会首先就是多元与多样的社会,另外,看看现在的会场,依然是满满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和萧老师一样是乐观的。   回头看看台子上这个大大的“ 2012 南国书香节”,我想起了整整 20 年前的 1992 年。当时也有一位老人,从北京经过上海,来到了广东,来到了南方,发表了一通讲话。那个老人叫邓小平,他的“南巡讲话”是要求大家超越“姓资姓社”的问题。大家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否继续改革开放,能否搞市场经济,这些今天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当时竟被定性为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问题。我想,要不是小平当时提出来,诸位今天可能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逛书市,谈养生盼发财了,即便比北朝鲜强,也强不到哪里去。   今天——请原谅,也许是不是那么恰当的比喻,又从上海来了一位不那么老的老师,带来了他的新书《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如果说, 20 年前中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当时的争论主要局限于经济领域,那么,今天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与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是政治问题与政治体制改革;如果说, 20 年前小平以绝对的权威,以“不争论”的方式让我们超越了经济领域“姓资姓社”的主义之争,那么,今天的萧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   每一个关心中国前途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身体好固然是众人的愿望,金钱也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但,这些东西哪里能够离开家、国、天下?中国不管向何处去,除非你全家移民海外,你终究是要跟着她走的……不管你的身体是好是坏,不管你的钱是多是少……   我想向萧老师提的问题是:你的书主要是写给谁看的?或者说,你希望普通读者看到你的书,还是更希望中南海的那些领导读你的书?如果是普通人读了你的书,你希望他们能够为中国的转型做些什么?   (萧老师的回答:哇啦哇啦哇啦哇啦啦……大多已经在萧老师的这本书里回答了,你还不去买?)   多余的话   冯崇义老师与萧功秦老师是好朋友,但他们的观点很不一样。记得几年前在香港一同参加学术会议时,两位老师在会上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好不热闹。上星期在上海同两位老师一起饭醉,他们也没有停止过争论。我喜欢这两位老师,他们都认真做学问,忧国忧民。我喜欢认真思考中国问题的人,虽然大家观点各不相同,但只要不是带着私心、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昧良心说话,我都会认真学习,取其精华。我想,我这是以实际行动超越左右?   中国不管向何处去,除非你全家移民海外,你终究是要跟着她走的……但是,中国向何处去,难道不应该取决于你、我向何处去?!   杨恒均 2012 年 8 月 21 日 广州     推荐这两个星期读的几本书  参考阅读:   中国向何处去?   这样的民主,一定会带来混乱   民主离我们还有多远  

阅读更多

数字时代图集:配文漫画 帝国系列(五)

【帝国·看起来】看起来象黑社会,其实是城管;看起来象流氓,其实是高官;看起来象小姐,其实是演员;看起来象黄牛,其实是售票员;看起来象牛奶,其实是三聚腈胺;看起来象猪耳朵,其实是海藻酸钠;看起来象正常人,其实被关在疯人院;看起来象人贩子,其实是计生办

阅读更多

政见 | 中国人搅活非洲,欧洲人开始反思

□“政见”观察员 陶郁 中非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如今大概已是不存争议的事实。然而,由于在利益与立场上存在差异,有关各方对这一事实的看法和评价却大不相同。中国政府认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传统友谊薪火相传的结果,符合中非双方根本利益,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一些欧洲媒体机构和政府官员却将中国在非洲持续扩大的影响力视为“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这种分歧其实并不难理解。对于崛起的中国而言,非洲意味着新的市场与新的机会;而对于与非洲存在传统文化、经济与政治联系的欧洲国家来说,中国的到来似乎对他们在非洲的既有地位和既得利益产生了威胁。 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人担心中欧两方将在非洲大陆上产生距离的摩擦甚至冲突。然而, 史黛 (Anna Katharina Stahl)去年在《 欧洲外交评论 》(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上发表的论文却指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她看来,中国在非洲采取的一些新做法,不仅促使欧盟成员国在有关问题上进行整合与协调,还推动了欧盟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与非洲之间的既有联系;而中欧在非洲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也因此得以提升。 通过回顾历史,史黛指出,虽然中国被普遍视为非洲大陆上的“新来者”,但中非联系的纽带却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虽然中国从未成为非洲的宗主国,但中非却曾经共享“第三世界”这个身份认同,而非洲在冷战期间也曾经被中国视为意识形态的阵地。 不过,和与非洲之间存在传统联系的欧盟国家相比,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密切程度仍然逊色得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即便中非贸易出现了迅猛增长,在2007年,非洲仍有四成以上的进出口货物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而来自或销往中国的进出口货物仅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一成左右;直到2009年,中非贸易总额仍然大约只相当于欧非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尽管贸易额存在差距,但史黛发现,中国对发展与非经贸合作关系上的热情却远远超过欧盟。欧盟国家与非洲的经贸联系,在传统上更多地是通过私营部门来运转的;然而,欧盟负责工业与企业发展的委员去年却公开表示,他们缺乏直接刺激或者积极鼓励欧盟企业向非洲投资的有效工具。与此截然相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非洲的投资,不仅通过开设中非合作论坛等方式密切与非洲国家的官方联系,还积极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到非洲寻求发展机会。 此外,与欧盟国家不同,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拒绝干涉非洲国家内部政治;一些被欧盟强烈谴责的非洲政府官员,依然能在中国获得热情接待,这些政治因素无疑对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日益密切的中非经贸关系对于欧盟在非洲所扮演的地缘政治角色有何影响呢?史黛认为,中国在非洲所采取的经济与政治策略与欧盟成员国的传统做法大相径庭,而这实际上给欧盟国家提供了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欧盟成员国意识到了在对非策略上协调彼此步调的重要性,也开始对自己的传统对非策略进行反思与调整。 首先,为了应对日益密切的中非经贸关系,欧盟开始制定更加全面的非洲战略。在传统上,欧盟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对非合作框架,欧盟国家与南非、撒哈拉以南其他非洲国家和北非的合作关系是在不同框架下展开的。而随着非洲国家之间合作水平与整合程度不断提高,在中国模式的影响之下,欧盟也越来越将非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此过程中,欧盟各机构之间在对非政策、利益与价值等方面的差别也在逐渐减小。 其次,面对中国的挑战,欧盟不同成员国在非洲开始协调彼此的行动。在传统上,英国和法国等国出于本国利益,更愿意与其前殖民地国家发展双边关系,而这些特殊的双边关系很难惠及其他欧盟成员国。但是随着中国对非洲影响力不断提升,原本各行其是的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既有策略的局限性,它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欧盟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自己在非洲的利益,并且为德国等原本与非洲联系并不密切的欧盟成员国提供更多获取原材料的机会。 同时,由于中国在与非洲开展经贸合作的问题上不设前提条件,欧盟也开始考虑增加其不同领域之间政策的一致性,以便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在传统上,欧盟的发展政策不仅涉及经济合作,还要求合作对象接受特定的规范与价值;在实践中,某些欧盟成员国也未能摆脱殖民思维的影响,未能平等地对待非洲国家。中非合作迅速深化的事实,促使欧盟越来越少地将非洲国家视为“南方国家”和“受援助者”,而越来越多地将它们称为“合作伙伴”和“产权所在地”。 欧盟在调整自身对非策略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与中国合作。2008年,欧盟正式启动了旨在推动“欧-非-中三角合作关系”的官方议程。这说明欧洲不仅将中国视为其在非洲的竞争对手,也将中国视为可以合作的伙伴;而欧盟的做法也对其成员国——特别是英国——探索与中国在非洲合作的新途径所有启发。不过史黛也指出,欧盟的这一新策略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一些非洲国家认为欧盟此举实质上限制了它们的议价权,而中国则反对一切没有得到非洲国家支持的合作项目。 史黛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局势纷繁复杂的今天,不同国际力量在同一问题上可能同时进行着竞争与合作。中国在非洲大陆上对欧盟产生的竞争压力,并不必然会恶化双方关系;相反,这种压力促使欧盟不断改进其相关政策,并且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加强了欧盟内部的团结,也令欧盟开始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过程或许也启发我们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并积极思考如何将竞争的压力转化为改进的动力。 【参考资料】 Stahl, Anna Katharina. 2011. “The impact of China’s rise on the EU’s geopolitical reach and interests in Africa.” 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 16(4): 427-446.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国情教育”何以在香港被杯葛?

作者: 信力建   最近,东方之珠出了点波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今年起增设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为中小学必修课,这门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及对国民身份的认同,以及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及国民素质。据了解,这一修订课程指引于今年4月推出后,社会上一直未有太多争议声音,但日前一本教育局资助、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被发现内容大多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成就,并且避开争议性内容,结果引发部分市民、家长怀疑,反对声音越来越大。其高峰则是 7月29日,约9万名香港居民在街头示威抗议,反对政府计划在当地的学校设立的爱国主义课程。抗议者质疑这种教育会向青少年灌输不当的政治倾向。有小朋友写着“我要思想自由,不要国民教育”;亦有内地来港读书的研究生参与游行,他们说,内地学校强制教正面资料,担心香港推行国民教育,会扼杀学生自由讨论。 照说,“国民教育”本不是什么坏事,国家认同是立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这个条件,一个国家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路径。因此,现代社会在大中小学里都渗透着国民教育,欧美许多国家也有类似课程。可为什么在特别行政区香港设立类似课程就遭到如此强烈的杯葛呢? 首先是这门课程的内容与香港这经受过民主自由风雨洗礼的大都市的基本价值脱节。 据《联合早报》报道,港方教育局局方每年资助近千万元营运的国民教育服务中心近日出版《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向全港中小学派发作教学参考,内容大篇幅唱好中国政制,形容执政集团“进步、无私与团结”,是社会科学所言的“理想型”;对美国的政党制则批评为“恶斗”,令人民当灾。手册还指中国模式内涵是“民本”,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表现和考核为本设立官员遴选制,形成“进步、无私与团结的执政集团”;手册又说中国政府用人唯贤,有定期官员更替防止贪污及渎职等,称这些内涵是“社会科学所言的理想型(Ideal Type)”。这些说辞显然跟香港大众的观感和理念不合,因此有学者和教师均批评,手册一面倒唱好内地,属政治洗脑,不应用于教学。 其次,则是因为这种口径统一一边倒,具有严重意识形态色彩的所谓“国民教育”与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之高的城市格格不入。 香港不仅是中国的香港,也是世界的香港。世界对香港的要求不是它多能歌功颂德等因奉此,而是它对世界贡献出了什么样的服务产品甚至思想观念。历史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已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自70年代至1997年“回归中国”期间,当时的港英政府为谋促进金融市场“国际化”,曾采取系列改革开放措施,使各项金融业务不断扩大,逐渐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事实证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已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外汇、债券、股票交易市场,为区域最重要之资金集散地,截至2006年底,香港股市总市值超过1兆6,0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六、亚洲排名第二,2006年全年新股上市(IPO)集资额达426亿美元,领先纽约、次于伦敦,跃居全球第二大。除股市之外,香港也是亚洲第三大银行中心,全球最大100家银行有近70家在香港设立据点,香港成为远东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由多项因素综合形成,包括法治精神、市场制度、货币自由流通、专业人才聚集、知识产权保障、及市场“国际化”格局等(以上参见《经济日报》2011年6月15日“香港国际化的启示”一文)。 早在中国十九世纪洋务运动兴起之时,有人就主张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洋科学民主来个嫁接——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把这种如意算盘打个粉碎。思想界也因此觉悟这种脚踏两只船的作风行不通——严复于当时即撰文批驳“中体西用”论在逻辑上和实践上的谬误,以及中西学各自“体”“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和不可随意嫁接的道理,从而强调指出,若要以西学为用,则必需同时接受西学之体,否则就是一种“牛体马用”的谬想。他说:“善夫金匮裘可桴孝廉之言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今天,想在香港这个自由港推行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的大人们,实在该三复斯言! 而且,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已经取代了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国际社会和内地之间的金融合作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说国民教育是帮助香港了解世界,那是比较无稽的说法。因为比起内地,香港有四通八达的资讯服务,新闻言论相对自由,以及成体系的法律制度,更有比较成熟的民主程序,在外交方面更获得144国免签证,香港早就走出了世界,与国际真正接轨。相反,内地还得多向香港学习公民教育。 如此的信息不对称,也难怪香港同胞杯葛了。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港议员提李旺阳列入国情教材 朱承志已从拘留转正式逮捕(组图)

驻港京官称“香港国民教育非洗脑”,有团体计划将反对行动“升级”,联署要求候选议员承诺当选之后会阻止国民教育科的推行。有议员建议将李旺阳死亡相关事件加入《中国模式教材》。而因李旺阳事件被拘捕的朱承志已在上个月底遭当局正式逮捕。 图片: 香港市民上街游行,要求中国当局彻查李旺阳死亡真相。 (法新社图片) 香港中学生团体学民思潮在上个月29日联合多个团体发起“反对洗脑”游行之后,港府并没有撤回国民教育科的推行。9月新学期即将开学,“国民教育科”阵线联合团体在facebook上发出公开信,表示将升级抗争,呼吁各界市民响应“候选立法会议员联署约章行动”,并且集资登报,要求候选人一旦当选会采取一切行动阻止“国民教育科”的推行。 对此,民主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周四向本台表示:我们民主党是支持的。我们觉得现在推行国民教育很不妥当。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觉得这个比较偏颇,不是客观、独立、公平、公正的。所以他们希望现在不要推行。我们民主党也是希望政府不要强来。而且有些教师和家长也希望如果真的要推行的话,可能反对是会很强烈的。他们也不希望老师会罢教,学生会罢课,所以很多情况他们现在都在讨论中。当然,最终我们是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民主党呼吁特区政府不要这么快的推行。 图片: 大批香港市民上街游行抗议“洗脑教育”。 (法新社图片) 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也决定发起一人一信行动,呼吁家长、学生、校友去信学校查询如何推行国民教育,如果推行,如何使用教材,要求学校在推行前必须谨慎思考。关注组同时也将收集资料,向市民展示“染红学校”的情况,让家长作选择学校的参考。 发起大游行的学民思潮每天在全港十个区于街头收集市民签名,但警方连日来出动警力干扰他们收集签名的工作,并且对在街上的学生不断排查,要求出示身份证登记。 学民思潮发言人张秀贤告诉本台记者:他们要让我们在占位搬走,说我们妨碍了其他人,在有些地方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的街站都有警察去查我们的居住证。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公平的处理方法。因为我看到有些公司和政党和我们一样去摆街站,但是警察没有这样对待他们,所以我们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 图片: 香港市民抗议港府强推国民教育。 (记者心语拍摄) 正当香港各界就国民教育科发起各项反对行动之际,北京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姜瑜表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人口占世界近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发展大国,外国人都在关注中国了解中国,香港青年多了解国家了解世界,是一件好事。不过,刘慧卿对此表示,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学校可能都要开始推行国民教育,政府可能也给他们金钱作为诱因,希望他们同意尽快去推行。所以我们对此非常担心。而且现在也有很多北京的官员出来说这些很好,一定要推行,香港人应该要了解中国国情。所以现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令我们很担心的。” 刘慧卿建议应该将六四以及李旺阳等事件加入《中国模式教材》当中。 月前港府推行国民教育时,正值李旺阳事件在媒体不断曝光,促使众多港人对大陆政治制度质疑和不满,多次游行抗议。在许多人表示不能接受官方的李旺阳死因结论时,星期四又传出消息,李旺阳的生前好友朱承志已从拘留被转为正式逮捕。他曾因拍下李旺阳死亡现场的照片录像而遭当局行政拘留。期间当局人员曾要求他写下保证书,但被拒绝。外界最新获知,朱承志已在上个月25日被正式拘捕,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网民并上传了逮捕通知书。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