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苗蛮子 | “忐忑交警”、制服与人性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2)  | 标签: 时事观点 陕西商洛三名协警上班休息期间拍摄模仿《忐忑》歌手的视频,视频中多次出现怪异搞笑的表情。“忐忑交警”因此走红网络,但这同时也改变了3名协警的警旅生涯。8月15日,他们被商洛市交警支队商州大队予以辞退,原因是“不遵守纪律,私自拍摄视频,已经严重影响了交警的形象”。 对于“忐忑交警”的行为,尽管有网友指责他们影响了交警的形象,但这种非议并没有完全一边倒。也有许多网友认为无伤大雅,而对协警被辞退表示惋惜,认为这种处分太重。 从网络舆论来看,所谓的“严重影响交警形象”问题,至少言过其实。或许,三名协警确乎违反了规章制度,但最多批评教育,而今却直接将人辞退,显然矫枉过正,有失公允。如此惩戒,充满了浓厚的人治意味,发挥作用的只能说是长官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名协警自拍搞怪视频,与其说是影响了交警的形象,不如说是影响了权力的形象。 引人深思的是,交警的形象该是怎样的?难道该是每天24小时板着脸孔、不苟言笑,才能体现交警的威严?这显然是一种陈旧的观念。交警是人,而不是执法机器。即便是在执勤过程中,交警也并非一定要以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示人,大可以亲切一点、人性化一些,所谓“柔性执法”。更何况,这三名协警是在上班休息期间所为,并没有影响正常工作。“忐忑交警”不过是根据歌声模仿歌手的口型、节奏,并附带一些搞笑的表情而已,这显然是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而并无伤大雅,又谈何“败坏警察的形象”! 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忐忑交警”不但无损于警察的形象,反而为其增色不少,并释放了某种积极的信号。警员上班本就枯燥无聊,下班后的生活同样单调,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难免不感到压抑,搞不好还会影响工作效率。而“忐忑交警”的行为不啻于一种较好的减压方法。在另一方面,“忐忑交警”所体现出来的娱乐大众的精神,不但没有给警察形象抹黑,反而使其更加人性化,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让人颇感亲切。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警用休息时间娱人娱己,何尝不是“为人民服务”呢? 说到底,交警(或警察)的形象,是建立在其公平、公正、透明而严格地执法上。具体到执法过程中,就是不能搞选择性执法,比如只专为领导服务、对民不对官、对违规特权车视若无睹等等。交警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在公众心目中最好的形象。至于在执法方式和管理上做到人性化,无疑是锦上添花。而这,既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也应是僵硬的制度变革的方向。 “忐忑交警”的遭遇,凸显出了制度与人性的冲突。确切地说,三名协警是他们那一身制服的牺牲品。无可否认,交警身上的制服,是一个制度体系的严肃性与存在的表象,往往意味着“看得见的政府”。但如前所述,制服与个性并非水火不容、二元对立。制服,说到底仅是一种身份符号,而不能将人性遮掩,将个性扼杀。充分尊重人性的制度,制度才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制度的效果才会最大化。制度一旦失去人性基础,注定会被时代所抛弃。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0 ) “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老外与俑体亲密接触是“学术研究”? / 2011-08-22 23:49 / 评论数( 3 ) 慈善总会不妨改名为“避税组织”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慈善总会不妨改名为“避税组织”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2)  | 标签: 时事观点 无锡尚德“捐赠门”事件继续升级,慈善背后的“暴利争夺战”遭层层刨开。已被免职的罗凡华再爆料,称中华慈善总会开免税发票有附加条件,“得再给慈善总会现金捐赠”,对方才会放松审核。在2009年与2010年间,慈善总会分别向尚德公司出具了3200万、1750万的减免税发票,相对应则收取了8万元、5万元的现金支票。对此,慈善总会17日仅承认罗凡华此前提及的5万元捐赠,是按3%左右提取的管理费,完全“合规”,不存在所谓的“潜规则”,罗凡华是在歪曲事实。 所谓“潜规则”,本来就是上不了台面、有事实却很难有证据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又往往是垄断组织所享有的特权,其同时也掌握着“潜规则”的话语权。因而,即便“潜规则”被捅到台前,掌控者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比如,对于3%左右的管理费,犹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曾公开表示,公众捐款不提取管理费。反正黑白都由自己说了算,即便是黑白颠倒、自相矛盾,公众又奈若我何! 的确如此,时下发生的诸多沾带官方色彩的丑闻,公众舆论与涉事方无不呈现出一种“鸡同鸭讲”的话语鸿沟,并已然形成一条“质疑—否认;再质疑—再否认”的恶性规律。官方技艺娴熟地消解着公众舆论的压力。若干个回合后,结果只能是,涉事方以最小的代价或零代价凯旋而归,而公众则由愤慨陷入麻木状态,或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消遣种种尴尬的现实。 列宁曾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但只有内部的利益链出现千疮百孔之时,才会有这个效果。如果堡垒只出现零星的病变,并无碍大局,况且,其修复能力本身就足够强大。而罗凡华之于中华慈善总会,就是这种官办慈善堡垒中的一个病变因子。对于罗凡华这个“叛徒”,刘国林公开发文,指责罗凡华“背离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应该结束了……”而总会一位负责人则称,官方将列举一系列证据,来证明罗凡华是在歪曲事实。“组织”对“叛徒”不屑一顾,在这里展露无遗,由此可见利益堡垒的坚不可摧。 很显然,偶尔发生的“狗咬狗”小概率事件,难以撼动官办慈善组织的垄断地位。相反,即便是深陷信任危机的泥潭,依然难见官办慈善机构自我净化的诚意,“行政化”的大门仍然紧闭。对此,人们呼吁用脚投票倒逼其改革,或干脆判其死刑。这从目前各地官办慈善机构连连曝出捐款数额甚微来看,的确收到了明显成效。 但此次慈善总会“发票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众的“倒逼”将被消解于无形。事实上,无论是红会借公益搞房产开发,还是红十字博爱借慈善卖保险,抑或是“发票潜规则”,无不说明:没了公众的捐款,官办慈善机构照样有生财的门路,甚至依然活得很滋润。比如,慈善总会在成为企业避税之所和企业资金蓄水池的同时,也为自身找到了一条“活路”,可谓权力和资本的“双赢”。 官办慈善机构的变异,既在于其垄断地位,更在于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甚至有意纵容。若再坐视不管,“捐赠门”对于广大企业和其他官办慈善机构来说,不啻于一个好消息。既然“姥姥”如此爱护“孙子”,夫复何言!只是,官办慈善机构不妨光明正大一些,最好改名为“避税组织”,而别再玷污“慈善”!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0 ) “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老外与俑体亲密接触是“学术研究”? / 2011-08-22 23:49 / 评论数( 3 ) “忐忑交警”、制服与人性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老外与俑体亲密接触是“学术研究”?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3)  | 标签: 时事观点 近日,一组照片在微博上流传。照片的内容是几个外国游客进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内参观并用闪光灯拍照。网友质疑其为何有“特殊待遇”。 管理部门回应称进入坑内的几名外国游客系来自美国史密森学会的专业团队,和兵马俑博物馆在展览方面有很多交流。 老外进入一号坑内拍照游览之事,其实算是“旧闻”:博主说,这组照片拍摄于去年10月18日下午三点左右。不过,这对于公众来说,也算是新闻,毕竟其中包含有公众欲知而又未知的要素——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有着严格的保护措施,怎能让几个外国人随意进入呢?更何况,俑坑内明明竖立“严禁翻越”的警示牌,而且当时修复人员就在旁边工作。 警示牌形同虚设,工作人员视若无睹,国人只能远观而老外却可近玩,面对围观群众的谴责,“老外露出淡定而高贵的笑容”……如斯情形,令人不免联想起那块耻辱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反差如此明显,莫不让国人蒙羞,而令“友邦”欣喜!其实也不必奇怪,我们向来就是这样,出口的商品总比内销的要好,对待老外总有这样那样的超国民待遇,而对待自己的同胞总是那么苛刻。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保管部主任赵昆称,这是专业团体在进行学术研究,而且“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会出现触摸文物的行为”。虽然不必如一些网友那样给赵昆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但也至少反映其对所谓的外国专家过度迷信的一面。 史密森协会的确是美国著名的博物馆机构,其与兵马俑博物馆也确乎有过“很多交流”。但这并不能因为其名头响以及双方多次交流,就可以破坏游戏规则,突破观赏文物的“禁区”。虽然,从宏大的角度来说,兵马俑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学术研究无国界,但文明的载体却是有国界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学术研究,也不能以破坏或占有他者的文物来实现,否则这与强盗赤裸裸地抢劫并无二致。 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员”是否在坑内做“学术研究”,又是否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要看其具体的行为,而不是看其表面的名头和嘴上的说辞。从这组照片上来看,进入场地的几名外国人也并没有戴手套等护具;有的手拿矿泉水瓶,站在兵马俑旁合影留念;博主称,老外“拍完了忙着看照片”。而其中有一位女士身体的一半已没入兵马俑中。虽然照片只显示其背部,其肢体是否接触到俑体尚未可知,但如此近距离地合影,显然难逃抚摸俑体之嫌。凡此种种,所谓“专业素养”、“学术研究”,一切皆是神马浮云。 所谓的“学术研究”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幕,目前尚未可知。但此一事件也折射出了文物管理者文保意识的淡漠,同时也汇聚了社会公众对兵马俑保护问题的焦灼心态。兵马俑作为全民族共有而极易损毁的文化财富,容不得丝毫闪失。期待兵马俑的管理方能以此为鉴,做好文物的守护者。否则,一定会像故宫那样,“门”会越开越多!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3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0 ) “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慈善总会不妨改名为“避税组织”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忐忑交警”、制服与人性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记者在山东潍坊、莱芜等地发现,很多农村小卖部成了假劣食品专营店:“德芙”巧克力仅售1元,“臭干子”牌辣条已发霉变质,果冻胀袋漏水……批发商坦言:“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而工商部门表示,由于人手不足,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 不必如记者般诧异地“发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城市尚且事故频发,甚至早已“烂透”,何况农村地区?新的动向不过是,由于近年来城市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打击力度,无良商家在城市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于是将黑手伸向了农村,从而使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农村食品安全雪上加霜。 但凡生长于农村的人都清楚,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沉疴已久,已然成为一种“常识”。事实上,在农村地区,又何止于食品,诸如日用品、农产品等等,莫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乐园。如果说,小孩吃的是劣质零食,那么大人用的洗发水、牙膏,喝的瓶装酒,也无不被贴上一个“假”字。而且,像潍坊、莱芜这些经济相对较好的东部农村地区尚且如此,你就不难想象到,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该是何种状态! 这对于来自中部省份一个偏远山区的我来说,想起来真是很沉重。在我老家,像果冻、辣条、冰水袋、豆腐干、小干鱼这些零食,几乎都在1元以内,甚至一两角钱的食品都有。对于很多家境不宽裕的农村孩子来说,能吃上稍贵一些的东西,比如两三块钱的雪糕、娃哈哈,那可是一种幸福。每次回家在被侄儿吵嚷着要买这些东西时,在小卖部旁我总会发觉其他孩子那一双双羡慕的眼神。 大人们一般也会知道,孩子吃那些劣质零食,“没营养,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对于有钱的家庭来说,还可以多花钱买那些认为“贵”就是“好”的东西。但对于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却是颇为无奈的事。很多家庭生活都成问题,增加孩子的零食开支显然是雪上加霜。这并非说穷人家的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在贫困这座大山的重压下,不得不接受这个难堪的现实。 对于农民来说,自然希望产品质优价廉。但对于商人来说,质优价廉的产品,往往意味着其获利空间小而成本大。商人不是天生的慈善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利是其本性。虽说农村市场广大,质优价廉的产品胜在薄利多销上,但在市场监管阙如的环境下,商家必然会舍弃这种费力耗时的赢利模式,而选择“质劣价廉”甚至“质劣价高”的方式来牟取暴利。而至于质优价高的正规产品,农民又往往消费不起。基于这一现实,小卖部沦为假劣食品专营店也就成了必然。 毋庸置疑,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乐园,地方监管部门难辞其咎。尽管农村食品“检测费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确然是实情,但这并非是监管部门“人手不足,管不过来”而当甩手掌柜的理由。农村地区“问题食品”泛滥成灾,成为“监管盲区”和“被遗忘的角落”,显然与监管者放任自流不无关系。所谓“管不过来”,其实是“不想管、不愿管”。退一步讲,就算是人手不足,但也可抓住要害,重点监管,比如重拳整治城市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这个重要源头,专供农村的“问题食品”也就失去了集散地。 不过,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只是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其背后是农村消费低迷、农民购买力不足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多年前,李昌平上书总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至今远未过时。应当看到,当前多数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甚至贫困状态。正是贫困,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让农民消费不起“城里的货”。 因而,对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监督发力,去掉监管盲区,给农民打造一个干净的消费环境,更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如此,才能消弭“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这种刺痛人心的城乡消费鸿沟。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老外与俑体亲密接触是“学术研究”? / 2011-08-22 23:49 / 评论数( 3 ) 慈善总会不妨改名为“避税组织”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忐忑交警”、制服与人性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1)  | 标签: 时事观点 四川巴中市巨星演唱会组委会近日宣布,“2011巴中劲歌金曲巨星演唱会”被迫延期。组委会称,延期原因主要是演唱会票房遇冷和安全隐患。据悉,本次演唱会最高价1280元,最低价格160元,售票半月仅出售不到10万元门票,为演员出场费的十五分之一。 组委会所谓的延期原因中,“安全隐患”当然是假,“票房遇冷”才是真。演唱会没人捧场,何来安全隐患呢?不惮恶意揣度,目前所出售的10万元门票中,也很有可能包含了一部分由政府出资的嘉宾票——毕竟是“巨星演唱会”嘛,地方政府总要邀请各级、各界的嘉宾来助助兴的。这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2004年四川达州万源市搞了一场豪华演出,被邀请的嘉宾及其随行人员,便多达1000人。 当地政府花费150万搭了个台子,演员备齐,只等观众入瓮乖乖掏钱,所谓“政府请客,百姓埋单,明星发财”。只可惜,半个月应者寥寥。“生意”如此清淡,着实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同时也无异于给了地方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消说,所谓的“巨星演唱会”,不过是地方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个注脚。从这个意义上说,“巨星演唱会”实际上是一个“面子工程”,目的在于靠演唱会和名人效益,来提高地方知名度,以利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当然,在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地方长官,通过举办明星演唱会,来满足一种攀附名人、一睹明星风采甚至拥抱明星的私欲。 综观近年来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所举办的演唱会,无不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这面大旗下,整个地方被捆绑了进来。活动所耗费的巨资,要么由地方财政承担,要么通过行政指令搞摊派,将权力之手伸进个体的口袋,进行赤裸裸地掠夺。比如2008年广西恭城县60万元请明星助兴“桃花节”,全县每人须无偿“救济”明星两元钱;而在万源市,则要求每个公务员“贡献”工资的五分之一;更令人心惊的是,2006年,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漳县为举办明星演唱会,竟将高额票价强行摊派到了学生头上! 显然,无论是由财政承担,还是个体“支持”,这种“面子工程”的代价最终都由纳税人来承担。这种劳民伤财的“演唱会”,不过是一场烧钱的闹剧,于原本就穷困的地方经济发展,不仅毫无实际意义,反而让地方财政雪上加霜。轰轰烈烈、名噪一时的演唱会过后,留下的是一地哀伤。 靠名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花费巨资“救济”明星,而置百姓生活于不顾,更是权力伦理的丧失。名人不是贫困地区的救命稻草,形象工程更不能改变贫困的本质。不客气地说,明星除了重复唱一两首老歌捞取天价出场费外加免费旅游一次之外,便毫无价值了。显然,要想发展经济,脱掉贫穷的帽子,还是得把心思放在民生问题上,依靠老百姓,群策群力,寻找适合地区发展的道路。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0 ) 老外与俑体亲密接触是“学术研究”? / 2011-08-22 23:49 / 评论数( 3 ) 慈善总会不妨改名为“避税组织”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忐忑交警”、制服与人性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