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需要新思维
振兴东北需要新思维 看到消息,说股市里的东北板块普遍上扬,因为官方出台新利好,振兴东北要展开新一轮措施,高层强调要着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东北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印象中,振兴东北政策是 2004 年前后确立的,我当时还写了个简单的评论,批评那种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大型项目为基本手段的振兴措施。 6 年过去了,东北振兴了吗?! 为了寻求更多的事实,我在网络上查询了部分相关信息,甚至拜读了一些官方文件,比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黑龙江省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又比如《关于加快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看完这些文件后,我的感慨是,振兴东北不失败,那简直是天理难容! 这些各种形式的所谓《意见》充斥的是各种各样没有确切含义的动词,比如鼓励,支持,引导,完善,促进,调整,加快,积极,优化,深化,提高等等,而从语义逻辑来看,这些动词的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各个级别的政府,政府的各个部门 … 似乎东北除了政府,完全没有任何人的存在。与这些文件精神一脉相承的是政府机构的快速繁殖。 东北振兴领导小组成立了,正部级的东北办成立了,多个部委下属的东北振兴司成立了,相对应的 N 个处级单位也成立了,以东北振兴为名的庞大官僚体系是建立了,对应的财政预算也花出去了,振兴东北的网站也建立起来了,从这些迹象来看,东北似乎真的振兴起来了。 我没有去过东北,不知道东北的真正面貌;但是从一个远远的角度观察,感觉这些年东北在继续沉陷 — 沉陷在数百年一遇但是却年年遭遇的暴雨中,沉陷在让陈国军付出生命的暴力事件中,沉陷在赵本山和小沈阳为代表的自残文化中。 当然,这种感性的感受是对真相的某种掩饰 — 真相肯定更加黑色,更加震撼。 以官方文件中列明的下列项目为例: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 5 年内每年安排不少于 30 亿元的资金,全部用于调整改造的贷款贴息或资本金注入。歌颂者可以编出系列老工业基地成功改造的动人故事,而批评者如我等尽可以指责这种做法忽视市场规律而不会带来效率改善,但是只有深谙市道的利益攫取者在独自窃笑, 5 年,每年 30 亿,是 150 个亿呢,多少利益深藏其中,这可以养肥多少道貌岸然的硕鼠呢!而这 150 个亿呢,只是挂在“振兴东北”名义下的一个小蛋糕而已。 东北要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次会有一个不同的思路吗?当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这些宏大叙事被反复重复,而现实却让人们如此失望的时候, 除了在股市上搏傻一族,大部分人士恐怕已经不关心任何振兴东北的新思路了吧。 是的,我们已经不需要新思路,我们需要的是新思维 — 需要把时间拉回到 1991 年,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的新思维。 2010-8-19
阅读更多