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

美国之音 | 维吉尼亚州红酒 拓展美中贸易

改编一句中国流行的广告词,“喝杯红酒,交个朋友,”尽管美中在许多敏感的问题上存有分歧,彼此批评;不过,生意照做,酒照卖,美国地方各州积极拓展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我们要带您看看,维吉尼亚州政府如何成功地,把当地生产的葡萄酒,带入一般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在中国一个很受欢迎的电子订购网,打上“美国进口”的关键字,你可以找到几十万种、美国制造的产品。 *克林顿:扩展美中经贸*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 (视频截图) x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 (视频截图) ​​​​2012年5月4号,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落幕。美中在经济轨道方面达成多项协议,包括提升宏观经济合作、促进贸易投资、以及金融改革等等。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说,自从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几乎增加两倍,美中经贸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也为美中交往奠定基调。她说:“当一个既定强权国家面对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看到的是机会,不是威胁。两国期待扩展双边经贸与投资。” 一方面,美中在军事、人权等敏感议题上你来我往;另一方面,美国地方各州积极跟中国发展贸易。包括维吉尼亚州在内的许多州政府,在中国都设有办事处。 *维州设立中国办事处 积极推销美国产品* Jim Cheng: 维吉尼亚州商贸部长郑叔霆 (视频截图) x Jim Cheng: 维吉尼亚州商贸部长郑叔霆 (视频截图) ​​郑叔霆是维吉尼亚州的商贸部长。他说:“我们州长的决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希望跟中国做更多的生意,因此决定在上海与北京设立办事处。” 以葡萄酒的出口为例:维吉尼亚州是全美第5大产酒的州;而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葡萄酒出口的最大市场。 郑叔霆说:“我们这个维吉尼亚州的州长,他是对中国很有兴趣的。我们应该更常到中国进行招商之旅。我们州长对中国,他去的时候说,中国是很有意思、很有机会的地方。很多生意,他一定要做多一点。” *喝杯酒 交个朋友* Bob McDonnell: 维吉尼亚州州长鲍勃•麦克唐纳 (视频截图) x Bob McDonnell: 维吉尼亚州州长鲍勃•麦克唐纳 (视频截图) ​​2011年8月,美国维吉尼亚州州长鲍勃·麦克唐纳宣布,维州著名的巴伯斯维尔葡萄园,跟中国天津市物资集团(天物集团)达成协议,维吉尼亚州的葡萄酒,得以向中国出口。中国民众也可以品尝,英国女皇访问维吉尼亚州的时候,她所喜爱的御用葡萄酒。 巴伯斯维尔葡萄园是维吉尼亚州历史最悠久的葡萄园,30年来在全球赢得的奖牌,超过2000面。包括赤霞珠,品丽珠等等著名葡萄品种在这块美丽园区长出丰硕果实,成为制作好酒的上等原料。目前维吉尼亚州有200多家葡萄园,维吉尼亚州的酒也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维州著名的巴伯斯维尔葡萄园 (视频截图) x 维州著名的巴伯斯维尔葡萄园 (视频截图) ​​美国的葡萄酒在中国“红不红?”我们来看看网友的评论。 这位网友的最新留言说:“一如既往地好。” 这位网友说:“半干红。甜。” 还有网友说:“东西不错,不好意思确认晚了。” “送货师傅人挺好的,东西也很好。” “偏甜,适合女孩子。” 贾斯汀·埃里克森是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餐厅的经理,曾经在中国进修,了解当地的葡萄酒市场。“喝杯红酒,交个朋友”,埃里克森告诉美国之音,政治立场不同,并不影响对酒的品味,他在中国看到,美国葡萄酒,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欢迎。 国家记者俱乐部餐厅经理贾斯汀•埃里克森 (图片来源:张蓉湘) x 国家记者俱乐部餐厅经理贾斯汀•埃里克森 (图片来源:张蓉湘) ​​埃里克森说:“有时政治与经贸可以相辅相成;有时则不然。我在中国常看到,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尽管在时政上抨击美国,生活上还是照买美国货。” *贸易纠纷仍存在*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统计,2011年美国对中国出口超过了一千亿美元。如果把在香港运作的美国公司,以及在中国的美国服务业算进去,则高达2千5百万亿美元。美中应该继续积极拓展经贸往来。 另一方面,经常引述美国制造业观点的华盛顿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美国对中国出口有所增长,却远远比不上美国从中国的进口。 经济政策研究所专家罗伯特·斯科特博士估计,美中贸易赤字年年上升,十年内让美国失去了280万个工作机会;按照这个速度,2012年美中贸易赤字将超过3千3百万亿美元。 *州政府的贸易政策* 无疑地,贸易纠纷是近年来引发美中冲突最多的问题之一。美国各个州在这个问题上的利益与立场,也不见得一致。 罗伯特·斯科特说:“美国有一些州从贸易中得利,例如华盛顿州的波音公司,因此他们往往提倡对外贸易。还有一些州,例如密西根州、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德克萨斯州,却由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而遭到重创,这些州对美中贸易的感受就很不同。” 美国联邦政府虽然掌握外交大权,地方州政府却往往能够从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左右对外经贸,进而影响国际关系。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怀孕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需第三方介入

冯建梅引产手术后(网论截图) 陕西省人口计生委日前就网曝安康怀孕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工作组赴安康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待情况调查清楚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6月13日华商网) 看到世界上有的国家人们为妇女堕胎权分成两派争执不下的时候,特别不理解:为了胎儿的生命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后来慢慢想开了:他们对于胎儿的权利都如此认真,更别说对于胎儿之外人的权利了。 我们国家没有对胎儿进行过特别的照顾,相反做掉胎儿在民间一直流行而不受追究,而在制度层面“强制流产”曾一度是规定。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的文明,我们意识到对于比较大的胎儿强制流产不仅伤害孕妇的身体,也是对胎儿生命的不尊重。胎儿也是一个生命,尤其是那些已经成为生命意义上的胎儿,谁有权利剥夺他们的存在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安康怀孕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一经网络曝光,旋即引发了舆论关注。假如事件为真,这不仅是一个基层野蛮执法的行政伦理问题,更是对生命的粗暴剥夺。对这一事件的处置,不仅彰显对文明执法的态度,更是对生命尊重不尊重的考验。因为它的影响太恶劣了,恶劣到已经令人发指的地步。 镇坪——这个曾因周老虎事件爆得大名的名县,对于此事的回应是:政策外怀孕,“通过曾家镇干部反复做思想疏导工作,孕妇冯建梅同意落实终止妊娠术,于6月2日15时40分左右在陕西省镇坪县医院接受了终止妊娠术”。 这个回应令人生疑:一、很难想象一个怀孕了7个多月的母亲,会自愿终止怀孕,而在终止之后又去曝光;二、“反复做思想疏导工作”,这样的字眼其实跟学习班一样,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早已异化,按照青年思想家吴思的研究,基本上等同于“小黑屋”;三、当事人或知情人在网络上继续公开是因4万元罚款没有到位而强制引产的证据。 也许正是镇坪县的官方回应无法消除公众质疑,更大的官方——陕西省计生委才决定派员调查。但陕西省省一级的调查就经得住考验吗?想想当年的周老虎事件吧,假如不是全国网友的积极参与,周老虎事件难以水落石出。 同样,对于这个同样发生在陕西、发生在镇坪的“怀孕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事件,不妨引入第三方的调查,让媒体、让网友介入,以更加客观公正的起点保障其结果的真实。妥善处理此事,不仅是对各种舆论的回应,也是对基层行政生态,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一些做法的彻底纠偏。否则,“康怀孕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只会让官方更加被动。 本文并不代表BBC立场。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国观察: “适度允许腐败”只能是亡党亡国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中国显然处于腐败的高发期,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目前不具备。有人说,只要‘民主’了,腐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这种看法是天真的。亚洲有很多‘民主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腐败都比中国严重得多。”“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民间须坚决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官方推进反腐败的动力。但民间也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   北京《新京报》署名单士兵的评论称:“任何国家不能‘根治’腐败,也许是一种客观现实,但在主观上,还是不该认同有什么‘民众允许的程度’。” “这种论调,涉嫌为一些贪官心中那种‘适度容忍腐败’进行背书,也给一些贪腐失范的权力创造更多利益掠夺的舆论空间。必须警惕‘适度容忍腐败’成为部分官员的潜意识。这就要求,正视民众的‘腐败痛苦感’,而不要让民众在腐败面前变得更加麻木,对腐败分子更加妥协。”   香港《信报》的社论称:“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旗下的《环球时报》日前刊文,提出中国无法根治腐败,惟有把腐败控制于民众允许的程度,正正反映出中国的贪腐问题,已到了常态化、合理化的极其严重地步,说是病入膏肓,也不为过。”“文章道出中国一些众所周知的现实情况,透露出部分当权者心底里的想法。”“中国的权贵阶层并不接受民主制度,因为真正的民主选举会动摇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上述文章直指‘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腐败,民主也无助于腐败问题解决’,并以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作为左证。这一种抗拒民主的心态,在中国官场堪称普遍。”“中国的高层官员,有不少凭‘承袭’父辈功勋与权威而跻身权力中心,有着‘我老子打天下,我来坐江山’的想法者,大不乏人。他们认为,民众应该看开一点,不应要求他们无私地‘为人民服务’,而是允许他们适度地以权谋私、适度地累积财富、适度地享受奢华。至于‘适度’的尺子,也只能由有权有势者来掌握了。”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这篇社评令人质疑中共反贪腐的原因,一是决心不足,‘条件不具备,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二是‘民众允许的程度’。反贪腐是涉及14亿中国人民福祉,也是中共存亡所在,这场斗争失败的话,中共亡党亡国可期。然而,《环球时报》却冒出一段‘没法根治’之说,仗未打先认输,作为中共机关报的旗下报章亦如是说,反贪腐决心由此可见。”“至于‘民众允许程度’更是不知所谓,内地民众对贪腐一步不退,决不相让,是因为贪腐已经侵蚀他们的生存权,君不见近几年内地常有官商勾结强拆民舍,最终是村民抱着炸弹与贪官同归于尽。要民众在忍让贪腐程度上妥协,岂不是等于要继续忍气吞声下去、继续被贪腐剥削折磨?”    香港《太阳报》“华夏透视”的评论称:“因为腐败无法根治,所以要允许适度腐败,这是极其荒唐的逻辑。中共声称为人民打天下、治天下,如今官场贪腐无日无之,无处不在,百姓怨声载道,执政合理性备受质疑,当局只有毫不留情地反腐肃贪,铁腕治吏,才能重塑形象,凝聚民意,所谓允许适度腐败,简直是为虎作伥,与民为敌。”“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谬论,三十年后又有‘允许适度腐败’怪论出笼,两者如出一辙,无非为贪官遮丑。但问题是,贪腐危及中共及其政权,当局要维持执政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就要对贪腐‘零容忍’。 ‘适度允许腐败’论,说到底就是姑息养奸,长此以往,最后只能是江山易帜,亡党亡国。” 以上是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记者张文中在香港为您报导。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台教科书争论升级 国台办加入论战

中国国台办对台湾教育部提出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修改原则发表评论说,这类“拨乱反正”的做法符合台湾主流民意。台湾内部蓝绿两派对此发表不同看法。 *范丽青称修改教科书是主流民意*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6月1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台湾教育部拟议修改高中历史教科书一事发表评论。她说,台湾各界早就发出各种呼吁,要求把在民进党“台独”执政时期修改过的教科书拨乱反正,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她认为,这类拨乱反正的措施应该会得到台湾大多数主流民意的支持。 范丽青还表示,教科书会对下一代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从台独的角度出发,去编写历史教科书,必然会误导下一代的台湾同胞。 *民进党抨击国台办影响台湾政治* 范丽青的评论加剧了台湾岛内围绕教科书修改计划展开的的争论。民进党立委纷纷做出回应。立委郑丽君说,国台办的评论显示对岸正密切关注台湾的教育内容,迫不及待想透过修改史观,进一步影响台湾政治。 立委潘孟安抨击国台办的评论是干涉台湾内政,“妄自声称台湾主流民意,对台湾的历史教科书内容指手画脚”。潘孟安要求马英九政府对此表示抗议,否则就有辱国格。 6月11日,台湾教育部发出通知说,要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有关两岸的称谓进行统一修订。教育部有关专家提出的修改例子主要有,凡是涉及两岸主权地位的地方,要用“中华民国”取代“台湾”,以免贬低自己的“国格”;在讲述台湾文化的时候要注意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的关系;在提到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的“一边一国”等概念的时候要补充“一中各表”的内容。 *如何称呼大陆专家有分歧* 专家们对如何称呼大陆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国家教育研究院教科书发展中心主任杨国扬日前解释说,教科书中如果涉及两岸主权地位的时候,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呼大陆。但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议题上,则使用“大陆”、“中国大陆”和“中共”的说法。 但是,前台大哲学教授王晓波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指出,杨国扬的解读并不准确的。他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省,不是全部领土。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还包括大陆领土在内。这个教科书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恢复宪法原则的立场”。 王晓波说,根据这个立场,在涉及主权地位的时候,教科书不应该称对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只能称作“中国大陆”或者“中共”。因为中华民国宪法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大陆的宪法也不承认“中华民国”。 *王晓波:“去台湾化”非也* 王晓波现在是台湾世新大学教授。他指出,民进党立委批评教育部修改教科书是“去台湾化”。他说,这个说法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去台独化”。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当局为了减少中国大陆的影响,推动台湾独立,对台湾教科书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而目前教育部所推动的教科书修改工作不过是对那些台独动作做出的部分纠正而已。 *杨宪宏:教科书可改,但常识改不了* 台湾新闻社社长杨宪宏认为台湾事实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他觉得,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做法和大陆国台办的评论其实都是多此一举。杨宪宏对美国之音说:“我不认为这些名词之争会带来什么。台湾毕竟是一个民主的地方,自由开放的地方,资讯开放的地方,新闻自由的地方,言论自由的地方。它不产生范丽青所说的那种效果。这种改法只不过让老百姓看不起教育部这些要改教科书的这些人”。 杨宪宏表示,民进党立委们大可不必对大陆国台办的评论太过介意。无论是台湾人还是世界其它国家的人都有一个常识或者习惯,那就是,台湾就叫做台湾,中国是指大陆。这个常识不会因为教科书的改动而改变。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台湾不同党派立委谈两岸互设文化机构

中国国台办表示,支持两岸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对此,台湾民进党和亲民党立委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日前在例行记者会当中表示,近年来,为了顺应两岸文化交流往来日益热络的新形势,大陆一直积极推动两岸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她说,在这个议题上,希望和台湾有关方面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在此之前,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未来在大陆设立文化据点,但是仍然需要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 *欢迎来谈适当身份* 龙应台上个月在施政报告当中还指出,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和大陆举行两岸文化前瞻论坛,她说,在两岸人口、社会等结构改变的情况下,两岸文化政策应该要有不一样的做法。 中国国台办主任王毅日前接见中国国民党青年工作会成员时表示,大陆支持两岸文化交流,欢迎龙应台来谈,但是必须以适当的身份。 *深入了解彼此差异* 台湾民进党立委田秋堇表示,中国不断强调两岸是同文同种,事实上,双方分治超过了百年以上,已经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在文化方面,希望对岸也能多深入了解彼此的差异。她说:“我也非常希望中国的文化人、文化官员来台湾时,因该多了解这些,而不是为了统一的目标来做文化政治的工作,或是政治文化的工作。” 田秋堇还指出,如果龙应台部长将来有机会到中国访问,在身份上一定要顾及对等、尊严,不能让台湾被矮化。 *两岸和解很大帮助* 台湾亲民党立委李桐豪表示,两岸目前已经在观光方面互设代表,接着也计划互设经贸谈判代表,如果未来也能互设文化交流机构,他乐观其成。他说:“两岸之间的交流,不限只有经贸的互动,其实两岸之间本于同源同种,如果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彼此之间互相理解,对于很多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对于两岸的和解有很大的帮助。” 李桐豪还指出,两岸的官员互访已经有即定的模式,必要时也可以以专家、学者、民间团体负责人等身份交流,他不担心龙应台部长到中国访问有可能被矮化,重点是双方进行了平等、尊重、实质的交流。 *多点文化少点政治* 龙应台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还指出,两岸的交流动机如果全是政治,那将非常不可靠,双方的交流应该以文化做为主体思维,不要用政治来指导,她强调,让彼此交流的背后,多一点文化思维、少一点政治计算。 针对媒体询问大陆方面支持推动两岸互设民间文化机构是否是文化协议的第一步?中国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表示,关于两岸文化协议,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分步骤进行,大家可以沟通协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