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

爱思想 | 郭世佑:“飞鸟相与还”

郭世佑:“飞鸟相与还” ——在“晚清中国社会变革与日本”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评 标签: 晚清 社会变革 日本 ● 郭世佑 ( 进入专栏 ) 主持人晓东教授、会议发起人廷江教授及各位学者: 感谢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盛情,参加由中日两国学者专题讨论近代中日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发起人、清华日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廷江教授作为资深的旅日学者,既是国内已故学界前辈胡绳先生、李慎之先生都很看重的学者,也是热心为同辈服务的老朋友,我几乎每一次到日本做学术交流时,都能享受廷江兄千方百计的安排和接待,他还多次屈尊,亲自做我的翻译。这次研讨会是他下令要来,还给我在闭幕式上作综合评论的任务,那就无论怎么忙,也不好再推。我的评论如果以这两天各单元的高水平评论与对话作为坚实的基础,就没有什么顾虑和压力了。有主持人李晓东教授与清华大学王中忱教授壮胆,我的发言也就轻松很多了。 首先,我应该表达两份歉意:一是我没有来得及提交论文,很不礼貌;二是虽然到会了,昨天下午还在逃会,参加城里的一个课题论证会,搞别的客串。尽管我还是有一点“先见之明”,我对廷江教授交代过:如果不来,会对不起他;如果来,也会对不起他,因为已经承诺另一个朋友,需要中途抽身兼顾那个论证会。对此,我真的很抱歉。 翻开本次研讨会的论文资料册就知道,来自日本的学者提交的论文占绝大多数,中国本土的学者却只有南开的刘岳兵先生与清华东道主刘晓峰先生提供了论文,这无意中就反映出中外大学体制的差异。无论在日本,还是在欧美国家,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除了授课,就是专心做你的研究,这就是你的“主旋律”,不会叫你干别的事情,更不会有那么多与真学术无关的会议和评比活动。 个人以为,本次研讨会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也可以说是研讨会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小而精;二是实而新。 先说第一个特点:小而精。与会正式代表仅20人左右,会期仅两天,每个学者都有充分表达学术意见的机会,而不是走过场,我总觉得,这样的研讨形式最值得提倡。衡量一个学术研讨会是否成功,成功的程度如何,也许并不在于请了多少国家的学者,请了多少人,其中有多少学术大佬,喝了多少茅台,而是论文、报告、评论与对话的质量。我有幸参加过今年5月在香山饭店举行的另一个国际研讨会,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建所60周年的国际盛会,开得很成功,在我看来,这次研讨会的学术水准可能并不低于5月那次的平均水准。当时,我还奉命评论过某个分场5位学者的论文报告,报告的主题都与近代中日关系有关,其中还有一篇是英文论文,恕我直言,至少那个分场的论文平均水准不会高于本次研讨会,更不会超过上午两位旅日学者的报告——陈力卫先生对梁启超《和文汉读法》的解读和陈继东先生关于梁启超对日本武士道的引入、变化过程与实效的系统梳理,也不会超过昨天另一位旅日学者姜克实先生对日本战前与战后亚洲主义思潮的源流、类别、特点及实质的现场报告。 在本次研讨会上,有的学者虽有论文,但根据讨论的需要,并不按照文本的理路来报告,而是提纲挈领,随时展开,报告比文本更丰富,更富有智慧,例如李廷江先生;有的虽然没有提交论文,但报告起来同样清晰和饱满,例如姜克实先生。 再说第二个特点:实而新。本次研讨会有4篇论文紧靠主题,围绕晚清中国的变革,“小题大做”,尽量用资料来说明问题,其中两篇是日本军制对晚清张之洞军事新政的影响,另有两篇是关于晚清法制与法律人才的培养,无论从论题的选择,还是资料的挖掘,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同研讨会的主题“晚清中国社会变革与日本”直接相关的论文有些偏少,不过,有些作者与报告人在突破命题作文的局限之后,就晚清以来中日思想文化的源流、词语翻译、两国交往、重要思潮或民族精神,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等方面施展拳脚,收集资料之勤,论证之详,都是值得称道的。 廷江先生在开幕式上指出目前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4个缺陷:一是以结论为主、过程与细节不够;二是以宏观研究为主,具体不够;三是以中国的视角为主,多面不够;四是以本专业的专题为主,综合不够。我很敬佩廷江兄的概括力度,也深有同感。比如,我们喜欢用一些大而无当的概念,喜欢用“东方文化”,“西方文化”,“西方模式”、“欧美模式”,究竟是哪个国家的“西方”,哪个国家的“东方”,欧洲国家同美国是不是都一样,中国同日本、印度、中东国家是不是也一样,只要仔细追问,就会漏洞百出。就资料来说,研究近代中日关系或者日中关系,双方的文字资料与他国的外文资料都很重要,包括我自己在内,国内研究者对外文资料的阅读与运用能力就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障碍。至于研究心态与立场,恐怕也不是毫无问题。仅拿甲午战争来说,中国学者以大国的心态来评论这场战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好像这场战争就不应该败,败就败在李鸿章与北洋舰队不争气,败就败在腐败的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却缺乏对战争双方的综合国力、战争动员乃至国际局势的透彻了解,缺乏多种角度的考察与多种文字资料的运用。窃以为,外语资料的运用不仅与研究能力有关,恐怕还牵涉到研究者的境界。 在我有限的学术经历里,无论是在日本做学术访问,还是这次在北京香山的研讨会上,还是平时与廷江兄等人的私下交谈,从旅日师友的口中,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想做点事情” ,包括昨天的开幕式上,旅日学者刘岸伟先生、陈力卫先生,还有晓东的发言,他们都是这样表达的,东京后乐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每次年会的举杯畅叙与互诉衷肠,也是这么说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能把他们同近代前贤孙中山、黄兴、梁启超、宋教仁等流亡扶桑的身影与情怀联系起来,甚至还能想象在陈天华蹈海之后,宋教仁遥望故国苍茫,彻夜难眠,一边喝酒,一边高唱亡友的遗作《猛回头》的情景。虽然唱者和被唱者都已成为彪炳史册的伟人,今天的书呆子已无法同他们的风采比肩,但是,彼此的爱国情怀都是相通的,没有厚薄之分,只有先后之别。再说,正是无数无名的山峦,才托起了黄山、泰山的伟岸,即便是最出色的伟人,也不是以单枪匹马的神奇杀出一条成功之路,不同时代的人还会有不同时代的报国之道。近代古巴的民族英雄何塞•马蒂(José Julián Martí Pérez)说:“虚荣的人关注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关注祖国的事业。”我坚信,那些想为国家做点事情的人,包括旅日归来的在座各位,都是光荣的人,而不是虚荣的人。 正是基于这样的确认,我有四点期待: 第一点期待,我期待日文阅读能力与文史基础都很好的旅日学者有计划地把近代日本的官方文书、档案,双方日记、书信,报纸整理和翻译出来,分批出版,这对于推进中国近代史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都是功德无量的。英国历史学家罗素(B.Russel)说:惟有历史文献才包含着有关实际上发生过什么事情的证据,一部文献就比五十部历史书更有生命力。完全可以设想,当成批的近代日文资料整理出来时,它的价值肯定不会低于近年来《蒋介石日记》的揭秘。 第二点,我期待旅日师友能像日本前辈史家狭间直树教授主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梁启超:西洋近代思想受容と明治维新》一样,遴选学者,集中主题,地毯式地收集资料,有计划地发表学术精品。窃以为,本次研讨会上就有好几位学者已大致具备狭间先生所率团队的学术素养,只要齐心协力,组织起来应该不难,学术的高峰,原本就是为了攀登而不是为了仰望而准备的。攀登高峰肯定会有困难,那也不要紧,德国诗人歌德(J. W. Goethe)就说过,流水就是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何况,我们还可请求日本的本土学者给予指点和支持。 第三点,我期待在座的学者支持我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与近代史、法律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欢迎各位到我校作学术讲演,开坛布道。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让政法大学的本科学子切实了解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日本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日本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真实动向,尽力化解当代大学生中的狭隘民族主义与盲目冲动,引导理性的思考,塑造世界公民。中国这么大,人口还这么多,如果光是愤青成堆,而没有世界公民的基本储备,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很难放心的。 最后一点期待,明年既是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又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期待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明年为校庆百年献礼的辛亥百年学术研讨会汇聚更多的中外学者,在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近代中日关系等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廷江教授说过,本次研讨会就是为明年热身,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明年的相聚。 各位学者:昨天与今天、明天是一条无法斩断的因果链,历史却不是未来的绊脚石。就中日关系而言,如果忘记过去,我们不会脚踏实地拥有现在,但如果纠缠于过去,我们很难轻松愉快地走向未来,历史的旧账既不应该是非颠倒,也不应该强加于哪个国族的后人,携手向前才有双赢,才是正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北京的香山就像正在盛开的菊花,恬静而优雅,秋霜过后便是香山红叶,红叶过后便是大地回春,今晚的分别就是为明年的重逢准备的。让我们一同期盼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为百年校庆举行的研讨会,开启新的学术之航,明年再见! 谢谢! ——2010年9月12日于北京香山饭店 (根据录音整理,经郭世佑教授过目,并加标题) 原载《律师文摘》2011年第1期。 进入 郭世佑 的专栏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讲坛 > 人文社科讲稿 > 历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117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严书翰:党的优良传统流失当高度警惕

如果我们漠视甚至容忍局部范围的这种“油水关系”、“蛙水关系”不断腐蚀甚至恶化我们鱼水般的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完全可能出现“水可载舟、水亦覆舟”的局面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如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能想想:我们党有哪些优良传统?如何保持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我以为这是对党的生日的一种非常好的纪念。今天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应鲜明提出:要警惕党的优良传统的流失。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局部范围已经出现了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的情况。所谓流失是指在不知不觉或在丧失警惕性的情况下丢失了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很多,本文仅围绕密切干群关系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我们经常讲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这两者联系密切又有区别。党群关系是通过干群关系来体现并依靠干群关系来保证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正因为如此,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非常重视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密切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我们把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是鱼和水、种子和大地、水和舟的关系。而且认为这个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和克敌致胜的重要法宝。我们经常说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群众愿望、根据他们的创造搞起来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深入延安考察后,把延安干部和群众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精神称之为“东方魔力”。 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在干群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个别地方或单位还是相当严重的。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工作层面的原因时指出,一些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有的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与民争利、侵犯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笔者认为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性的,但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蝼蚁之穴可破千里之堤。 有些群众,把由于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飘浮、不深入群众、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毛病而造成的扭曲的干群关系称为是“油水关系”。有些群众把当地或单位的干群关系称为是“蛙水关系”,严厉批评一些领导干部平时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遇到了困难或问题时才像青蛙一样被迫跳入水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从总体上看,当前党的自身状况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但是党内也还存在着六个方面不适应的地方(即六个“一些”)。其中就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等。如果我们漠视甚至容忍局部范围的这种“油水关系”、“蛙水关系”不断腐蚀甚至恶化我们鱼水般的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完全可能出现“水可载舟、水亦覆舟”的局面。这决不是耸人听闻的预言。 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今天回过头来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苏共党员干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苏联解体前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很能说明问题:1990年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等的却占85%(《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6年第70期)。一个被人民群众认为并不代表他们利益的党,不管它以往的历史多么辉煌,它的最终垮台也是在必然之中的了。 今天为什么要鲜明地提出“警惕党的优良传统的流失”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们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地位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两个转变、四大考验来概括。两个转变是指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四大考验是指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 这些变化一方面使我们党能运用更多的手段和资源来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党员干部面临着脱离群众甚至经不起权力利益诱惑而蜕化变质的危险。正如党的十六大指出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也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群众工作和联系群众的形式、方法和机制等也要相应发生变化。积极探索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但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密切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决不能变。 在找出并剖析了一些地方或单位出现干群关系疏离甚至对立的原因之后,我们就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加以克服和防范。当然这些对策应该是多项的,而不是单项的。比如,需要制定思想理论、体制机制、选人用人和作风意识等方面的对策。在这些多项对策中选人用人即选拔干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对策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 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江泽民认为,对于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他还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上述高屋建瓴的论述,都是从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尤其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得出的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结论,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美国学者大卫·科兹提供的这份资料发人深省:1991年,美国有一社会调查机构对苏共政治局成员和苏联精英阶层做了一次关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卷调查,结果有77%的人完全支持搞资本主义。大卫·科兹在研究苏联解体过程后得出结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来自苏联领导层。 芳林新叶推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自然界里的规律,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规律。我们又将面临新一轮整体性的新老干部交替。仅2011年,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先后要进行四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各级党委应有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政权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做好选人用人即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 总之,提出要警惕党的优良传统流失这个令人警醒的命题,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要有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忧患意识,进而对党的建设状况的忧患意识。这样的精神状态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极端重要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说忧党,首先要严肃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从而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把党建设好。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崇尚学习”公众满意度最高 “密切联系群众”流失状况最重    重要调查结果: ★“崇尚学习”传承情况受调查者满意度最高,为68.5%; “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最低,仅为35.6% ★ 对“党的优良传统”,选择“知道一些”的占受调查者的53.2%, 选择“非常清楚”的占10.5% ★53.9%的受调查者认为“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5月20日—5月26日,共6天 调查人数:4380人 样本构成:1.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3175人(党政干部 1320人,普通群众1855人) 占总人数72.49% 2.网络调查 1205人 占总人数27.51% 样本分布:广西、浙江、内蒙古、江西、黑龙江、北京、上海等7个地区 数据统计:按照党政干部、网友、普通群众各占权重40%、30%、30%加权处理, 误差率为正负3% 哪些优良传统在流失 “密切联系群众”,受调查者满意度仅为35.6%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党的优良传统传承情况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满意程度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五级)。 调查结果显示:“崇尚学习”,受调查者满意度最高,为68.5%;“密切联系群众”,受调查者满意度最低,仅为35.6%。其他几项满意度的依次排列为:“理论联系实际”,满意度为63.2%(其中非常满意16.2%,满意21.8%,较满意25.2%);“批评与自我批评”,满意度为53.4% (其中非常满意10.4%,满意19.7%,较满意23.3%);“为人民服务”,满意度为45.4%(其中非常满意7.9%,满意14.2%,较满意23.3%);“艰苦奋斗”,满意度为38.8%(其中非常满意 7.7%,满意14.5%,较满意16.6%)。 以上满意度得分及排序说明了什么?从整体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坚持、传承与创新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因为公众虽然对每项传统满意度有高有低,但整体满意度超过50%以上;而从具体每项传统来看,则呈现出选择性“传承”情况,即与党员干部个体成长相关的传统传承状况较好,如崇尚学习(满意度为68.5%)、理论联系实际(满意度为63.2%)等;而与权力制约等相关的选项传承状况相对较差,如“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仅为35.6%。 可以说,以上调查结果也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的现实情况。近年来,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央政治局带头不定期集体学习,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称赞。党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并提倡注重调查研究,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有关“中国经济奇迹”的讨论相当热烈,从一个方面表明了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崇尚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肯定。 “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均不足50%,凸显了当前干群关系的严峻现实,给人以警示。 “党的优良传统”认知程度如何 选择“知道一些”的占受调查者的53.2% “您知道我党有哪些优良传统吗?”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知道一些”的占受调查者的53.2%,选择“不知道”的占20.7%,选择“没啥优良传统”的占15.6%,选择“非常清楚”的得票率最低,仅占受调查者的10.5%。 调查结果显示,对党的优良传统受调查者的认知度虽然较高(占总63.7%),但大多仅“知道一些”,“非常清楚”的仅占一成左右,甚至还有近两成的受调查者认为“没啥优良传统”。这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的优良传统,其宣传和教育从未间断,已经内化为党的一种行为模式和价值追求,尤其是在老一辈共产党员身上,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表现尤为明显,应当说,优良传统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但对一直在我们身边的东西,我们却认知不够,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当严肃而紧迫的问题。 有接受人民论坛记者调查采访的官员反映,党的优良传统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娱乐化”、“庸俗化”的现象,“党的组织生活本来是深入学习党的优良传统的课堂,可在基层,个别单位将组织生活简单化,读读报、聊聊天,甚至变成了传小道消息、讲笑话段子的地方”,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自然深入不下去。 今年年初,人民论坛杂志对当今中国重大思潮进行了问卷调查,“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新左派”等思潮公众的关注度较高,在社会上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对党政干部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的影响不可低估。 对待党的优良传统,公众态度如何 47.3%的受调查者认为优良传统“有必要多提多讲” 当前,我们看到,一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缅怀党的优良传统,对传统回归充满期待;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提到“党的优良传统”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47.3%的受调查者认为优良传统“有必要多提多讲”,17. 6%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优良传统的宣传“说教味太浓,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20.5%的受调查者认为优良传统对他们而言“很空,没什么实质意义”。还有14.7%的受调查者对此“不知道说什么好”。由此可见,将近50%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多提多讲”党的优良传统,而约35%的受调查者认为,优良传统对于他们而言,太空泛,而对于优良传统的宣传则“宣教味太浓,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以上数据与我们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认知度调查结果并不矛盾,这两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公众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态度。 复杂社会心态的背后,原因何在?人民论坛记者通过专家采访和相关调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伴随着社会快速变迁,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价值追求多元。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现代社会,部分群众认为“已经过时了”。其二,党的优良传统宣传方式方法不够创新,尤其是70后、80后、90后一代,自身没有经历过复杂环境的考验,对党的优良传统难有切身的感受,如何让党的优良传统在年轻一代身上入脑入心,创新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其三,一部分党政干部的作风,与优良传统的要求背道而驰,致使老百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    流失状况究竟怎么样 53.9%的受调查者认为“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令人担忧 21.3%的受调查者认为,对流失状况“非常担忧”,32.6%的受调查者选择 “担忧”,选择“一般”的占到19.7%,认为“基本没有流失”的占9.8%,另有16.6%选择“说不清楚”。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总计达53.9%的受调查者对“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持“担忧”态度。 因对“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流失的不满,有人用“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来嘲讽那些忘本的官员。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如何理解受调查者对于党的优良传统的流失情况所表达出来的“担忧”呢?专家分析,这表明一方面党员干部队伍所表现出来的贪污腐败、捞权捞钱、脱离群众等不良风气的确令老百姓失望;但另一方面,失望源于期望,期望越高失望才会越大,老百姓对于党的感情还是深厚的,他们期待这些党的优良传统能够传承下去,而不是继续流失。武汉大学教授储建国指出,“现在大家的目标似乎都很明确,那就是期待政改,期待民主,期待中国出现清流政治。”    哪些作风背离党的优良传统 45.9%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贪污腐败,以权谋私” 对于“背离党的优良传统的不良作风,哪项最令您反感”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45.9%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贪污腐败,以权谋私”,选择“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占42.6%,“办事拖拉,官僚气重” 占38.7%;此外,还有34.9%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讲政治,信仰缺失”,28.2%的受调查者选择“独断专行,作风粗暴”,选择“不守法纪,官官相护”占22.4%,3.5%选择“其他”。 从整体上来说,建党90周年来,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传承与创新自己的优良传统的,但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后,有些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优良传统流失或丢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部分党政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背离党的优良传统的不良作风。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熊光清认为,由于中国强烈的“官本位”传统和中国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官僚主义作风已经明显抬头,个别领导干部养成了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饱食终日的生活作风,使党的优良传统延续面临很大的困境。 党政干部丢掉、“背叛”优良传统,群众对党也就会疏远、淡忘。为此,治理以上不良作风,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    传承面临怎样的挑战 58.4%的受调查者选择“社会转型存在较多制度漏洞” 人民论坛杂志问卷调查中心在征求多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信仰缺失、制度因素、党的地位转换以及优良传统自身发展演进规律等谈论最多、最认同的几个方面设置选项,调查公众对传统传承面临挑战的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58.4%的受调查者选择“社会转型存在较多制度漏洞,给一些党员败坏风气创造了条件”,排第一位;46.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党的地位比较牢固,一些党员不再有危机感,也不再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排第二位;“优良传统缺乏新的时代内涵,难以令人自觉接受”,选择这项的受调查者占41.5%,排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选择“一些党员的党性和信仰缺失,惟利是图”的占35.17%;另外有6.9%的受调查者选择“其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受调查者对于优良传统传承面临的挑战,首先指向制度层面,最后才是党员的信仰缺失问题,这反映出受调查者对于党的优良传统面临挑战的认识相对现实和理性。 1980年代,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时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当前的党风问题的好坏,关键不是自律,而是解决他律的问题。” 这都反映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但只强调制度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认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引发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包括社会价值、理想、人生目标、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在内的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生长力量才能得以解决。”但是信仰的重建是更加任重道远的事情。    怎么传下去 对于“唱红”,正反观点各占三成多 当前,各地“唱红”活动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引发了社会激烈争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党的优良传统怎么了?去哪儿了?到底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 您如何看待“唱红”活动?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34.53%的受调查者认为“唱红”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很好的做法”;37.65%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代变了,唱红已经过时了”;而44.12%的受调查者认为“唱红是一种宣传纪念活动,没必要大惊小怪”,另有14.71%的人觉得“不好说”。 以上调查数据反映出公众对于“唱红”的几种心态,四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视其为“宣传”,正反观点各占三成多。这从一个方面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如何传下去所面临的争议和社会舆论环境。 有专家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文化建设,鼓励加强文化建设的各种探索和创新,不应随便“贴标签”。也有专家认为党的优良传统传承问题,应当加强“他律”,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制度上防止党员干部的腐败堕落和偏离党的优良传统行为。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芸 杜美丽) 那些不能忘却的优良传统 一、 理论联系实际 从1930年写《反对本本主义》,到1937年写《实践论》、《矛盾论》,到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党内的教条主义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正是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经过延安整风,在全党,首先是在高级干部中间,形成了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肯定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学风问题,并带领全党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应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放在第一位。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二、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反复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要求“全党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 江泽民同志也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时刻警惕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进一步说明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 毛泽东同志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害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能不能经常地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一身正气的重要尺度。” 胡锦涛同志也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四、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党执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背景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他强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一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过程,是贯穿于这一漫长历史阶段始终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1997年,江泽民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2002年末,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重视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和成功,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全党同志“都要进入这个无期大学”。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把我们党从农村进入城市称为“进京赶考”,为了“考个好成绩”,他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学会做城市工作和经济工作,加强执政党建设。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江泽民要求全党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号召人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至此,建设学习型政党正式成为我们党建设的重要目标。 ……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中国广电总局批革命剧娱乐化太离谱

中国广电总局发出通知,批评目前有些电视剧披着主旋律的外衣,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日战争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太离谱,将不会获得“备案公示”。 中国的《山东商报》星期二报道,中国广电总局最近发出《关于2011年5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批评个别电视剧剧目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日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并表示,这些电视剧将不会被“公示备案”。报道说,中国有专家指出,革命剧娱乐化倾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电视剧以描述抗战等主题为外衣,实际上却是青春偶像剧,甚至是武打剧。报道列举了一系列有争议的电视剧案例。如不久前开始播映的、被网友称作“神作”的《抗日奇侠》,其实就是一部神话抗日武侠片,开始播放后就引发追看和争议。剧中人物个个都身怀绝技,什么绵沙掌、鹰爪功都派上了用场,不但日本鬼子被打的稀巴烂,就连日军的枪炮也不在话下。虽然看着很过瘾,但这种古龙剧的情节,神话似的拍摄手法让不少观众大呼“太离谱”,是用充斥暴力和男子汉气概的作品“为祖国母亲添礼”。 另一部引起争议的电视片是《中国1921》。该片以青年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的发展经历为主要线索,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然而引起观众追看的最主要的因素却是剧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剧中的杨开慧热情、奔放,上演“女追男”的戏码。有观众提出质疑:那时期的人,爱得有这么张扬吗?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大陆目前的影视作品内容和质量都比较低俗,情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中国的高级文化受到严密控制了,但比较低级的娱乐性文化它就商业化不怎么受意识形态控制。在历史真实性上确实有离谱和夸大的东西。比如很多的古装戏,颂扬满清很离谱的,但是官方都不管。中国的影视工作者包括编剧、导演在内,文化水平都不高。至于像张艺谋这样的人也都是胡来的,他们都缺乏历史诚实,他们都不请一些人给他们在知识方面、常识方面把把关。我觉得这也是跟中国缺乏一个独立的、严肃的批评有关系。中国的这些影视评论文章大部分都是关系户写的、吹捧的、不是很中立的。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东西很是真,因为中国很多东西都不自由。历史剧它应该不违背历史真实才对啊。你可以有想象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但是你不能明显地违反历史。中国完全不在乎你知道我胡来,我就是胡来。” 就中国广电总局的通知,山东师范大学电影学教授姜静楠表示,在中国,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化倾向,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当局现在通报禁止其实有点晚了。早在2009年,革命剧娱乐化的倾向就达到了一个顶峰,一些红色谍战剧,很多都在表现三角恋,四角恋,已经突破了革命剧的底线。姜教授认为,革命爱情片不能太离谱,像那种动辄就表现革命者三角恋、四角恋的所谓“革命爱情”是不可取的。 海外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廖天琪认为,目前中国的电视剧虽然数量多,但质量低下,历史电视剧缺乏起码的历史真实性: “中国每年制造的电视剧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影视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它的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这种意图。多产绝对会影响到它的质量。有一些质量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坏。我就发觉中国有一些历史剧,根本的史实都被扭曲了,乱篡改历史,这种事情是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电视剧里面的。我认为由国家统一来做这样的决定,什么可以演,什么不可以演,这就涉及到审查的问题了。” 2010年中国电视剧论坛曾透露,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每年生产将近1万5千集电视剧,真正能播出的有8千多集,大约有一半的电视剧不能播出。与中国相比,美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为8000多集,韩国为2000多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财新网 | 如果谢朝平构成非法经营罪

【财新网】(记者 秦旭东) 在有关谢朝平案公开报道以及记者采访获知的事实基础上,仔细研究现行法律法规,突然感到毛骨悚然——如果谢朝平构成非法经营罪,以此标尺打量当今中国之现实,不仅友邦人士要“莫名惊诧”,国人更将惶惶不可终日。 谢朝平以退休检察官之身,在知天命之年移居北京,到检察日报旗下媒体做记者,采访渭南移民问题的封面报道被“和谐”。他之后三年间先后六次赴渭南自费采访,写成报告文学作品《大迁徙》,通过《火花》杂志增刊的形式出版,却落得身陷囹圄。 查究渭南警方的逻辑——增刊未经批准,作品被认定为“非法出版物”,作者构成“非法经营罪”。且不论警方以“人口普查”之借口闯入民宅,无证拘捕和搜查的行径,先来看看现行法律如何织就警方跨省抓捕的“出师之名”的。 中国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等自由。但宪法之下,目前尚无《出版法》,只有效力等级为行政法规的《出版管理条例》,以及效力等级再次之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仅从法律名称可见,关于自由之保障的法律法规虚缺,而关于管理的法规相当严密完备。就增刊的管理而言,据《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每种期刊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但出版增刊,“应在申请报告中说明拟出增刊的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经其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批准的,发给一次性增刊许可证。” 《大迁徙》作为《火花》的增刊出版,未经报批许可是确证无误的。它显然“违规”,但距离“非法出版物”还有多远? 先来看《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其第二十六条从内容上界定了“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即使以最严格的标准来勘究,谢朝平的书调查现实、反映民生,完全符合政府倡导的主旋律,毫无非法的内容。 除此“红线”之外,该条例只是在第五十五条规定的罚则中提及“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业务,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者伪造、假冒报纸、期刊名称出版出版物”三类应处罚的情形。 《火花》杂志社是合法合规的出版单位,《大迁徙》的出版除了前述“违规”的程序瑕疵之外,并无其他过错,即使问责,顶多不过是警告、罚款之类的行政处罚,且责任主体应当是出版社,而不是作者。 然而,渭南警方动用的是“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这是一个因为容易被滥用而被诟病多年的“口袋罪”。不仅如此,渭南警方引用的还是这个罪名中的“口袋条款”——“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按照最高检和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需达到一定金额以上,或者虽未达标,但两年内屡犯,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才可立案;另外,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也要达到相应标准才可立案。 而这些行为要构成犯罪,无一例外均需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对此有详细界定。如果仅有增刊未经批准这一“违规”的瑕疵,渭南警方的构陷,逻辑太过牵强,恐怕他们都没法说服自己。 但有一个危险的细节值得关注,按照《火花》出版社目前的说法,谢和杂志社之间协议约定的印数为500册,但谢的家人、律师等的说法则是,按照之前的协议,印数为一万多册,实际出版印数也是一万多册。谢的家人还透露说,《火花》杂志社于曾要求谢朝平倒签一份协议,倒签协议中注明的印数仅为500册,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大迁徙》已经正式出版并印刷一万多册。他们认为,这是在警方和山西出版管理部门的压力之下的结果。 照此,谢朝平未经批准擅自多印上万册图书,“非法经营”的罪行“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山西出版管理部门做出《大迁徙》为“非法出版物”的鉴定,渭南文化执法部门对运至渭南的书籍予以查封,然后警方出动拘捕作者。如果证据和事实可以如此构造,将是怎样可怖的情形? 中国现行的出版发行制度之严苛,法规规章之严密,如前所述,而且很多概念含混不清,任意解释的空间极大。而现实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出版行业日渐繁荣,出版管理体制改革也方兴未艾。由于制度远远落后于实践,现实中几乎每一个进步的举措,无疑都是在冲撞和推挤纸面上的法规“红线”的基础上实现的。 例如未经批准而出增刊、出“副刊”,以“内部资料”等名义实际出版,以及以书代刊、以刊代书等做法,包括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设计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情况,看起来都是违反现行规定的,但在现实中却比比皆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像以刊代书、以书代刊等被禁止的行为,“据我了解现实中好像这种情况还是挺多的。” 有业内人士说,只要内容不触“红线”,一般不会受到特别关注,因为出增刊而查处的事例很少听说过,“一般没人举报就没人管”。因为要是严格遵循规定的话,这个行业就“没法干”了。 法律设定的“红线”,应当是绝大多数人均可据守的底线,如果这个底线会造成普遍违法的现实,那就应该改进法律和制度,而不是削足适履。实际上,近年来的文化出版体制改革,就在这个方向上有不少进展,比如出版社的企业化改制等。 法律不能成为执法者选择性适用以钳制言论的工具。而像渭南这样,拿着本已落后的法律法规任意解释,甚至滥用权力构造“证据和事实”,如展江教授说,是“以刑事手段来对付一个作家的正常表达”。 如果谢朝平构成非法经营罪,我们将人人自危。■ 相关新闻: 【每日一评】“非法经营”还是“非法抓人”? 2010年09月03日 两兄弟介绍卖肾被诉非法经营罪 2010年05月26日 保监会查处“恒亚迪”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2009年03月17日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

零八宪章》月刊:就“茅于轼讨毛事件”致“左派”

向一切认真反思文革、认真总结“毛时代”经验教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持守良知的中国良心人士表示我们的敬意和敬礼!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