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 香港观察:低碳生活有多难?
香港的圣诞来得愈来愈早,11月初圣诞灯饰就已亮起 最近我才发现自己有一个创举,就是没有交过电费,用电量少得甚至连政府给每户的电费补贴金额也没用完。跟许多朋友谈起,大家也认为这是城市奇谈。其实只要选用有能源效益的节能电器,再加上没有过度浪费,不用太刻薄自己,还是可以过着挺舒适的低碳生活。 灯光背后 可是,作为一个家居用户,最近愈想愈不对劲。无论我个人如何节能,似乎还是难以逆转地球气温愈来愈高的命运。尤其踏入12月,香港散发浓浓圣诞气氛的时候。其实,香港的圣诞来得愈来愈早。早在11月初,维港两岸的圣诞和新年灯饰已亮起,各大商场也有闪闪生辉的圣诞装饰,铜锣湾时代广场和尖沙咀海港城等人流量甚多的娱乐购物热点,更是长期不夜天,让人根本无法分辨白昼与黑夜。 这一个又一个发热发亮的灯泡,加上节日的喜庆气氛,让人无法联想到地球的另一端,正在召开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德班气候峰会。会议将于本周五结束,而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8月时推出的《纾缓气候变化:从楼宇节能减排开始》公众咨询文件,也很「应节」地在两天前结束咨询。香港人对于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气候之战,是「处变不惊」?还是有所承担呢? 德班气候峰会,各界也不看好,要各国定出具法律约束力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协议,困难重重。《京都议定书》虽于2003年已适用于香港,但由于中国不属于议定书附件一所列的国家(已发展国家),所以没有外交的香港也可逃过减排责任,不用遵守在2008至2012年间,把排放量降低至比1990年的水平少百分之五。 不过,香港这几年间,在民间、商界和政府自愿的情况下,也有好些减排措施;可是,大规模和强制性的减排方案却迟迟未出炉。而可持绩发展委员会推出的《纾缓气候变化:从楼宇节能减排开始》公众咨询,虽是姗姗姗来迟,但总算是再踏出了一步。 香港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多来自建筑物(占总排放量的六成),而建筑物的耗电量则占全港总耗电量的九成。因此,去年制定的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于明年开始全面实施,可说是香港履行减排责任踏出第一步。不过,条例中有些节能措施仍容许业主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而现有政策也没有诱因鼓励执行,这种自愿性的做法收效有多大,一直为众环保团体质疑。 至于刚截止的楼宇节能减排咨询文件,可持绩发展委员会已经提出多项节能建议,包括淘汰钨丝灯泡、扩大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的范围、还有牵涉许多利益集团的改变电费架构问题。 电费与减碳 一讲到电费,遥远的气候问题就变得很实在切身了。电费架构是计算用电量收费的方法,一般人也会认同多用多付的累进收费原则。但以香港最大的电力供货商中电的收费方法为例,住宅用户和中小型商户是累进收费,而大用电量的商业用户则是以累退制的模式计算电费,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愈多,电费愈平。 全港有三分二温室气体由发电产生,而商业用电占全港用电量七成,十年间的用量更急升三成。也就是说,无论我等一般市民本身如何节能,也无法弥补商业用户的耗电量,即使住宅用户的用电量有减少趋势,香港的总耗电量还是不跌反升。 香港的商厦和商场灯火过亮和空调过冷,一直为人诟病。政府未有定下明确的减排目标,再加上受惠于累退制,实在没有节能的诱因。中电虽有八成多的客户皆以累进制收费,但据绿色和平的推算,享有特惠的「大量用电价目」及「高需求用电价目」客户,虽仅占整体中电客户的0.19%,但却耗用全港近42%的电量。可见,如不改变现有电费架构,无论小市民如何节能,根本无法达到减排的效果。 咨询文件建议把电费架构改作累进收费,实属美事。可是,身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的陈智思也承认,此举牵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现届政府基本上不可能完成改革,唯有期待下一届政府牵头完成。以政府行事的效率,也就是说,彻底的减排遥遥无期。 香港政府也有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使用核电的比例由现时的23%,提升至2020年的50%;而中电也计划在清水湾以东海面建67台风力发电机,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增加电力供应(然后再加电费,预计市民每年要多付2%电费)。当一切以洁净能源为包装时(但核能既不再生也不洁净,福岛的阴霾也清楚证明这点),为什么没太多人质疑,香港根本不用增加电力供应,而只需要改变现有的电费架构,鼓励商户节能,就能真正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